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介紹的是現實中的美國。關於美國的娘化形象,請見「哥倫比亞(美國擬人形象)」。 |
---|
美國國旗 | |
基本資料 | |
全稱 | |
---|---|
別稱 | 米帝、米國、燈塔國、美麗卡、阿美莉卡、阿美、老美、 |
類型 | 國家 |
所屬 | 北美洲 |
所轄 | 50個州及數個海外屬地 |
首都 | 華盛頓 |
位置 | 北美 |
總統 | 小約瑟夫·羅比內特·拜登(第46任) |
語言 | 英語 |
文字 | 拉丁字母 |
族群 | 以白人為主的多元族群 |
信仰 | 基督教為主 |
軍隊 | 美利堅合眾國武裝力量 |
形成 | 1776年7月4日[1] |
領土面積 | 9,833,520平方千米[2] |
人口 | 331,893,745[3] |
貨幣 | 美元(dollar) |
曆法 | 公曆 |
登場作品 | 詳見#ACGN作品中的美國
|
“ | ” | |
——美國國家格言 |
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U.S.A.;日語:アメリカ合眾國),英文環境下簡稱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簡稱U.S.),通稱美國(英語:America;日語:米國[4]),是一個位於北美洲的國家。美國本土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與加拿大接壤,南與墨西哥相接,東南與古巴、巴哈馬隔海相望。
美國歷史上有數艘軍艦以「美利堅」或「合眾國」命名,代表就是不幸流產的合眾國號航空母艦(戰艦世界:合眾國)。
美洲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
新航路開闢後,歐洲各國開始在美洲殖民。1607年,英國在北美洲東海岸建立了其在新大陸的第一個殖民地。之後,英國擊敗法國等殖民對手,不斷擴大殖民地規模,最終形成了十三殖民地。
英國長期對殖民地的壓榨,使殖民地與英國間的關係緊張,最終導致了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簽署。1781年,邦聯成立。1783年,在法國等國的幫助下,《巴黎條約》簽訂,英國承認十三殖民地獨立。1787年,制憲會議決定了憲法及聯邦制度。首任總統為喬治·華盛頓。
19世紀,在美國國內的「昭昭天命」的擴張主義思潮影響下,美國西進運動開始。掠奪、戰爭、購買等方式的並行,使美國領土大幅增加。其中,1846年的美墨戰爭使美國獲得了大片領土。政府鼓勵民眾墾荒西部,同時也與印第安人爆發大量衝突,土著幾乎絕跡。
隨著國家的擴大,北方自由州與南方蓄奴州的矛盾逐漸加深。1860年,衝突最終爆發,南方各州宣佈脫離聯邦,美國南北戰爭開始。1865年,戰爭以北方勝利告終,奴隸制也隨之廢除。
此後,美國的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國內科技的進步、工業發展、來自海外源源不斷的移民為美國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加之在海外的擴張舉動,美國躋身世界列強之位。十九世紀末,美國擊敗西班牙,成為了世界經濟第一,但軍事和政治仍較為落後。
一戰前期,美國保持中立,於1917年加入協約國一方。一戰結束後,在歐洲各國元氣大傷的同時,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繁榮異常,其中也有股票市場的因素。最終,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崩盤造成了大蕭條,全球經濟遭到重創。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上台後推行了新政,使美國經濟開始恢復。二戰前期,美國保持中立主義。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加入同盟國一方作戰,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
戰後,美國與另一超級大國蘇聯間的意識形態衝突造成了冷戰的打響,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眾多領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互相競爭。軍事上,雙方衝突接連不斷,包括韓戰、越南戰爭等;而在科技上,太空競賽是冷戰的重要標誌,其中美國於1969年首次派太空人登上月球。1991年,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最終結束。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科技、經濟等方面領先世界,在世界上有著獨一無二的霸權地位。但近年來其在海外廣泛採取干涉主義與霸權主義舉措,引發了一系列爭端;而在國內,種族問題依然嚴峻,並長期成為重要議題。自2020年開始,疫情時期管理失控、黨爭極化、通貨膨脹、長期去工業化所導致基建失效等新的問題出現,美國政治經歷著嚴峻的考驗。
