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 | |
![]() 《西遊記》少兒版 | |
原名 | 西遊記 |
作者 | 吳承恩 |
地區 | 中國 |
西遊記,又名《西遊釋厄傳》,是中國元末明初的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古稱六大奇書)之一,其作者一般認為是吳承恩。
唐代高僧玄奘自天竺取回佛經後,應唐太宗李世民的要求,和弟子辯機共同創作了《大唐西域記》一書。此書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記錄了從西域至天竺各國的地理、交通、氣候、物產、政治、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教育、刑法、禮儀、賦稅、人文風俗等內容,是一本很嚴謹的紀實作品。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此人同時也是個著名的文物大盜)仔細對此書進行考據後發現,玄奘對里程的記錄誤差甚至在1裡以內,他對此大感佩服。然後就把珍貴的唐代手抄本轉手偷到了大英博物館。
在吳承恩作《西遊記》之前,坊間已經有了《西遊記》的雛形了。眾口紛紜,無數的說書人反覆修改,西遊記的不同版本多如牛毛,吳承恩的版本僅僅只是其中一朵開得較盛的罷了。衍生出的其他版本故事內容也十分精彩,令人感覺陌生又熟悉。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又名《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中出現了「猴行者」和「深沙神」(疑似沙僧原型)的形象,但沒有豬八戒,猴子開始取代唐僧成為取經隊伍中的主角。現一般認為該書刊印於宋朝,但經魯迅考證,成書時間也有可能在元朝。[1]原話本早已在中國失傳,後在日本被發現。
元代有雜劇《西遊記》,其作者現一般被認為是楊訥(楊景賢),共六本二十四折,是元代篇幅最長的戲曲作品,於1927年在日本內閣文庫發現。該作品中確定了師徒四人形象,不過豬八戒比沙和尚晚入夥。這版的尺度頗大,有相當多葷段子。結局在某種程度上說是Bad End,孫猴子、豬八戒、沙和尚都圓寂了。
楊版《西遊記》 |
---|
全本楊版《西遊記》市井氣息十分濃鬱。吳版《西遊記》中,「潑猴」、「禿驢」就已經是十分難聽的話語了,但是在楊版中,上至唐僧、佛祖,下至妖怪、悟空,無一不在開黃腔、講髒話。 開篇並非將石猴出世(實際上這版的孫悟空也非石猴),而是將唐僧的來歷:其父陳光蕊在赴任途中被賊人所殺,其母將陳玄奘拋入江中。玄奘順流而下,被金山寺的老和尚所救。長大之後,為父報仇雪恨。不同於吳版,楊版的唐僧更懂人情世故,臨行前還給了長安百姓一些十分中肯的寄語。 孫悟空也不是孤家寡猴,大姊是驪山老母,二姊是巫枝祇聖母,大哥是齊天大聖,三弟是耍耍三郎,妻子是掠回來的一個寶鼎國公主。 豬八戒不是天蓬元帥,而是「摩利支天部下御車將軍」,「生於亥地,長自乾宮」,潛藏在黑風洞裡,因為生得「喙長項闊,蹄硬鬣剛」,吸收了天地精華成了妖怪,自號「黑風大王」 吳版《西遊記》有一段雷音寺和尚因沒有得到好處而使壞的情節,吳承恩也以此諷刺朝廷腐敗。楊版《西遊記》的諷刺意味比起吳版,有過之而無不及:師徒四人取得真經打算回東土,但是佛祖卻以「三個徒弟不是人」為由,用自己門下四個徒弟代替悟空、八戒和悟淨,隨唐僧回東土。而三個徒弟的勝利果實非但被截取,佛祖還要他們「圓寂」。原本親密無間的取經隊伍支離破碎,獨留唐僧一人回東土講經的寂寥結局。 |
明代出版的小說《西遊記》上並沒有作者署名,僅有「華陽洞天主人校」的字樣。「華陽洞天主人」是誰,至今仍是一個謎。
因為小說《西遊記》用了很多煉丹的術語,所以清代學者多認為此書為道士煉丹之書。很多清朝人(包括《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都認為此書系丘處機所作。
