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變身 |
---|---|
萌屬性別稱 | |
萌屬性類別 | 動作行為 |
典型角色 | 月野兔、鹿目圓 |
相關萌屬性 | 魔法少女、超級英雄 |
擁有此特徵的角色 |
變身是一種架空的身體形態變化,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屬性之一。
變身一詞,源自日語「変身(へんしん)」《變身-emergence-》-新堂L,原本是生物學中用於指的動物的外部形態在短時間內有著顯著的變化,又稱「變態」。或者也指生物在性別上發生的轉換,又稱「性轉換」。
在ACG次文化中,「變身」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設定。「變身」涉及的形式非常繁多,變身所「變」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ACG中所說的變身多用於指人類或人形生物的變身,或者寵物的變身。
變身通常需要使用變身器,也有無需變身器就能變身的情況。變身的過程往往帶有變身不斷光環,與主角光環不同,此光環通行於正派和反派。
多數情況下,每次變身都會持續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除了變身者所有人都會被暫停,當然也存在反派趁著主角變身時進行攻擊的情況典型例子:《銀河奧特曼》。但是此類變身在緊急情況下動畫時長不夠用了,往往也能瞬間完成變身。合理懷疑變身只是給觀眾看的福利。
某些情況下,變身者在變身的過程中原有衣物會消失,解除變身後恢復正常。
近年來,作畫優秀、給人良好觀感的魔法少女變身動畫越來越多,因此也誕生了一些喜歡欣賞和評價魔法少女變身動畫的作畫廚,時常以變身動畫的設計和流暢程度來鑑定原畫師的實力。
從變身時外部形態的變化程度來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本身的身體形態沒有變化,而只是外部著裝發生了變化,比如由日常服裝變身為戰鬥服裝。多見於魔法題材,尤其是魔法少女題材。
本身的身體形態的局部發生了變化。比如頭上生出獸耳,或生出雙角;頭髮變長並改變顏色;比如身後生出尾巴;比如背上生出翅膀;等等。
本身的身體形態徹底發生了改變,變為其他的生物形態或非生物形態。比如由人形變化為狼、犬等動物形態;比如由人形變化為道具等。
本身的身體形態由一個年齡段的體型變為相差較大的另一個年齡段的體型。多為蘿莉與御姐兩個形態間的變身。
多人變身時使用一個變身cut,根據情況可能出現強制多人變身/可選擇多人變身,以二人組最多。相較一般的變身,能出現摟摟抱抱牽手等互動雙倍的快樂。主要出現在團隊一起變身的場合
部分角色可以在已經進行了變身的情況下進行第二次或以上的變身來強化力量或轉換自身屬性等。有時候二次變身的類型也會和第一次變身不同。
多段變身或轉換形態通常會在角色擁有變身能力後的一段時間內通過某種機遇獲得,如內心成長、獲得神器等,也有出場時即可改變形態的,或者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如天才工具人物理學家桐生戰兔。偶爾會有兩個角色合體來達成二段變身的情況。也有變身後分裂的情況,如EX-Aid LVXX雙子,時王Decade表-EX-Aid
根據多段變身形態的戰鬥力、出場時間等因素,可以大體將不同階級的多段變身形態稱為強化形態、過渡形態、最終形態/究極形態、特殊形態等。強化形態是比所有常規變身形態更強的形態;過渡形態是在強化形態上進一步強化,直到最終形態登場前最強的形態,出場通常是為最終形態的登場做鋪墊;最終形態/究極形態通常擁有遠強於之前每一種形態的力量,並且只會出現在劇情的中後期,用以應對與主角一樣越來越強的敵人;特殊形態則是在限定的條件或作品中才會出現的變身形態。
即解除變身狀態並回溯到變身前的樣子。變身者通常可以主動解除變身(變身後無法完全控制形態的變身者除外),在變身狀態下若過度消耗能量或受到過於嚴重的創傷,則也會被動地解除變身,即被「打回原形」,此種情況往往意味著變身者的戰敗吃癟甚至死亡。
變身時受到的傷痛和疲憊在解除變身後往往也會反饋在常態的變身者身上,反之變身者在常態下的異常狀態有時也會在變身後保留(不過也有例外)。
(多見於魔法少女題材作品以及等身英雄特攝或動畫作品)
(黑括號內為變身後的動物或道具等)(關於性轉換型的變身,請參見性轉換條目。)
(外表年齡段發生變法,比如在蘿莉與御姐之間轉換,此類另請參見可蘿可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