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之心 | |||||||||||||||
![]() | |||||||||||||||
原名 | Atomic Heart | ||||||||||||||
官方譯名 | 原子之心 | ||||||||||||||
類型 | 動作角色扮演遊戲 第一人稱射擊遊戲 | ||||||||||||||
平台 | Windows PlayStation 5 PlayStation 4 Xbox Series X/S Xbox One | ||||||||||||||
分級 |
| ||||||||||||||
開發 | Mundfish | ||||||||||||||
發行 | Focus Entertainment 亞洲:4Divinity 日本:Beep Japan 獨立國協:VK Play | ||||||||||||||
總監 | Robert Bagratuni | ||||||||||||||
製作人 | Oleg Gorodishenin | ||||||||||||||
設計師 | Maxim Kolesnikov | ||||||||||||||
編劇 | Robert Bagratuni Artem Galeev Harald Horf Alexander Dagan | ||||||||||||||
美工 | Artem Galeev | ||||||||||||||
音樂 | Andrey Bugrov Mick Gordon Geoffrey Day | ||||||||||||||
引擎 | 虛幻引擎4 | ||||||||||||||
模式 | 單人 | ||||||||||||||
系列 | 《原子之心》系列 | ||||||||||||||
發行時間 | PC/XSX|S/XOne 全球:2023年2月21日 PlayStation 4/5 全球:2023年2月21日 日本:2023年4月13日 | ||||||||||||||
相關作品 | 《原子之心2》 |
《原子之心》(英語:Atomic Heart,俄語:Атомное сердце)是一款由俄羅斯遊戲工作室Mundfish[注 1]開發,浮世負責發行[注 2]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定於2023年2月21日在Windows、PlayStation 5、PlayStation 4、Xbox Series X/S、Xbox One平台上發售,遊戲支持中文及漢語普通話配音,首發加入Xbox/PC Game Pass遊戲庫。
續作《原子之心2》(英語:Atomic Heart II)和同世界觀衍生作《The CUBE》現已公佈,登陸PC及主機平台,發售日期待定[1]。
歡迎來到奇妙的烏託邦世界。在這裡,人類與忠誠熱情的機器人和諧共處,生活一直都完美無瑕。
再過幾天,最新的機器人控制系統就要啟動了,一切都照計畫進行,除非忽然出現慘烈的事故,或者什麼天大的陰謀……
科學發展的腳步不可阻擋,秘密實驗也隨之展開,催生了無數駭人的變異體和機器,還有能力超強的機器人,可如今,它們忽然開始反抗自己的造物主。只有你能阻止它們,揭露理想世界背後隱藏的真相。
生死之戰,一觸即發。善用具有各種能力的試製手套、形形色色的刀劍和走在科學前沿的尖端武器,在爆炸的火光之中殺出一條血路。針對獨特敵人制定最佳戰術,結合手上的技能和資源,升級裝備,利用環境條件,克服重重挑戰,為正義而戰。
1936年,天才科學家德米特里·謝切諾夫發明瞭一種可編程液態物質「聚合物」,使得蘇聯的科技水平得到了飛躍,並使其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機械和能源科技。在二戰擊敗德國後,蘇聯開發出電腦網路系統「大集體」與植入式終端「思想」來控制機器人,並在一個叫「3826設施」的浮空工業園區來生產各式各樣的機器人,令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然而到了1955年,當謝切諾夫將「大集體」升級做「大集體2.0」的時候,3826設施的機器人們卻突然暴走並大肆屠殺人類。此時,一位代號為「P-3」的克格勃特工臨危受命,調查在3826設施所發生的事故。
《原子之心》的開發團隊Mundfish的總部位於賽普勒斯,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亦有分社,團隊成員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多個東歐國家。
早些時候,Mundfish的團隊構思了遊戲的世界觀設定,並以該世界觀開發了一款VR遊戲,但為了將更多的資源放在《原子之心》的開發工作而中止了這款VR遊戲的後續開發。遊戲使用虛幻引擎4進行開發,但因為在俄羅斯能夠精通虛幻引擎的人才較少,開發團隊需要自行對引擎進行研究。
2022年9月,Mundfish宣佈法國遊戲發行商浮世獲得《原子之心》的全球發行權[2],隨後該遊戲亞洲地區(日本除外)的銷售交由新加坡發行商4Divinity代理。
