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恩王國是由愛潛水的烏賊所創作的小說《詭秘之主》及其衍生作品中登場的一個架空國家。
魯恩王國是位於北大陸的議會君主制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魯恩語和魯恩文,主要信仰有風暴之主、黑夜女神、蒸汽與機械之神。作為北大陸的四大強國之一,魯恩王國的工業和經濟實力都超過弗薩克帝國不少[1],在南大陸、蘇尼亞海均有殖民地。
原型為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
魯恩王國位於北大陸東部。往西,魯恩的西北部毗鄰間海,西鄰因蒂斯共和國,霍納奇斯山脈橫跨兩國;往北,魯恩與弗薩克帝國以安曼達山脈為界;在南邊,魯恩和費內波特王國之間隔著倫堡、馬錫、塞加爾等小國,在最南方的迪西海灣區域直接與費內波特接壤。間海的東岸[2]、迪西海灣的三分之二[3]、霍納奇斯山脈起始處的中部高原東邊少部分屬於魯恩王國[4]。
除了安曼達山脈和霍納奇斯山脈以外,魯恩王國西北部、間海邊有明爾明斯克山脈。魯恩王國最大的河流是塔索克河,發源於明爾明斯克山脈,一路往東南流去,途經間海郡、阿霍瓦郡的廷根市等地,穿過首都貝克蘭德,在普利茲港附近入海。霍伊河發源於廷根市北面的約克山,在廷根匯入塔索克河。
四皇之戰後,北大陸三個帝國的皇室覆滅。在七神的支持下,特倫索斯特帝國的貴族奧古斯都家族分得領土,創立了魯恩王國,立國國王是「保護者」威廉一世。在第四紀尾聲,北大陸的四國簽訂了《神聖誓約》,魯恩王國佔領了東邊蘇尼亞海上的蘇尼亞島。
第五紀621~642年,為了爭奪處於關鍵戰略位置的蘇尼亞島,魯恩王國和弗薩克帝國之間爆發了二十年戰爭。戰爭以魯恩王國慘敗告終,蘇尼亞島落入弗薩克帝國手中,魯恩了遭受多年的屈辱。直到在白薔薇戰爭中擊敗因蒂斯王國,魯恩才重獲強勢地位。
738年,魯恩王國和因蒂斯王國藉口保護信仰自由,介入了費內波特王國內部大地母神和知識與智慧之神兩大教會的爭端,開啟了背誓之戰。弗薩克帝國後期介入,但未能阻止魯恩和因蒂斯。最終,信仰知識與智慧之神的倫堡、馬錫、塞加爾等小國從費內波特王國獨立,費內波特國內只剩下大地母神教會。魯恩王國獲得勝利,但未能奪回蘇尼亞島。
魯恩王國探索周邊海域,在至少三百年前殖民了賓西鎮(後來名字逐漸衍變為班西港),在至少兩百年前殖民了達米爾港。
在羅塞爾大帝發現狂暴海上通往南大陸的安全航道以後,北大陸強國入侵、殖民南大陸。魯恩王國和因蒂斯共和國覆滅了帕斯王國,分別在星星高原上的帕斯河谷左岸和右岸建立了殖民政權,從此帕斯河谷落入兩國的爭奪之中。除了南大陸以外,在不到五十年前,魯恩王國在蘇尼亞海上徹底殖民羅思德群島。
其他原作未詳細描述的事件包括:
1340年代,魯恩王國與弗薩克帝國在南大陸爆發殖民衝突,魯恩在戰爭中失利,經濟形勢受此影響開始不景氣,上層迫切尋求改變。 在工人們遊行抗議《穀物法案》之後,1349年,喬治三世廢除了《穀物法案》。此法案核心內容是保護本國農產品的價格,在價格上漲到一定程度前,不進口源於南方費內波特、馬錫、倫堡等國的糧食穀物。 《穀物法案》被廢除後,糧食價格直線下降,田地和牧場的租金標準也斷崖式滑落,老派的土地貴族出現財政困難,對黨派政治、下院議席的控制力下滑,不得不變賣財產乃至和富商聯姻[6]。因此,傳統土地貴族的影響力被大大削弱,利好了資本家和中產階級。然而,遊行的工人們雖然確實得到了食物價格的降低,但生活質量反而降低了,因為破產的農夫們進入城市,用低廉的薪水需求搶奪工作崗位,導致勞工階層的薪水飛快下滑[6]。
