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日語:バンクシステム)是一種常用於動畫和特攝作品中的將素材或畫面片段多次重複使用的技術,常見於回憶殺、必殺技、變身畫面,也用於節省經費。
早在《鐵臂阿童木》創作時,手塚治蟲就大量運用了重複使用作畫張的技巧來壓低製作經費,而這一素材庫的儲存系統由於與銀行類似,故被其取名為「バンクシステム」(Bank System),這就是這一日語造詞的來歷[1]。顯然,製作動畫的經費很高,而如果將一些可以重複利用的素材或片段保存起來重複利用的話,那麼對經費的降低是顯然的,因此動畫業界很多作品都會使用Bank。不過,過度使用Bank會讓畫面失去新意,而讓觀眾覺得厭煩,因此目前Bank在動畫業界的使用多體現在回憶殺畫面、魔法少女作品中的變身環節、機器人作品中的變形、合體環節以及部分作品中必殺技的使用上[2],在一個畫面中有大量相似物品時,比如有很多火把的場景,往往也存在素材復用。
中文網際網路上常把Bank稱為「兼用卡」,但其實Bank與兼用卡在業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兼用卡中的「卡」字指的是鏡頭(Cut),在日本動畫製作流程裡,兼用卡(日語:兼用カット)指的是同一攝像機位下進行的多次拍攝,攝像機位置保持不變,被寫物體在鏡頭前展現出不同畫面,往往只有背景相同或相似,而前台的人物與動作是不一樣的,有時甚至連背景也大有不同。例如,在人物對話的正反打鏡頭裡,往往使用只使用兼用卡而非完全復用整段畫面;《白箱》TV動畫第1話與第21話武藏野動畫集體觀看所製作動畫時,使用了兼用卡,用以突出不同時間不同角色的心態變化[3]。
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常把代表攝像機位的「卡」字誤解為作畫張或畫面,從而將「兼用卡」誤解為原本被稱為「Bank」的素材重複使用。[4][5]在中國大陸,由於《機動戰士高達SEED》系列中監督福田己津央在作品中大量使用Bank和兼用卡而出現了時間線錯亂等種種問題,進而導致粉絲們的口誅筆伐。「兼用卡」這一詞彙被誤解為「Bank「,並逐漸被動畫愛好者所熟知,而「福田式兼用卡」也成了高達愛好者中的一個梗[6]。
除去動畫外,在電影、電視劇、漫畫等領域也有Bank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