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網絡暴力 |
---|---|
其他表述 | 網暴 網絡霸凌 網絡欺凌 |
用語出處 | 網絡文化 |
相關條目 | 鍵盤俠、槓精、噴子、帶節奏、校園暴力 |
“ |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 |
——伏爾泰 |
網絡暴力(ネットいじめ、サイバーいじめ、Cyberbullying、Cyberharassment),簡稱網暴,又稱網絡霸凌、網絡欺凌,是網絡上出現的一種現象。其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們認為這種方式可以低成本的宣洩生活壓力。
暴力原本是指通過武力侵害他人人身、財產、精神的行為。網絡時代,很多網友互相雖然見不到面,但也能通過網絡製造輿論、挑撥事端。利用製造水軍、人肉搜索、黑客技術和社會工程學等手段,將其他網友和網絡媒體的關注點集中在某個他要攻擊的人的身上,讓對方深受其害。這種行為雖然不是身體上的暴力,但危害性和暴力行為無二,甚至更加嚴重,故被稱為網絡暴力。網絡暴力這個詞並不是出自法律規範概念,而是傳播學專家給出的一個傳播學概念。
網絡暴力是校園暴力、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實施形式包括在網上發表具有誹謗、汙衊、侵犯名譽和煽動性的言論,將受害者真實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細節等個人隱私公佈於眾(俗稱「開盒」,網暴肇事者通常使用非法形式獲取受害者個人隱私信息),使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在網絡上針對受害者進行人身攻擊等。
網絡暴力可能發展到線下,在現實生活施加暴力。如:向受害者郵寄刀片、壽衣、活蛆、大便等令人感到不適的物品;將受害者的事跡(可能是偽造的)告訴受害者的現實關係人,意圖使受害者在現實生活遭到孤立或邊緣化(俗稱「社會性死亡」);更有甚者前往受害者住所等處直接幹擾其生活。
網絡暴力危害嚴重、影響惡劣,主要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和心理傷害。網絡暴力不但嚴重地影響了事件受害者的精神狀態,更破壞了受害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部分受害者因此產生厭世輕生思想甚至發展至抑鬱症病情,以至於發生過很多令人痛惜的自殺、自殘事件。
網絡暴力存在於現實,也影響著ACGN等文藝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例如《櫻花莊的寵物女孩》遲遲不出第二季,據說就是因為網絡暴力的影響;在《鬥羅大陸4終極鬥羅》劇情中,女一號凍千秋被改名為白秀秀,據作者透漏,是因為凍千秋在現實中的原型不斷遭受網絡暴力,從而被迫改名的。此外,ACGN次文化領域中出現的各作品的各類型粉絲的網絡爭端以及對創作者團體的炎上也可能涉及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不存在「永恆的贏家」和「永恆的輸家」:一些網絡暴力肇事者很有可能因為受到程度更為劇烈的網絡暴力進而成為新的受害者,一些受害者也會反過來成為新一輪網絡暴力的肇事者。與此同時一些本就有過錯的人物會在受到指責時故意誇大自己遭受的負面影響,通過自稱「被網暴」來博取自身擁躉和不知情者的同情,從而規避他人的聲討甚至對聲討者倒打一耙,此類將「網暴」當作財富密碼的行為若過度發生無疑將引發「狼來了」效應,導致網民對一切遭受網暴者的求救失去信任,從而助長真正的網絡暴力。
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如《民法典》、《刑法》)的完善和執法力度的強化(如「清朗·網絡戾氣整治行動」),我國司法對網絡暴力的追責愈發有效、對肇事者的處罰愈發嚴厲。但依舊存在著意氣用事的網民甚至未成年人,出於各種原因冒險施展網絡暴力,甚至為瞭解開心頭之恨不惜使用非法手段(如非法訪問國際網絡、非法獲取個人信息、購買「DDoS執行伺服器」「呼死你」「簡訊轟炸」等黑客性質的服務,使用「網絡水軍」等群體等)。
網絡暴力是ACG和影視作品中常見的題材,作者可能希望通過描寫網絡暴力的情節引發共鳴,從而讓人們認知並反對網絡暴力。但因「受害者有罪論」的影響,實際上並未有多少人能清楚認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來源請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