1349年9月,上下院經過長久爭執,決定成立「大氣汙染調查委員會」,設立單獨的鹼業檢察官職位,以最大程度降低生產酸和鹼的工廠的汙染程度。同時,克萊恩通過奧黛麗推動的《政府僱員統一考試法案》也得到了國王和首相的認同,在上院和下院通過。該法案通過考試篩選出公眾中的精英,以填補政府中的事務性位置,只將政務性的位置留給選舉獲勝的黨派,旨在避免黨派更替、政府大換血造成混亂。 在保守黨支持者尼根公爵被刺殺後,議院矛盾加劇,上議院出現分裂,近十位上院議員聯名提議,讓那些通過政治捐款、慈善捐獻和購買土地而被敕封的新晉貴族也有機會得到固定的議席,成為上院議員。這樣的爭執讓許多議案被擱置,包括但不限於提高工人報酬、改善勞動時間和修訂《濟貧法》等事項,不過政府僱員統一考試還在穩步推進,對貝克蘭德大氣汙染情況的調查也在深入[7]。 在黃昏隱士會的幫助下,喬治三世繞過教會契約的限制,已經達到序列1位階,準備晉升為序列0「黑皇帝」。奧古斯都家族與魔女教派合作,成為販賣人口、製造貝克蘭德大霧霾的幫兇,並交付對方一份「征服者」特性作為報酬。相應地,魔女教派幫助喬治三世利用「血皇帝」留下的秘密陵寢,為晉升儀式做準備。 在貝克蘭德大霧霾事件後,喬治三世將埃德薩克·奧古斯都王子作為替罪羊犧牲。為了安撫三大教會以及工廠主、銀行家們,他做出讓步,同意了諸多措施:取消上議院議席對世襲爵位的要求,放寬關於選舉的財產限制,清除無效選區;通過關於大氣汙染調查委員會的法案;提高工人保障、規定工作時長,改革濟貧法。此外,喬治三世還允許教會派遣人員進入軍方。藉助這些看似讓步實則迎合的舉措,加上廢除《穀物法案》、通過政府僱員統一考試等等行為,喬治三世削弱了貴族、扶持了新型階層,目的在於建立新秩序、為自己的晉升儀式做準備。
1350年,弗薩克帝國襲擊貝克蘭德和橡樹島皇家海軍基地。為瞭解決與弗薩克之間在殖民領土上的新仇舊恨,轉移國內經濟下滑、貧富差距懸殊、政黨矛盾激化等等內部矛盾,同時也出於喬治三世晉升儀式的需求,魯恩王國向弗薩克帝國宣戰,世界大戰爆發。年末,喬治三世晉升失敗隕落,其長子哥溫頓二世繼位。魯恩王國遭受重創,損失慘重,但最終贏得戰爭的勝利。 世界大戰中,由於羅思德群島殖民地的風暴之主教會需要回援貝克蘭德,羅思德反抗軍與風暴教會談判,在保留當地風暴信仰的情況下接管城市、建立新政府,令魯恩王國喪失了對羅思德群島的控制。 關於世界大戰,詳見詭秘之主/世界歷史。 |
魯恩王國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議會分為上院和下院,存在新黨與保守黨兩個黨派。新黨主要代表資本家、富豪、新興中產階級的利益,保守黨主要代表傳統土地貴族的利益。現任首相為保守黨的阿古希德·尼根勳爵,其兄長帕拉斯·尼根公爵是保守黨的主要支持者。
上院議員為世襲的土地貴族,爵位和固定的議席相聯繫。下院議員的構成以有錢的富豪和某些貴族的代理人為主,同時也有不少中產階級專業人士,比如醫生、律師、牧師、教師、科學家、會計師。