清代紀昀(紀曉嵐)最初提出質疑,他指出:小說中的官制是明制,因此創作時代不可能早於明代;且該書中多有淮安方言,丘處機一生都在華北、西北地區活動,並未有在淮安生活的經歷。
胡適贊同紀昀的觀點,即「作者是一位不早於明朝的淮安人」,並基於此進一步進行了考證。後來他在《天啟淮安府志》發現了「吳承恩著《西遊記》」的內容,認定吳承恩是《西遊記》的作者。魯迅作《中國小說史略》時亦對胡適的觀點表示了贊同。胡適、魯迅在很多學術問題上都有爭執,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卻取得了一致,因此很多人也就認可了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的觀點。
然而,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這一觀點卻不斷遭受質疑。反對者們指出:第一,《天啟淮安府志》記載「吳承恩著《西遊記》」恰恰是最可疑的地方,因為在中國古代,小說家是一份被人看不起的職業,地方誌通常是不會錄入野史、小說之類的內容的;第二,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將吳承恩所著《西遊記》列入輿地類,可見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是一部地理書而非小說;第三,反對者們檢查了吳承恩與其友人的通信,發現其中沒有一封提及創作《西遊記》的事;第四,欒貴明等據《永樂大典》第13139卷有佚文「魏徵夢斬涇河龍」,所引書籍題為「西遊記」,提出《西遊記》在明成祖編纂《永樂大典》時就已經成書,而吳承恩出生已經是100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另有人認為小說《西遊記》的作者是李春芳、陳元之,但都缺乏證據。
總之,四大名著除《紅樓夢》外,其劇情均非一時一地的創作,都是從民間故事中整理成書,實際上是無所謂「作者」的,對「作者」的討論實際上是在討論「(最終)整理者」。在明代的小說《西遊記》之前,元末雜劇家楊景賢就已用雜劇形式整理過《西遊記》故事,此時的雜劇《西遊記》就已經包含了大鬧天宮、光蕊赴任、紅孩兒、女兒國、牛魔王等也見於小說《西遊記》的故事要素[2];更早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則又是雜劇《西遊記》的創作原型。此外,《西遊記》故事前後文風多有差異,情節也偶有衝突,因此最終整理者也未必只有一人。
2016年,經過六學家考證,《西遊記》的作者為章金萊。
如上文所言,最早在明朝初期就已經有較為完善的《西遊記》刻本,而目前影響力最廣泛的《西遊記》刻本,應屬明萬曆年間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遊記》(以下簡稱世本)」,該刻本不管是在時代上(至少距離吳承恩最近)還是在文學價值上(本書中具有大量的淮安方言痕跡和韻語,都是後世刻本所未能及的)都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版。該版本共20卷,每卷5回,共100回(16卷、19卷、20卷原版已亡軼,16卷為「書林熊雲濱重鍥」,而最末兩卷均為「金陵榮壽堂梓行」),原書現時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所幸已由內地的同志完成了膠捲留存,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百迴文言文《西遊記》正是基於該膠捲進行了整理之後出版的。