2023年8月2日,官方發布遊戲首個DLC「湮滅本能」(Annihilation Instinct)。
玩家將在在「湮滅本能」DLC中延續未竟旅程,再度化身P-3,重返3826號設施,探索彷彿能扭曲心智的門捷列夫綜合體,揭開諾拉背後隱藏的真相。DLC同時引入了新區域、新武器、新敵人和新手套技能來補充新的敘事內容。
作為經驗豐富的百戰老兵,謝切諾夫少校是個相當沉靜而陰鬱的人,但這並不妨礙他不斷發表刻薄言論。一些人將其稱之為傲慢行徑,但其他人可能認為這是他面對周遭世界的一種保護機制。兩種說法其實都對。特工P-3的過往並非一帆風順,而且發生在他身上的好事也都轉瞬即逝,很快便被遺忘。
他完全清楚德米特里博士不止一次在任務後為他進行手術來救他的命,最終以PTA-4合金增強了特工的骨骼並為他裝備了戰鬥聚合物植入體。現在,謝切諾夫已經準備好通過擔任特種部隊特工來回報博士的恩情。
他仔細研究了多種武器裝備,並熟練掌握了遠程與近身戰鬥。他一直堅信機械不可信任。然而,少校對目前發生的事情並沒有完全瞭解,也尚未發現真相。
工業部部長,3826號設施負責人,當代傑出科學家,蘇維埃未來主義者,神經外科醫生,機器人專家,「大集體」神經網絡的創造者之一。他不止一次證明瞭只要艱苦奮鬥,人類能創造一切可能。他和他的科學家團隊正在尋找前往群星的方法,使全人類團結起來並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
他革命性地發現了聚合物的擬態適應能力,從而使將這種前途無量的非凡聚合物科技植入人體組織成為可能。這為後來的「大集體」2.0奠定了框架,這個將人類和機器融合進同一網絡的系統不僅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並改善蘇維埃公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對全世界人民來說也是如此。
菲拉託娃博士是一流的神經外科醫生以及天眼研究院的天才員工,是一位以智慧和巧妙操縱行為而聞名的專家。在她的導師死後,她繼續致力於將人類和機器整合到大集體2.0網絡中。
由於自由思考的天性和不服從上級直接指令,她的社會信用分被降低了。
季娜伊達·彼得羅芙娜·穆拉維耶娃,中校,3826號設施的前通訊官。她曾屬於謝切諾夫博士的核心圈子,但他們早已分道揚鑣。季娜伊達性格強硬,意志堅定。
她對設施的工作有著廣泛了解,能夠進入各種秘密系統,同時經受過嚴酷的戰鬥訓練。大多數員工將她視為本地的標杆,通常稱她為「季娜婆婆」。
一位德國科學家,戰後前往蘇聯以尋求知識和機遇。
由於具備科研和管理才能,斯托克豪森的職業生涯因出色的行政水平而以驚人的速度晉升。
為填補來自德意志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科學家配額,他被招募到設施中,並迅速贏得了謝切諾夫的尊重。雖然他喜歡賣弄學問,為人又有些勢利,但他依然是3826號設施團隊中的最知名也最受歡迎的成員之一。
作為一名工程師、機器人專家和程式設計師,彼得羅夫的職業生涯是在3826號設施的機器人化劇院開始的,當時劇院正處於最具變革性的升級階段。他已證明自己在這富有潛力的新興學科中的天才發明專家,並展現出了一定的創新眼界。彼得羅夫同志精通藝術,這幫助他與機器人化劇院總監兼3826號設施副主管米夏埃爾·斯托克豪森結為朋友,後者是一位知名審美家和藝術贊助人。
得益於他與斯托克豪森同志的友誼,彼得羅夫得以向謝切諾夫同志本人展示他的技能與學習勞動成果。涉事負責人高度讚賞這位年輕程式設計師的辛勤勞動與實用主義,從而將彼得羅夫分配至他的科研團隊擔任領導,致力於大集體2.0網絡的開發工作。
此後,他因背叛設施理想以及過度野心威脅社會安全而受到嚴厲訓斥,被判處在瓦維洛夫綜合體進行社區服務。
謝切諾夫同志的私人助理與保鏢。她們的外骨骼是以劇院機器人芭蕾舞演員為基礎建造的,擁有最尖端的技術。這些獨特而有吸引力的機器精緻、敏捷而迅速,毫無疑問,設施負責人受到了良好的保護!實際上這兩個機器人是根據謝爾蓋的妻子的腦部製作的。
為了創造液態的信息載體,季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謝切諾夫教授將重水與矽元素特性相結合,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物質:「聚合體」。聚合體是科學界前所未見的塑料電力儲存設備,而對它的研究將對歷史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藉助聚合體的電化學特性,謝切諾夫和菲利蒙耐科發明瞭一種小巧的冷核聚變反應堆,為全球機器人學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很快,大腦研究所一馬當先,發明瞭可全向行進的三輪結構機器人。這是機器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假以時日,我們就能擁有成熟的機器人助手,建立一個完美的和諧社會!