魯恩王國的王室家族是奧古斯都家族,掌握的途徑是「仲裁人」途徑,家族標誌是一把豎直向下、柄部是紅寶石皇冠的「審判之劍」徽章。
根據正神教會與各國王室簽訂的三大契約[8],國王最高只能到序列5。王室家族內的半神和天使也很少擔任公職,避免出現在公眾面前[9]。
警察系統在1333~1334年建立,標誌為「雙劍交叉、簇擁王冠」的紋章。前身是治安官。位於警察等級最頂端的是警務大臣和首席警務秘書,其下是各個警察廳的總監、副總監、助理總監,位於中層的是警司和督察,最底部是警長和警員[10]。
警察的服裝樣式為黑色有白格的制服配皮靴,加上鑲嵌著紋章的軟帽,肩部有黑白交錯為底的肩章。肩章圖案代表警察等級,銀制六角星為督查級,一顆為見習督查,兩顆為督查,三顆為高級督查;三個V型標籤代表資深警長。
教會的非凡者小隊正式成員在警察系統中屬於督查級,薪水由教會和郡警察廳各承擔一半。值夜者隊伍中,序列9的隊員為見習督查,序列8的隊員為督查,隊長(需要序列7)為高級督查。
魯恩王國的貨幣有銅便士、蘇勒、金鎊三種,購買力依次遞增。
魯恩王國有五類所得稅[11]:
魯恩軍方分為皇家陸軍、皇家海軍、飛空艇編隊,且設有情報機構軍情九處。達到上校職階的準高層大概率是非凡者,很可能屬於中序列。軍方和皇室相同,主要掌握「仲裁人」途徑。
分為蘇尼亞艦隊、迪西艦隊等。皇家海軍中王室、貴族居多,非貴族出身的底層軍官上升通道相比陸軍而言狹窄許多。在將軍中,出身望族或與王室、貴族有密切聯繫的至少佔80%,剩餘20%也基本集中在準將和少將的層次[12]。
皇家海軍在普利茲港的橡樹島、羅思德群島東北方向的奧拉維島有海軍基地。艦船以風帆戰列艦為主,1349年新增一艘劃時代的鐵甲艦「普利茲號」。相比普通的風帆戰列艦,鐵甲艦沒有風帆,只剩下瞭望台,多了兩個高聳的煙囪和兩個分列前後的露天砲塔。普利茲號長101米,寬21米,高幹船舷設計,主裝甲帶厚457毫米,排水量10060噸,前後共四門305毫米主砲,另外還有6門速射砲、12門6磅砲、18門六管機槍、4具魚雷發射管,航速可以達到16節。
主要職能有對抗外國非凡者的滲透、管理國內非凡事務。設有異常事務法庭,專門處理非凡者案件[13]。總部位於貝克蘭德西區貝洛託街,是棟看起來毫不起眼的三層小樓,門口沒有任何標識,只簡單地掛了一個寫著「9」的門牌。核心部分和封印物管理區域在地底,上方主要是文職人員[14]。
原型可能為現實中英國的軍情六處。
魯恩王國主要信仰的神明為黑夜女神、風暴之主、蒸汽與機械之神,此外也有少量大地母神信仰。
因為風暴教會排斥永恆烈陽、知識與智慧之神,黑夜女神教會與戰神教會水火不容,所以外來宗教只有大地母神獲得了傳教的權利,但是在三大教會的打壓下,他們只有極少的教堂和信徒,沒有必要組建非凡者小隊,且就算建立了也屬於得不到政府認同、無法和警察部門合作的非法武裝。
一般而言,魯恩王國的城鎮會有多個教會的教堂,即使是小鎮也會至少有一個黑夜女神教堂、一個風暴之主教堂[15]。在城市內,非凡事件的管轄權原則上優先按受害者信仰劃分,如果涉及多個教會的信徒,則以管轄地區範圍來定。
|
