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原始生命態 尼比魯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前往: 導覽搜尋
Yu-Gi-Oh.gif
萌娘百科歡迎您參與完善本條目☆Duel!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本條目。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原始生命態 尼比魯
原始生命態尼比魯.png
基本資料
中文名 原始生命態 尼比魯
日文名 原始生命態ニビル
英文名 Nibiru, the Primal Being
卡片種類 效果怪獸 
卡片密碼 27204311
使用限制 無限制
種族 岩石
屬性 LIGHT.png
星級 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CG Star.png
攻擊力 3000
防禦力 600
罕見度 金閃UR,銀碎SER
卡包 【OCG】EP19;【TCG】TN19

基本信息

  • 此卡最初是TCG產品《2019黃金鐵盒》中的卡片,後於《Extra Pack 19》被收錄入OCG。
  • 此卡的卡圖看起來像是一顆隕星,又因為其種族為岩石族常在中文社區中被稱作「隕石」(在TCG社區中有暱稱「The Rock」),但其原型「尼比魯」實際上是某行星的指代詞。
    • 「Nibiru(或Neberu、Nebiru)」原本是一個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阿卡德語(Akkadian)名詞,根據考古文獻上下文分析推測出其有「交叉點」、「渡口」或「渡船」的含義。當前學界認為,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只能辨認出五顆行星[1],「尼比魯」一詞可能指和春分相關的某些行星,例如木星或水星。
  • 此卡的設計思路與其衍生出的民科理論和流行文化有關。
    • 已故民科作家撒迦利亞·西琴(Zecharia Sitchin)曾編撰過系列叢書《地球編年史》,他在該叢書中提出了很多與嚴肅考古學與天文學相違背的偽科學觀點。例如,在1991年出版的系列第一本書《The 12th Planet[2]》中,他聲稱古代蘇美爾人的觀念中我們的星系由由太陽和11顆「行星」構成,這些「行星」包括月球和當時科學意義上的「九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與冥王星[3]以及第11顆「尼比魯」。他聲稱,尼比魯是一顆直徑為地球4到5倍的巨行星,每3600年接近地球一次。而居住在「尼比魯」上的外星人「阿努納奇(Anunnaki)」會在地球接近時介入地球活動,他們通過將自己的基因與直立人的基因雜交創造了智人,並建立了蘇美爾文明。書中西琴的用詞十分混亂,他在書名和第六章標題上似乎又將太陽算作「行星」,因為他在介紹完11顆行星後又在後文把尼比魯稱為「第十二個行星」。
      • 此卡的等級仍被設定為11。
    • 西琴只在書中寫了「尼比魯」上的外星人會介入人類文明,並沒有聲稱它會與地球相撞而引發滅世。1995年一位外星人論網站「ZetaTalk」的創始者南希·裡德(Nancy Lieder)宣稱接受到了來自網罟座澤塔星智慧生物的警告,即地球會和一個大型假想的行星會在2003年5月(在「預測」失敗後南希又多次更改了日期)發生碰撞導致地磁倒轉,毀滅絕大部分人類,儘管南希·裡德的「預言」多次敗給了現實,而且她最初並沒有將這顆行星稱為「尼比魯」,而是簡單的「未知行星」(Planet X),但後來有好事者將「尼比魯」的名字摻入了這種流言中逐漸傳播給了其他許多末世論團體,以至流行文化。例如,2009年的電影《星際迷航:暗黑無界》曾將「尼比魯」設定為影片中出場的行星之一,片中的尼比魯發生了火山噴發,主角們則試圖從中拯救居民避免滅世。
      • 此卡的解放全場怪獸的效果就與此有關。
    • 其他背景參考參見條目「原始生命態 忒伊亞」。
  • 此卡的出現對展開型卡組有抑制作用,可讓對方花費資源做的場變成一個白板衍生物。
    • 自從這張卡發售之後,中文社區和TCG社區就誕生了「5步(內)」/「(before) 5th Summon」的術語,日本社區則派生出了「ニビルケア」(Nibiru care,對應中文社區的另一種術語「防隕」)的術語。這些術語背後的含義指的都是召喚五個怪獸前/時能做出防或逼出「尼比魯」效果的能力。這成了評價某些卡組競技能力的標準之一。
  • 此卡的解放解場與「壞獸」、「熔岩魔神·巖漿魔像」等卡片不同,是效果解放而非規則特召。因此此卡不能處理不受怪獸效果影響的怪獸。
    • 閉界冥神 蝕日的埃列絲」會因此效果不取對象而不被解放。
    • 此卡的EP19初版文本寫的是「將自己、對手場上的表側表示怪獸全部解放」,給人一種「場上存在不能解放的怪獸就不能解放對手的全部怪獸也不能特殊召喚」的誤解。此卡在《失落的聖域》(SR12)復刻後文本被修改為「儘可能地解放」,避免了誤解的可能。
      • TCG文本則一直都是「You can Tribute as many face-up monsters on the field as possible」,因此這裡可能是OCG的翻譯失誤。
    • 「原始生命態 尼比魯」可以只處理第一段解放效果而不特殊召喚自身與衍生物。較為經典的例子就是在發動「尼比魯」的效果後連鎖「拉比麗斯的吹火爐」或「拉比麗斯的龍飾燈」的效果將手牌的此卡送入墓地,在這種情況下效果確實能正常發動,但因為此卡不再存在於手牌而無法特殊召喚,因此效果的處理在解放怪獸後就停止了。
    • 由於此卡除了解放怪獸還要特殊召喚衍生物,因此此卡也會被「衍生物收藏家」等卡片防住。
  • 效果發動條件是召喚和特殊召喚總計5 而非5次。靈擺召喚等一次即可包含5個以上的怪獸特召可單次滿足「尼比魯」登場的條件。
    • 此處正好可以與「增殖的Z」效果進行對比,因為「增殖的Z」的抽卡效果是按次數而非只數。相對應的,對對方「尼比魯」的效果特召連鎖「增殖的Z」的效果得到的結果是按照先後特召順序抽兩張卡。
  • 遊戲王 大師決鬥》於2024年8月6日更新後,在玩家手牌上的「原始生命態 尼比魯」會顯示一個獨特的召喚只數計數器。

效果

此卡名的效果1回合僅可使用1次。
①:在對手召喚·特殊召喚過5隻以上怪獸的、自己·對手回合的主要階段可以發動。
將自己·對手場上的表側表示怪獸儘可能地解放,從手牌將此卡特殊召喚。
然後,將1隻「原始生命態衍生物」(岩石族·光·星11·攻/守?)特殊召喚至對手場上。
此衍生物的攻擊力·守備力,變為以此效果解放的怪獸的原本攻擊力·守備力各自的合計數值。

收錄詳情

卡包 罕見度
EXTRA PACK 2019
2019-09-14
EP19-JP067 Ultra Rare
EXTRA PACK 2019
2019-09-14
EP19-JP067 Secret Rare
2019 GOLD SARCOPHAGUS TIN
2019-08-30
TN19-EN013 Prismatic Secret Rare

關聯卡片

  1. 牛津研究百科全書 -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月球和行星
  2. 國內引進版為了美化西琴的混亂用詞,將書名改為「第十二個天體」。
  3. 於2006年被降格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