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right":"
日本將棋 | ||
![]() 日本將棋 | ||
中文名 | 日本將棋 | |
日文名 | 將棋 | |
英文名 | Shogi | |
遊戲類型 | 棋牌遊戲 | |
起源地 | 日本 | |
流行國家 | 日本等 |
日本將棋(英語:Shogi / Japanese chess;日語:
日本將棋與其他象棋(如中國象棋和西洋棋)相比具有不同的特點。其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吃了對方的棋子(持駒)以後可以作為自己的子力隨時投入使用(打入)。其他還有如棋子的名稱、棋子的形狀、棋子的數量、棋子的行走方式、多種棋子都以翻轉升級等等,也都是日本將棋的特點。
將棋的始祖是大約五千年以前印度的恰圖蘭卡或中國象棋。主流觀點認為從東南亞傳入;一說由唐朝的象棋傳去日本,演變而成 ,在平安時代演變成與平安將棋、平安大將棋。之後平安將棋分支成小將棋、中將棋、大將棋、大大將棋、天竺大將棋、摩訶大大將棋、泰將棋、大局將棋等諸多日本將棋前身,傳說再由後奈良天皇改良小將棋,最終在江戶初期大橋宗桂去除棋子醉象,確定將棋規則,正式定型了21世紀流行的日本將棋。
21世紀初考古發現,將棋從東南亞傳入一說得到了證實。恰圖蘭卡先後經絲路和東南亞傳入中國和日本,分別形成了兩種棋種。朝鮮象棋和中國象棋極其神似,日本將棋和恰圖蘭卡比較接近,和象棋差異較大。 在日本出雲挖出了21世紀發現的最古老的將棋,也證明瞭早期將棋和恰圖蘭卡以及東南亞的一些象棋棋種很接近,特別是泰國象棋。日本將棋聯盟也認可了這一說法。[1]
將棋所反映的是日本國家的政治制度,棋子也有升變,說明瞭日本人認為,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步兵,只要努力也能成為耀眼的金將(霧),就算普通人也有成為王侯將相的可能(大霧);日本歷史上長期相對其他民族獨立,領域雖小,小國林立,但都是同一民族,投降敵國、為敵國效命都被視為正常,因此將棋以吃得的對方的子為持駒。
日本將棋的起源、傳承等問題至今仍然可以說是一個未解之謎。1973年,在日本福井縣朝倉氏遺址中,首次出土發現174枚將棋棋子。從那以後,又不斷有新的遺址被發現。被發掘出土的將棋棋子不斷增多,為日本將棋研究者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根據現行的出土文物,日本發現最早的將棋棋子出土於平安時代的遺蹟。那麼在平安時代以前,即日本的奈良時代是否有象棋傳入,或者日本人是否已經開始下象棋,這還沒有得到印證。也有人猜測,可能在奈良時代就已經有立體形式的象棋傳入,人們已經開始使用象棋,這一推測也只能等待以後的出土文物來驗證。
將棋在平安時代得到發展的基礎上,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又經過了幾次演變。《二中歷》一書中,記載了平安時代有大將棋和小將棋之分。根據《二中歷》的文章記載,大將棋棋盤為格數13×13,棋子為13種共68枚,其中包括今天日本將棋中所沒有的銅將、鐵將、橫行、猛虎、飛龍、奔車、注人等,但是沒有今天將棋中的飛車和角行;同樣,當時的小將棋當中也沒有飛車和角行,說明當時的將棋和今天的將棋還是存在的許多不同點的。到了鎌倉時代又產生了「鎌倉大將棋」。鎌倉大將棋棋盤格數為15X15,棋子有29種共130枚。在平安大將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飛車、角行、醉象、獅子、麒麟、鳳凰、奔王、龍王、惡狼、龍馬、猛豹、堅行、嗔豬、貓刃、石將、猛牛等棋子,一些棋子的走法也發生了變化。其中,醉象翻轉以後可以變成太子。有了太子,即使王將被吃掉仍可以繼續下棋。
日本將棋職業棋士,從四段開始直到九段。四段以下的棋手屬於獎勵會,不屬於正式段位。如果正式棋戰(比如新人王戰,加古川青流戰)會用三段/二段等等段位來稱呼這些獎勵會員。獎勵會從6級開始直到三段,6級大約相當於業餘五段水平。