從美國豎直向下挖一條地道穿透地球就能到達中國,這個梗早在網際網路之前就已經誕生。《植物大戰殭屍》2010年度版的成就表拉到底會看見中國,就是來自這個梗。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位於北半球,你不可能在從美國豎直向下挖一條地道穿透地球的情況下到達同樣位於北半球的中國。這更有可能導致你被印度洋的水淹沒。
由於美國獨特的政治風氣,美國民眾對於使用國旗沒什麼忌諱,因此許多美國人會在自家裝飾上國旗以彰顯愛國之心。像美國本土遊戲IP《輻射》這種幻想美國受災後景象的遊戲作品就經常能在場景中的許多地方——民居、公司、學校、等等等等,搜到「折成三角的美國國旗」這麼一件「垃圾」(與之相對的是,美國鄰國加拿大的本土遊戲《漫漫長夜》,雖然遊戲場景到處都有可以撕的布料比如窗簾等,但加拿大國旗就是不準撕)。
國旗圖樣的內衣/泳衣就更不用說了,這一現象已經感染了來自美國之外的藝術創作者。舉個例子:來自巴西的香蕉君(Ricardo Milos)就穿了條美國國旗圖案的胖次。因為美國號稱「自由的國度」,於是遇到這類視頻,時不時就會有「自♂由」之類的彈幕出現。
再舉個例子:中國畫師Saru為《戰艦少女》創作的美海軍艦娘大青花魚和射水魚,和香蕉君如出一轍的美國國旗比基尼泳裝,以至於有些玩家因此聯想起了香蕉君。
美國總統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壇人物之一,常受網友關注,或成為ACGN作品的角色取材原型。
相關的美國總統迷因有:
由於美國歷史上和當前的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行徑,令很多網友心生反感甚至厭惡。有很多關於美國的言論因此誕生並流行,這些言論大多良莠不齊,有陰謀論和謠言,也有很多屬於事實。因此美國有時又被戲稱為「黴國」、「醜國」等。在粵語地區,也有用粵語諧音的「尾國」來戲稱。
另外,中文網際網路有對「美」字重新解釋得到的「漂亮國」一詞用於反諷,在多數語境中可與「醜國」互換。
日語中,美國的正式名稱為「アメリカ合眾國」,而平時多簡稱合眾國、
幕末以及明治初期,日本對美國的稱呼為「
在近代日語中,對美國的一般的採用的漢字表記為「亜米利加合眾國」(後統一使用片假名代替漢字音譯部分,即アメリカ合眾國),故也有一說認為「米國」這一簡稱是源自「亜米利加合眾國」。
另外,在某些漢語方言中,「美」一字也讀作「米」,所以「美國」讀作「米國」也可能有這個原因。
因為英國國旗是個米字,故也有人將英國稱為「米國」。
在朝鮮語中,「米」與「美」同音,北方的正字法選用了「
「美帝國主義」的說法自20世紀以來作為一種對美國國際形象的客觀評價開始變得普遍,主要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和中國。
由於上述將美國稱為「米國」的原因,衍生出「アメリカ帝國主義・亜米利加帝國主義」的簡稱,即「
該稱呼最初是為了形容美國的強大,或是譴責和諷刺美帝國主義(American Empire/American Imperialism),如今,該稱呼已與「米國」一樣,在網絡上以及ACG圈中作為一種普遍的詼諧調侃的稱呼使用,用於稱呼北美國家「美利堅合眾國」。
時至今日,一些國家仍然在正式場合使用此稱謂[9]。
冷戰開始後,美國為了獲取中東的石油而頻繁對該地用兵,即使被迫撤軍也會抓緊時間將搜刮到的石油搶運回國。因此在網絡創作中,美國政府或美軍便被設定為對石油異常敏感,為了石油能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甚至於只要聽到有人說了帶「油」的詞彙就會立刻出現。眾所周知,石油會滋生
對美國的四支主要武裝力量在預算、待遇方面的調侃,一般認為一等人是空軍,二等人是海軍,三等人是陸軍,四等人是海軍陸戰隊。其中地位最低的海軍陸戰隊一沒有獨立的預算和指揮權(按海軍下轄部隊處理),二可以不經國會同意直接用總統令調動,某種意義上算是總統的私兵,因此非常不受待見,一直都是用著最舊的裝備,拿著最差的待遇,幹著最髒最累的活,所以也被稱為「兩足多功能人型牲口」。
因為美國實質上就是幾十個小國讓渡一部分主權給聯邦政府組成的聯邦國家,所以部分美國人認為:如果美國垮了,勢必和蘇聯一樣以解體告終。
如《輻射系列》是這樣想像的:2077年美國在全球核打擊中迅速陷入無政府狀態,然後隨著美國廢土生活環境好轉,在西部誕生了試圖重建民主共和制的新加州共和國、在內陸地區誕生了模仿羅馬帝國的凱撒軍團、戰前成立的美國影子政府英克雷則從各個秘密基地復甦企圖光復美國、另有一支戰前美軍叛軍成立了鋼鐵兄弟會試圖以「約束科技」的方式拯救美國廢土、甚至超級變種人這群變異人都強勢入場,整個美國亂成了一鍋粥。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美國,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