魯恩王國在世界大戰中勝利後,由於蒸汽與機械之神教會在戰爭中站在了魯恩的對立面,黑夜和風暴教會要求蒸汽教會將半神以上非凡者和2級以上封印物轉移出魯恩。從此,蒸汽與機械之神教會只能保留少數教堂,待遇和大地母神教會類似。 由於蒸汽教會的退出,魯恩官方非凡者緊缺。黑夜和風暴教會收編的少數「機械之心」無法填補空缺,再加上還需兼顧弗薩克帝國方面的戰後事務、維持海外殖民地的教會,黑夜和風暴教會向大地母神教會提出要求在貝克蘭德組建三到五支以血族為核心的非凡小隊[16]。 |
分為教會的免費學校和週日學校,以及公立的初等學校。過去,兒童多在免費學校和週日學校接受啟蒙教育。1340年代,魯恩王國頒布《初等教育法》,建立中低等教育委員會,在收編了不少教會學校的前提下建立了眾多的公立初等學校。公立初等學校嚴格保持宗教中立性原則,不牽涉三大教會的紛爭。
免費學校是由三大教會或者某些慈善組織建立的夜間學校,晚上八點到十點上課。免費學校屬於脫盲教育,最多再涉及一些宗教知識,不收取任何費用,會免費提供書寫工具和一些紙張。由於師資不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導生制」,即老師提前召集學習進度最好的幾名學生,將當天的課程灌輸給他們,然後再由他們負責不同班級的教學,老師則來回巡視、糾偏糾錯。與免費學校對應的還有技術工人講習所等免費組織[17]。
週日學校比免費學校更高一級,學費便宜,公立初等學校學費最貴但性價比高。在廷根,週日學校每週只在週日學習一天,學費每週一便士;公立初等學校每週上課六天,學費每週三便士。
分為文法學校、公學和技術學校。文法學校和公學側重教授文法和古典文學,技術學校則側重蒸汽與機械方面的專業技術。
公學不是公立學校,而是面向公共招生的學校,由好的文法中學演變而來。公學以培養能考入大學的畢業生為目標,學費相當昂貴且會考察學生的家庭背景,即使一般的中產階級也難以承受[18]。
魯恩王國的大學有畢業生不直接留校的傳統。在學費上,間海郡的康斯頓工業大學、貝克蘭德技術學院改組而成的貝克蘭德工業與技術大學(簡稱貝克蘭德技術大學)會比廷根、珀斯、霍伊、貝克蘭德等傳統大學便宜一半[19]。
魯恩王國的「教授」不僅僅是職稱,也是職位,類似現實中的教授與系主任的結合,每個大學每個系只能有一位教授。鑑於留住人才的需要,經過多年摸索,王國高等教育委員會在講師、副教授、教授的三級體系裡加入了資深副教授,給予學術水平高或資歷足夠老,卻又沒法成為教授的副教授們[20]。
魯恩王國當前建築的特色多為多邊形四坡屋頂、凸肚窗,臨街沒有外廊。此外也有不少哥德式建築。
階層較高的紳士喜歡穿色彩單調的白襯衣、黑馬甲、黑褲子、黑正裝,所以男性的傭人、店員和服務生階層被要求衣著顏色艷麗豐富,以此區分主僕或貴賤。
與之相對,夫人和小姐們衣裙色調各異、裝飾華麗,女僕則只能黑白搭配[21]。其中,女性的打扮主要分為兩種風格,已婚婦女大膽開放,未婚則清新保守、遮至鎖骨,寡婦和離異的婦女則不受限制,只是寡婦的衣著色調會儘量偏暗[22]。
中產階級流行模仿並簡化貴族交往間的儀式,以此作為中產階級的標誌,比如將拜訪友鄰分為親密拜訪、半正式拜訪和正式拜訪,還發明瞭晨訪的概念,即在下午2點到6點穿晨禮服拜訪 [25]。
自從工業革命後,越來越多的咖啡館變成了類似廉價餐廳的店鋪,為勞工提供著簡單的食物和菜餚。於是,體面的先生和女土們不再將咖啡館作為身份的象徵,各種各樣的俱樂部開始出現,代替了原本咖啡館的社交功能[26]。
