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 ” |
雙標即「雙重標準」,多指代「說自己是一套,說別人又是另一套」的行為。
雙標(雙重標準)可以作為名詞,也可以作為形容詞,形容某些人對待性質相同的事物卻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判標準,這種行為除了有失公允,還有偏私的嫌疑。
由於人不可能做得到對不同圈層的人一視同仁,因此雙標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永恆現象,難以杜絕。
心理學家伊拉諾·F·威廉士、託馬斯·吉洛維奇、大衛·鄧寧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關於潛力的雙重標準。研究結論是,我們通過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來判斷自己,別人卻通過我們已經做過的事情來判斷我們。
個體評估自己未來的潛力和別人未來的潛力時,總會突出自己潛力有多大,很難發現別人身上潛在的發光點。這個雙標就是,對自己更加看重的是潛力,對別人則更看重實際能力。同樣,別人更加關注的是你目前的能力,你的潛力別人看不到,而且這是你主觀認為的潛力,你究竟能否達到這一程度,沒人知道。例如:找工作的時候,會關注自己的潛力能否發展,關注公司有沒有發展的前途;但是,公司重視的是你現有的能力,你能拿出什麼證書,你有什麼工作經歷,你有沒有得過什麼獎。因為個體知道自己過去與現在,甚至是理想與追求;所以對自己的評估加入了很多情感成分,而很難體會別人的理想與奮鬥。
根據「基本歸因偏差」,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內部歸因,而忽視外部歸因。當個體做什麼事情失敗了,也許會找各種藉口來為自己辯解。例如:我遲到了是因為偶爾堵車,別人遲到了就是他懶惰。
立體防禦本意為可以同時攔截陸地和空中襲擊的防禦系統。作為衍生意指一個人在面臨他人的指責時先發制人地從各個方面將自己與責任撇清關係並把自己置於道德至高點,或是從各個(可能自相矛盾的)角度論證他人有責任而不給對方解釋的機會,典型的「不粘鍋」心理。
「立體防禦」是雙標的一個變體,和雙標不同在於不是在你/我之間有差異,而是用兩個相反標準要求一個人,從而達到「我怎麼做都對,你怎麼做都錯」的結果。
在ACG次文化中,「雙標」這個詞偶爾作為褒義詞。這一用法多見於CP相關的領域,尤其與之相關的同人社區。
在這一語境下,「雙標」指的是因為個人情感的原因,角色對其傾注情感的對象(尤其家庭成員、戀人)的態度往往不同於對他人,尤其在對不同人的相同言行的態度上,往往對前者更寬容而而對後者更苛刻。
這一說法在現實中並不少見,如「情人眼中出西施」就是對類似現象的總結。
僅舉符合「類型及成因」一節列出的情形的例子,符合「衍生義」一節提及的情形的例子因涉及CP甚至黨爭,易引發爭議而不建議列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