除了世本外,明朝刻本/評本中較著名的還有崇禎年間的《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簡稱李本,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該本對世本進行了全面的注釋,並改正了部分世本存在的文字錯誤;清朝的刊刻本更多,但其文字(包括打鬥描寫和韻語)縮水較為嚴重,在部分描寫上也比世本缺乏合理性。著名的刊本包括:
……
清朝的刊本縮水雖然較為嚴重,但卻有著世本所無的玄奘出身回「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完整地將玄奘的前四難——金蟬遭貶、出胎幾殺、滿月拋江、尋親報冤的經過復盤了出來。惟此部分的內容缺乏了很多精彩的文字描寫,亦無韻語(這也是清代各刊刻本的通病),在時間軸上也出現了巨大的bug——按照本回劇情,玄奘生父陳光蕊貞觀一十三年中狀元,其子即玄奘十八年後(正經來說這會兒李世民早駕崩了)才報了這門仇,而後文講述的玄奘應薦設道場一事竟也在貞觀一十三年!但畢竟這是世本所無而又是《西遊記》裡的一段關鍵劇情,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西遊記》時將本話錄入,但又考慮到本回「不像是吳承恩的原作」,故置於第七回後,注為「附錄」。
(待補充)
和《水滸傳》一樣,西遊記成書之後,也出現過大量的續書,其中被大眾公認水平較高的有三本,分別是:明末清初董說的《西遊補》、明代佚名的《續西遊記》,明末清初梅子和(一說吳承恩)的《後西遊記》。這三本小說被稱為「西遊記三大續書」。
《西遊補》的故事發生在原作的「三借芭蕉扇」後,講述了唐僧師徒過火焰山之後,孫悟空在化緣途中被鯖魚精所迷,誤入其幻化的青青世界,在其中展開冒險的故事。在故事中,悟空在「萬鏡台」中親身經歷「霸王別姬」「秦楚之戰」。又因為閻王病故被拉去頂職、審判秦檜、拜岳飛為第三個師傅。後隨被封為殺青大將軍的唐僧西征,在戰場上遇見自己和鐵扇公主的私生子波羅蜜王(其自稱是「當年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腹中後由鐵扇公主所生」牛魔王、紅孩兒:啊?),波羅蜜王在自己愣神之際殺了唐僧,軍隊群龍無首開始自亂。最後以悟空被虛空主人喝醒,除了鯖魚精,師徒四人繼續西行為結。
大眾對這本續書的評價較高。主要集中在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對「情」這一心理狀態的理解上。
《續西遊記》的故事發生在原作的「靈山取真經」後,講述了唐僧師徒從大雷音寺返回東土大唐時的經歷。在故事中,如來因為悟空三人在來時的路上殺生太多,違背佛規。所以以要他們在回東土途中「以誠心化魔」為由收了悟空三人的武器強行加難度,悟空很不高興,就說出了「以機變心對付八十八種邪心」,於是唐僧師徒在返回東土大唐的路上碰上了八十八種妖魔,目的也從「吃唐僧肉」變成了「搶經書」。而如來為了保護唐僧師徒,於是派了靈虛子和到彼二人暗中跟著唐僧師徒,最後以悟空三人滅機心,師徒四人順利回歸大唐為結。
大眾對此續書的評價較低,因為書中唐僧師徒的性格非常的OOC,而且比起唐僧師徒,突然冒出來的靈虛子和到彼才更像主角,加上小說說教味很嚴重。也因此這本續書現在很少有出版社再版。
《後西遊記》的故事發生在《西遊記》故事結束的兩百年後,講述了唐僧帶回來的真經被後來的僧人給扭曲了意思,佛法變成了禍國殃民的東西。於是在如來的授意之下,唐僧顯聖封了真經,要求唐憲宗再選四個取經人重返西天取回「真解」,而花果山又誕生了一個名喚「齊天小聖」的石猴,這位也像當年的孫悟空那樣鬧了龍宮地府與天庭,後被孫悟空收服,賜名孫履真,和大顛法師唐半偈、豬八戒之子豬一戒、沙僧養子,同時也是弟子沙彌一起重返西天取回「真解」的故事。
大眾對這本續書的評價較高,遊戲科學的《黑神話:悟空》在背景世界觀設計上就參考了這部小說。
根據原著《西遊記》改編的文學、影視、戲曲、作品眾多。其中在ACG領域,就有大量的衍生作品,其中也有的作品對其中的世界觀和人物進行了顛覆性的再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