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條目介紹的是不認同自己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的人。關於生理性別發生變化的現象,請見「性轉換」。 |
---|
跨性別旗幟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跨性別者 |
---|---|
用語出處 | 《性衛生與病理學》(約翰·F·奧利文,1965) |
相關條目 | 性轉換、LGBTQ、偽娘、偽郎、病弱 |
跨性別者(英語:transgender),正如字面意思,是指在性別上產生了「跨越」。在201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纂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跨性別被定義為「個體的性別認同不同於其出生時被指定的生理性別」,而跨性別者就是指代具有此類情況的群體。過去也有「性別認知障礙」[1],「易性症」等稱呼,但2022年1月1日推行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第十一版(ICD-11)》[2]已以「性別不一致」代之,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去病化」也正在持續地進行著。
在ACGN亞文化中,也算的上一種比較獨特的屬性了。但也許是因為性質特殊的原因,具有此屬性的角色並不多見。
所謂跨性別者,與人們所熟悉的「變性人」並沒有絕對聯繫,區別之處就在於「變性人」一詞更多指的是在生理上進行改變且可能會被判定為具有一定歧視色彩,「跨性別者」僅指其性別身份,是否進行過手術並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為「跨性別者」的標準。而「跨性別者」則是一種更為正式的稱呼,且不帶有歧視色彩。這一點在以聯合國為代表的許多國際組織的文件與報告中都有體現。
一個經常和「跨性別」這個詞一起出現的一個詞彙。簡稱GD,為英文「Gender Dysphoria的縮寫,也稱性別焦慮,性別煩躁。該用語則為困擾著大多數跨性別者的一個問題,並非是單純指代一個群體。他們因為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的不一致,大多會產生一些程度因人而異的不安與焦慮感。典型表現包括但不限於:
注意:這僅為非專業性口語化概括,以便於各位有一個粗淺的認識。對於性別不安的專業定義請參照ICD-11或DSM-5給出的標準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每一位跨性別者都受著以上所述的全部問題困擾。可能僅有一部分,也可能有些以上之外的。但是往往同時受到多少問題困擾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反映嚴重程度。程度較輕的或許僅僅通過變裝等方式將自己的社會性別變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就足夠了。而較重的則可能除了這個以外還需要一些醫學手段來處理自己的生理性別......
對於有跨性別角色的ACG作品而言,這往往是推動情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角的迷茫或與其他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等,均會圍繞此點引爆並隨之展開。
所以啊,對於那種「每個宅男都有一個成為美少女的夢想」來說,大可放心。你什麼事都沒有,只是單純的好色而已
藥娘也算是常見於中國網際網路或口語交際中的一種用語。含義可以理解為為「正在進行激素替代治療(GAHT/HRT[5])但尚未進行性別重置手術(SRS[6])的生理性別為男性的人,並不完全屬於跨性別女性」,激素替代治療幾乎是每一位跨性別女性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通過激素治療等方式,可以使自己的身體產生類似於二次發育的情況,從而獲得部分目標性別的第二性徵。這樣可以很大程度地緩解性別焦慮,從而幫助自己以另一個性別的身份融入社會,也能夠為後續的手術等操作打下基礎。
因此也可以明顯看出例如緒山真尋這樣的不能歸為此類,雖然人家確實有喝藥。
該詞彙在我國台灣地區具有冒犯意味,因此不宜在當地社區中隨便使用。
在ACGN作品中,這似乎是一個極其罕見的屬性,縱使在現實的跨性別群體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其原因也不難推測,畢竟在虛擬世界中只需平添一個「可愛的男孩子」設定或者直接畫女硬說男即可。激素這種東西是三次元才有的,二次元哪需要(合理)。
具有此屬性的角色往往會同時具有病弱屬性,畢竟藥物難免具有副作用。也因此經常被軍訓娘和體育娘推倒
除此之外貧乳也是經常與其一起出現的屬性。但也仍會有少數效果比較好的具有巨乳
以上兩條規律在三次元也同樣適用。
此外,按常理應當還有一個「藥郎」與「藥娘」對應才對,就像「偽郎」與「偽娘」一樣。然而現階段似乎並沒有「藥郎」這一說法來指代「正在進行治療但尚未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跨性別男性」,原因尚不清楚。
