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right":"
![]()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洗白 |
---|---|
其他表述 | |
相關條目 | 背叛、只要五官長得好,三觀跟著五官跑、黑化、黑歷史、黑化強o倍,洗白弱o分、改邪歸正、影帝 |
洗白是一個在ACG次文化中經常用到的詞語,帶有一定的吐槽意味,但又很形象的描繪了故事中的常見手法。
ACG次文化中的「洗白」的含義多是指「黑歷史」被顛覆或者「反面形象」轉為正面(Redeemed)。
「洗白」往往會帶來劇情上的重大轉折,或者人物形象的重大改變。
上一段劇情裡還黑的不像話的大反面人物、大壞蛋形象,下一個劇情可能就變成了令人肅然起敬的正面人物、真正的大好人。
洗白是作者故意以各種手法誤導觀者,使觀者將某角色的某些正面形象或是變成反面角色的辛酸原因隱藏使觀眾認為他是純粹的反面角色。然後再隨著劇情的發展,將此角色的反派的行為解釋說明,其實壞的不是他是大環境(一般這時候主角發揮主角光環救贖了他)——角色表面的黑色被洗去,露出原本的白色,尋回初心:這就是「洗白」。
所以洗白角色出場時,通常以一副鉅奸大惡的反派面孔示人;而洗白後觀眾卻突然發現,此角色原來一直是反派的迎頭大敵,之前情節中所發生的事不過是誤會罷了。
但是,洗白一個反派角色往往也非常考驗編劇的功底,畢竟作惡就是作惡,無論是否有理由支撐,角色的惡行都有可能招致無法挽回的惡果,因此作惡越多、惡行越嚴重的角色洗白的難度就越高,在此情況下若是強行將角色洗白必定會引起廣泛爭議,甚至起到反效果。洗白也會導致劇情變化,往往需要加入新角色填補空白,具體包括多種情況。
隨著時代發展,角色洗白的方式也開始變得多樣,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方式:
雖然看上去很多很雜,但無論何種洗白方式,其最終都是要圍繞著「反派是否會反省和贖罪」與「洗白方式能否說服主角和觀眾」兩個要點上來進行創作。
另外,由於不同國家之間的人文背景和價值觀差異,因此有些洗白方式在一些國家的創作者和觀眾眼中可能被視為有效甚至正當,而在另一些國家的創作者和觀眾眼中則可能引發爭議甚至反感(例如中日兩國的創作者和觀眾對於恐怖分子類角色的洗白方式和接受程度)。
原本有著令讀者觀眾惋惜憤恨的黑暗遭遇,但後來的劇情卻顛覆前期的「黑歷史」(或者是被讀者觀眾誤認為的黑歷史)。
原本屬於反面形象的角色變成正面形象或看起來是反派實際上是正派的角色恢復了正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