“ | 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 ” |
——子任 |
“ |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 |
——《大風歌》 |
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漢文化、漢民族締造者之一,西漢開國皇帝(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史稱漢高祖。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身平民的帝王,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決策能力、用人策略和軍事才能,結束了秦末亂世,開創了漢朝四百年基業。是中國歷史上繼黃帝、炎帝、顓頊、堯、舜、禹後第七位,也是最後一位感生說的人。
劉邦出身農家,早年不事生產,性格豁達豪爽,結交廣泛。秦朝末年任沛縣泗水亭長,負責地方治安。他目睹秦朝暴政,心懷大志,曾見秦始皇巡遊車隊感嘆:「大丈夫當如此也!」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劉邦在沛縣響應,殺縣令起兵,自稱「沛公」。他率軍西進,沿途收編義軍,率先攻入關中。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除秦苛法,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贏得民心。
秦亡後,項羽分封諸侯,劉邦受封漢王,領巴蜀、漢中之地。他韜光養晦,重用蕭何、韓信、張良等人,逐步壯大實力。公元前205年,劉邦趁項羽徵討齊地叛亂之機,東出關中,開啟楚漢戰爭。歷經彭城之戰、成皋對峙、垓下決戰(公元前202年),劉邦以弱勝強,擊敗項羽,統一天下。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徵討英布叛亂時中箭傷重去世,葬於長陵(今陝西鹹陽)。他開創的漢朝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典範,其「布衣將相」格局打破了貴族壟斷政權的傳統,對後世影響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