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獸
|

|
所屬方 |
中立
|
特殊能力 |
泰伯利亞治療
|
器官獸(Visceroid),是一種由生物被泰伯利亞感染轉化而來的泰伯利亞生命體,早在第一次泰伯利亞戰爭時就已經被發現。
生物背景
器官獸是一種令人不安的生物,有時會在有機生命暴露於泰伯利亞影響下死亡時形成。當死亡生物的血肉分解時,它有可能變異這種以泰礦為基礎的粗糙生命形式。器官獸通常看起來是肉塊狀的,有時它們會保留部分可識別的原有結構,並且在性質上非常不穩定。有些器官獸甚至能夠將它們的生物質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器官獸。
在第二次泰戰期間,2030年代的器官獸被視為第二代器官獸。它們可以被定義為無知覺原生質體的集合,具有閃電般快速、極其強大的偽足,並能夠吸收大量動能。較小的個體相對溫順,但較大的個體能憑藉其速度、攻擊性和韌性摧毀整個城市,甚至在軍事基地造成嚴重破壞。
第二代器官獸最顯著的是它們的結合能力。兩個「幼體」器官獸可以合成一個「成體」器官獸,本質上只是前一種生物的更大版本,因此更強壯、更堅韌、更具攻擊性。雖然小器官獸大多會躲避潛在的敵人,只在必要時自衛,但成體器官獸會積極主動地攻擊他們附近的任何潛在威脅。即使是GDI強大的泰坦也很容易受到成體器官獸的攻擊。
此外,所有的形態的器官獸都能在泰伯利亞的影響下快速恢復。簡單地呆在礦區或暴露在這種物質中就足以讓它們再生。因此,器官獸經常在泰礦附近被發現,並且總是與之聯繫在一起。泰礦是它們生存所必需的,也是它們最初形成所必需的。第二次泰戰中的器官獸與泰伯利亞有著如此強烈的聯繫,以至於器官獸死亡時會導致泰伯利亞晶體開始從它們的死亡地點發芽。
奇怪的是,火風暴衝突結束後不久,一般的泰伯利亞晶體失去了將生物轉化為器官獸的能力,野生器官獸也幾近消失。
生物介紹
當人類單位(步兵或是平民)因泰伯利亞中毒而失去最後一部分生命值時,就會產生幼體器官獸,泰伯利亞中毒可以由接觸泰伯利亞礦區或接觸到泰伯利亞藤蔓和化學飛彈產生的泰礦氣體雲引發。此外,如果一座大型建築(除了自動防禦砲塔和飛彈發射井)被泰礦氣體雲腐蝕摧毀,也會產生器官獸。幼體器官獸脆弱且沒有攻擊手段,但當兩個器官獸幼體相遇時,它們會融合成一個成體器官獸,具有強烈的攻擊性,對步兵、載具和建築造成嚴重的「近戰」傷害,會無差別地隨機攻擊;如果玩家的部隊沒有被下令及時攻擊器官獸,這些生物可能會潛入並摧毀玩家的基地。
在遊戲中,即使歸屬於玩家,器官獸也會在沒有接收到指令時隨機遊蕩。它們完全不能提供視野,這可能是在遊戲性上對器官獸沒有知覺的一種表達。
單位數據
單位圖標
|
N/A
|
單位名稱
|
幼體器官獸
|
造價
|
1
|
生命值
|
200
|
護甲類型
|
輕甲
|
視野
|
0
|
速度
|
8
|
移動修正
|
草地
|
石頭地
|
路面
|
水面
|
泰伯利亞
|
70%
|
40%
|
100%
|
0%
|
50%
|
藤蔓
|
沙灘
|
冰面
|
鐵軌
|
隧道
|
50%
|
0%
|
50%
|
50%
|
100%
|
單位圖標
|
N/A
|
單位名稱
|
成體器官獸
|
造價
|
1
|
生命值
|
500
|
護甲類型
|
重甲
|
視野
|
0
|
速度
|
8
|
移動修正
|
草地
|
石頭地
|
路面
|
水面
|
泰伯利亞
|
70%
|
40%
|
100%
|
0%
|
50%
|
藤蔓
|
沙灘
|
冰面
|
鐵軌
|
隧道
|
50%
|
0%
|
50%
|
50%
|
100%
|
主武器(成體)
|
傷害
|
100
|
攻擊冷卻
|
80
|
射程
|
1.3
|
傷害修正
|
無甲
|
木甲
|
輕甲
|
重甲
|
混凝土甲
|
匍匐步兵
|
100%
|
100%
|
60%
|
40%
|
2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