謝切諾夫教授的研究獲得批准。幾年後,全國各地開始興建一系列科研和生產綜合設施。這些設施都是國家項目「3826號設施」一部分,但研發領域各個不同。對機器人學和聚合體的研究全面展開。
為了更高效地控制機器人,謝切諾夫帶領一隊科學家成功研發並啟動了「大集體」系統版本1.0,將所有機器人助手都整合進了同一個受控網絡中。蘇聯的機器人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過去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現在都交給了機器人。在機器人的幫助下,眾多城市拔地而起,空運和陸路物流運輸大大繁榮,遭受自然災害的人們獲得了更好的幫助。甚至歐洲都張開雙臂歡迎全新的蘇聯機器人,接受這種形式的人道援助!機器人逐漸成了蘇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季米特里·謝切諾夫教授發現,聚合體能夠融入人體,也就是所謂的「聚合體同化適應」。藉助這種融合能力,我們能夠在人的體內植入交互設備並與大腦相連,將人類也納入「大集體1.0版」系統,用意念遠程控制機器人,並在有必要的時候瞬間掌握大量不同的信息。
經過多年的人機互動研究和試驗後,一款名為「思想」的設備誕生了。 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期盼開啟光明美好的「未來」。
試驗圓滿完成後,蘇聯開始在全聯邦推行聚合體接入。6月13日星期一,萬眾期待的「大集體」神經網絡2.0版更新就要上線了!這是歷史性的一天,全蘇聯、乃至全世界的人們都終於能獲得個人「思想」器,融入同一個系統,用意念輕鬆控制機器人!
本作的中文配音由大陸與台灣兩地的配音演員共同參與。
匯總得分 | |
---|---|
匯總媒體 | 得分 |
Metacritic | PC:77/100[3] PS5:71/100[4] XSX/S:73/100[5] |
評論得分 | |
媒體 | 得分 |
GameSpot | 6/10[6] |
IGN | 8/10[7] |
“ | 《原子之心》具備極高的趣味性、多種多樣的玩法、偉大的藝術風格、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美妙動聽的聲效,其存在的瑕疵在此之下則顯得微不足道。 | ” |
——PC Games[8] |
“ | 作為一個幾乎全新的工作室的第一個主要項目,《原子之心》展現出驚人的成果。它是視覺奇觀,擁有出色的遊戲性以及值得看到最後的故事。但作為一款旨在挑戰近期放出的其他大作的遊戲,《原子之心》還稍顯遜色。 | ” |
——GamingBolt[9] |
本作在Metacritic共收錄38家媒體評測分數,為PlayStation 5版本,媒體均分為71/100,其中21家好評,16家中評以及1家差評。此外本作在Opencritic共收錄89家媒體評測分數,媒體好評推薦率為54%。
主條目:原子之心/遊戲內音樂
How much was GEM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omic Heart? Again, Eurogamer asked Mundfish for more information - which was not provi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