貴族的社交分為兩種時期。在每年的六月到新年,土地貴族會按照傳統參加貝克蘭德社交季,參加各種宴會、舞會和沙龍。這類活動對貴族而言非常重要,會用於商討敲定諸多事宜。而新年之後,土地貴族們將陸續返回自己的封地,在宅邸城堡、鄉村莊園、大種植園等渡過時光,在此期間最受歡迎的遊戲是狩獵,貴族們會邀請身份相當的客人共同騎馬打獵,並不吝嗇為此購買獵犬[27]。
中產階級最喜歡打網球、壁球,底層勞工流行足球。大學生流行賽艇運動,有賽艇俱樂部。
在魯恩王國,公共馬車價格為一公里一便士,城內最高限額4便士,城郊6便士。分為無軌和有軌兩種:
兩輪或四輪的輕便馬車,有按路程收費和按時間收費兩種計費方式。
蒸汽列車購票只需付錢,無需身份證明,分為三檔:豪華一等座是四分之三鎊(15蘇勒),二等座是半鎊(10蘇勒),非常擁擠、條件很差的三等座只需要5蘇勒。從廷根市到貝克蘭德,乘坐蒸汽列車只需要四個小時左右。
目前僅有貝克蘭德存在地鐵系統。貝克蘭德地鐵誕生於1324年,最早是連通塔索克河兩岸,後來拓展到主要城區,不過站點並不多。使用的依然是蒸汽列車,產生的煙霧通過上方管道,進入街道上街心草坪和花園環繞著的煙囪,由此排向外界。
地鐵高峰期(7:00~9:00,18:00~20:00)10分鐘一班,其餘時間段15分鐘一班。一等座6便士,二等座4便士,三等座3便士,往返分別為9、6、5便士;年票是一等座8鎊,二等座5鎊10蘇勒,三等座沒有年票。二等座是一人一座。
用於運輸物資和軍事行動。由於其高昂成本和軍事功能,往往只有上等階層和軍方才能調用。1349年,從貝克蘭德到迪西海灣開通了飛空艇航線。
魯恩王國的首都,也被稱為塵埃之都、希望之地、萬都之都,被流向東南入海口的塔索克河斜著分成了兩個部分,由貝克蘭德橋和渡船連接。人口超過五百萬,是南北大陸最繁華的城市。工業發達,空氣汙染嚴重。由於時常下雨,許多區域的道路都用水泥或瀝青修築過且擁有著先進的下水道系統。
下級區劃包括「大學之城」廷根、拉姆德鎮、維尼亞鎮等。廷根市以東的恩馬特港是中部最出名的海港之一,和普利茲港一北一南,共同支撐起了貝克蘭德超過一半的物資補充。
位於王國北部,與北方的弗薩克帝國隔著安曼達山脈。黑夜女神教會總部寧靜教堂位於安曼達山脈。
位於王國西北部,毗鄰間海。首府是康斯頓城,又稱「風城」,是王國的第二大城市,煤鋼產業極度發達,在國內的城市中排名前三。其他下級區劃包括貝爾丹市、利蒙市等。
位於王國最南方的迪西海灣。下級區劃包括康納特市等,有幾個資源型城市,盛產橡膠。
迪西海灣有三分之一屬於費內波特王國,陽光充沛、風景宜人,海鮮飯非常出名。在海灣最南方有一個名為埃斯科森港的海島,緊鄰狂暴海。
位於王國北部、貝克蘭德東南方的城市,有王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港口[28]。下轄的橡樹島設有皇家海軍基地。
首府是斯托恩城,霍爾家族封地的城堡和莊園位於此郡。
休的家鄉,可能是迪爾家族原有封地所在。
以啤酒和紅酒著名。
位於王國西部,與西方的因蒂斯共和國隔著霍納奇斯山脈。在貝克蘭德皇后區邊緣有一條同名街道,是首都警察廳總部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