除去上文中的基本定義,ACGN作品中的跨性別者們也往往與以下特徵捆綁:(當然哪怕是在地球online的世界中也常常如此)
跨性別者可以,但往往不止是偽娘與偽郎[7],與此同時偽娘與偽郎也很有可能並不是跨性別者,也許也只是對女裝或酷酷的衣服感興趣呢。
其根本差異在於目的。偽娘與偽郎反串穿搭的目的往往只是出於樂趣,或是由於一些特殊場合。但之於跨性別者,則大致可理解為以自己所認同的身份生活。
跨性別雖然和性轉換具有大量重疊內容,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論是ACGN作品中的角色塑造還是現實生活中,這二者都存在一定區別。
首先是主動與被動的區別。ACGN作品中的性轉換往往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就像立花瀧和宮水三葉的奇遇,或者是許多作品裡已經玩爛的「醒來後突然變成美少女」那樣。不難看出這種性轉換往往是被動的,總的來說是一種遭遇。就算是一些看似主動轉換的例子,比如觀束總二,本質上也不是為了轉換而轉換的,而是一種「副作用」。看似是主動實際還是被動。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情況都不具備跨性別者的充分必要條件:對自身指派性別的不認同。對於跨性別角色而言,他們的轉換不是被動地由某些超自然現象驅動,而是主動地由「成為自己內心認定的性別」這個渴望驅動。
第二點則是在「轉換」上的區別。本段開篇也提到了跨性別和性轉換具有重疊了,其重疊的部分就在於性別重置手術和激素替代治療了,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產生性轉換的手法。然而這種手法卻囿於科技限制,不可逆,不完美,不輕鬆,不像大部分情況下的性轉換,可逆,輕鬆,完美。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些區別,偽娘和性轉換等題材的作品和跨性別題材的作品風格完全不一樣。像是《搞姬日常》中令人捧腹大笑的情節,《你的名字。》中二人感人至深的跨時代愛戀。這些在跨性別題材的作品中幾乎完全看不到。和這個題材扯上關係的作品,大多都很現實。[8]
正如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頒布的《自由與平等》[9]所述:「在世界各地,跨性別者遭受暴力、騷擾和歧視的風險非常高。侵犯他們人權的行為包括欺凌和言語虐待,拒絕提供衛生保健服務、教育、工作機會和住房,刑罪化、任意逮捕和羈押,暴力、攻擊、酷刑、強姦和謀殺。而年齡、族裔、職業、社會經濟階層和殘障狀況等其他因素可能加重他們所面臨的暴力和歧視。」
因此,矛盾衝突得以在這樣的沉重的背景之下建立。準備就緒,可以開始發刀了
而劇情的展開,則常常會建立在主角的成長之上。但是與大部分描述成長的作品不同的一點是,它們的側重點是一個既為普通人又非普通人的少數群體。因此會花費大量筆墨刻畫主角在成長過程中遭遇的迷茫,再加上有身邊人的不解和排擠與親朋好友的理解和陪伴。至於最後,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主角破繭成蝶,戰勝痛苦與迷茫並找回屬於自己的幸福或因為各種原因被作者寫死。
除開這些,主角身上的抗爭色彩也算是這種題材的特色之一了。首先身為少數群體,本就是有些與主流社會脫節的人,其次擁有著一個與靈魂完全不符的軀殼,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也是一重阻撓。然而他們並不會屈服於命運的不公,反而做出努力去改變這一切。勇敢地做自己,改變自己,頗有一番事在人為與人定勝天的味道。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整體風格大致與成長題材相似,但又多了些針對少數群體生存現狀的一個題材,很耐人尋味。
劇情中某些表現造成了玩家社區中部分人的討論與推測。但並無直接證據能夠表達,官方設定也為「?」,屬於貓箱性別。
因為受老大脅迫而被逼手術,還是美女臉大叔心。不符合《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對於跨性別的定義,屬於性轉換。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跨性別者,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跨性別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跨性別者,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非二元性別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跨性別者,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性別不一致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跨性別者,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中國的跨性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