升段規定 | 名人戰 | 龍王戰 | 其他頭銜戰 | 一般棋戰 | 其他方式(熬勝場) | |
---|---|---|---|---|---|---|
升九段 | 名人位1期獲得 | 龍王位2期獲得 | 頭銜3期獲得 | 八段後250勝 | ||
升八段 | A級升級 | 龍王位1期獲得 | 頭銜2期獲得 | 七段後190勝 | ||
升七段 | B1組升級 | 龍王挑戰 龍王戰1組升組 |
龍王戰2期連續升組[2] | 頭銜1期獲得 | 六段後150勝 | |
升六段 | B2組升級 | 龍王戰2組升組 | 頭銜挑戰 | 一般棋戰優勝 | 五段後120勝 | |
升五段 | C1組升級 | 四段後100勝 |
理論上從6級到三段最快只要十個月,但是目前還沒有人做到。以半年一期的三段聯賽,每期只有2又六分之一[3]個人升四段(大霧)
女性也有女流段級位,但一般和職業差遠了。從女流2級(以前是女流3級)開始直到目前的女流七段
升段規定 | 女王(Mynavi) | 女流王座 | 女流王將 | 女流名人 | 女流王位 | 倉敷藤花 | 其他 |
---|---|---|---|---|---|---|---|
女流六段以上 | — | 成績拔群+理事會審議 | |||||
女流五段 | 頭銜7期 | 女流四段後150勝 | |||||
女流四段 | 頭銜3期 | 女流三段後120勝 | |||||
女流三段 | 頭銜1期 | 女流二段後90勝 | |||||
女流二段 | 頭銜挑戰 | 女流初段後60勝 | |||||
女流初段 | 本戰四強突入 | 挑決聯賽突入 | 本戰聯賽殘留 | 四強突入 | 女流1級後50勝or年度8勝以上 | ||
女流1級 | 女流2級升級後本戰突入 | 預選決勝突入 | 八強突入 | 女流2級後30勝or年度8勝以上 | |||
女流2級 | 本戰突入 | — | 16強突入 | 研修會B2級升級 |
如果棋手獲得了八大頭銜,則會以頭銜稱呼這位棋手。八大頭銜分別是龍王、名人、王位、王座、王將、叡王[4]、棋王、棋聖。龍王和名人是兩大頭銜,會優先稱呼。
對於職業棋手來說,段位也是肩書,但頭銜保持者優先稱呼頭銜。 現役棋手的情況下,優先順序如下:
退役和已故棋手,則按如下優先順序稱呼:
如果一個棋手多次或者連續獲得某一頭銜,則擁有了永世資格。
棋士間對戰時,高位棋士坐上座(離入口遠的位置),低位下座。 優先順序如下。
(待補)
如圖
圖中對應棋子(簡稱)如下:
以上三行為標準本將棋(當今最常用的將棋規則)所使用的棋駒(將棋術語,棋子)
這一行是本將棋變體或其他將棋規則所使用的棋駒(有一些空白棋子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棋子素材)
圖中黑色棋子進入敵陣、在敵陣內移動或離開敵陣時(即,起點或落點至少一個在敵陣中時)可以升變為圖中其右側的紅色棋子
任何棋子棋子被對方吃掉後,將成為對方的持駒置於對方的駒台上。輪到對手時,對手可以將其「打入」進棋盤中,使其成為對方的棋子
如圖,圓點處為敵陣(對王方而言,對玉方而言則相反)
通常情況下,20個將棋棋駒都是以特定的順序擺入棋盤的,這裡介紹兩個主要的擺盤順序。日本人還真有點儀式感
現實對戰時,經常會遇到雙方棋藝相差懸殊的情況。為了提升棋藝弱的人獲勝的可能性,棋藝強的一方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讓子,讓子的程度依次是:
讓子方讓十九個子(單獨剩一個王將)
通常情況下,除讓先外,由讓子方先走第一步。
你也可以在與同伴達成一致意見的前提下,自行設計讓子局面,比如讓左香車,成為對方的持駒
在2002年3月所發表的Unicode 3.2版本當中,日本將棋棋子被添加至Unicode的雜項符號區,位於U+2616及U+2617。
字符 | Unicode名稱 | Unicode編碼 |
---|---|---|
☖ | 白色將棋棋子(White Shogi Piece) | U+2616 |
☗ | 黑色將棋棋子(Black Shogi Piece) | U+26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