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面記錄了萌百用戶Wz520的一些個人資料。看了也沒什麼用
除《原神》外玩過的遊戲
下面列出除《原神》外我玩過的遊戲。當然只是一部分而已。
單機RPG遊戲
- NAMCO的《傳說系列》(日語:テイルズオブシリーズ)
以下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均為日版+已通關+隱藏要素全收集或者幾乎全收集。除了PS2版使用實體主機外,其餘都使用了模擬器。
- 幻想傳說(Tales of Phantasia)。包括PS版,GBA版,SFC版。
- GBA版有漢化版。目前流傳最廣泛的漢化版本由「千島漢化組&葉子漢化組」合作漢化。我曾加入「千島漢化組」參與了該遊戲的翻譯工作。該遊戲的開場動畫會列出漢化人員的名字,我在其中的名字為「天使的國度」。
- 幻想傳說PS版是我有生以來接觸的第一個傳說系列作品。
- SFC版只是玩了個開頭,沒有通關。
- 宿命傳說(Tales of Destiny)。包括PS版、PS2重製版、PS2導演剪輯版。
- 永恆傳說(Tales of Eternia)PS版。
- 宿命傳說2(Tales of Destiny 2)PS2版。
- 已玩了4周目,達成了LV5收博士、單挑UK小馬(隱藏迷宮BOSS)等等挑戰內容。是我玩得最透的一個傳說系列遊戲了。
- 仙樂傳說(Tales of Symphonia)PS2版。
- 重生傳說(Tales of Rebirth)PS2版、PSP版。
- 神話傳說(Tales of Legendia)PS2版。
- 劇情太長了,除了主線劇情,還有每個角色的個人劇情(キャラクエスト)。該作的畫面、音樂都非常出色,尤其是畫面相較於以前的作品確實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戰鬥系統相比較前幾作實在乏善可陳。我作為戰鬥黨,本來實在沒有太多玩下去的動力,但是由於聽說某保安官的個人劇情很感人,所以我勉強玩到了那段劇情,體驗完那劇情後……嗯,確實不錯,很感人,然後……就擱置著不玩了。
- 深淵傳說(Tales of the Abyss)PS2版。
- 聖潔傳說(Tales of Innocence)NDS版。只玩了開頭,未通關。
- 心靈傳說(Tales of Hearts)NDS版。
- 仙樂傳說:拉塔特斯克的騎士(Tales of Symphonia: Dawn of the New World)Wii版。
- 玩過前作《仙樂傳說》的玩家,大多不喜歡這個狗尾續貂的劇情,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沒通關。
- 聖恩傳說(Tales of Graces)Wii版。
- 除了一如既往優秀的畫面和音樂,戰鬥系統更是系列的巔峰,所以在我來看是神作。
- 但其實PS3版的遊戲內容才是完整版。當年電腦配置不夠帶不動PS3模擬器,現在能帶得動了,但是暫時不想再玩了。
- 還有一些外傳作品:
- 世界傳說:換裝迷宮2(Tales of the World: Narikiri Dungeon 2)。
- 世界傳說:換裝迷宮3(Tales of the World: Narikiri Dungeon 3)。
- 世界傳說:光明神話(Tales of the World: Radiant Mythology)。
- 世界傳說:光明神話2(Tales of the World: Radiant Mythology 2)。
- 世界傳說:光明神話3(Tales of the World: Radiant Mythology 3)。
- GUST社的《鍊金工房系列》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均為日版+已通關。
- 《諾菈和時間工房:霧之森的魔女》NDS版
該遊戲的遊戲類型和玩法與上面的《鍊金工房系列》中的大多數作品十分接近。但是我只打出了壞結局。
- 《格蘭蒂亞2》PC中文版/PS2日文版
PC中文版的配音語言為韓語。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中國玩家都聽不慣韓語配音,都找了日語語音包安裝上才覺得玩起來舒服,但其實這個日語語音包並不全,有時還是會冒出韓語。後來玩到PS2日文版才體驗到了完整的日語配音。
- 《星塵物語》PC簡體中文版
英文名為《Arcturus》,該單詞的原意為「大角星」。
- 這個遊戲吧,確實很好玩,但是自由度有點大,有時候不看攻略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
- 說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儘量不劇透):
- 簡體中文版的翻譯使用了很多當年流行的網絡縮寫詞,比如「PLMM」,「BT」,「88」等。
- 「死」字被用於了某個人名(具體名字忘了,甚至可能不止一個人名)。當時我驚呆了,不過更讓我驚呆的是後來才知道現實中有些人的名字裡真的是有「死」字的。
- 某個角色加入隊伍後,其自帶的裝備其實就是最強裝備,可以一路用到通關。哪怕後面看到了數值更好的裝備,也不建議換。
- 主題曲《OPEN YOUR EYES》很好聽。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在韓國遊戲中聽到韓語歌曲。
- 結局後的花絮一定要看!
- 當年風靡中、日、韓的著名網遊《仙境傳說》(Ragnarok Online)就是用這款遊戲的引擎製作的。
- 《最終幻想9》PS版
但因打不過最終BOSS而未通關。
網絡RPG遊戲(MMORPG)
- 《魔力寶貝》國服
大約在2002年經同學介紹開始玩,大約玩到了2005年。
- 這是我最早接觸的氪金遊戲。只不過跟現在的大多數氪金遊戲不同,當時的網路遊戲(包括這個遊戲)大多都是按時長收費的,也就是「氪金=購買遊戲的在線時長」。
- 而且當年可沒有現在掃二維碼這麼方便的線上充值方式,當年的線上充值渠道大多很不方便。
- 所以大多數玩家給網遊的氪金方法為:通過線下實體店購買被稱為「點卡」的卡片,卡片上面有個該卡的卡號,以及一個可以「刮刮樂」的灰條,刮開後就是一串密碼,然後在線上網頁端登錄自己的遊戲帳號,找到充值的地方,把點卡上的卡號和密碼輸入進去,即可給自己的帳號充值點數。
- 對於《魔力寶貝》這個遊戲,一般的點卡面值是450點,售價30元軟妹幣。充值完成進入遊戲後,每1分鐘扣除0.1點,扣到0會被強制踢下線。也就是說450點能玩4500分鐘,即75個小時。
- 現在這個遊戲似乎仍然以「魔力寶貝懷舊服」的名義活著,但是加入了自動戰鬥等「官方外掛」,淪為了掛機遊戲,與當年的遊戲體驗完全不同。我自己是不會再玩了。
含抽卡要素的遊戲
全部零氪。大多已退坑,或極少登錄。以下按照入坑時間排序:
- LoveLive!學園偶像祭日服
看完動畫後入坑的,但具體入坑時間已經記不清楚了,應該在2016年左右甚至更早。
- 主要是看劇情,畢竟是全語音。
- 2018年開始我迷上了下面的《ぷよぷよ!!クエスト》和《雀魂》而暫時退坑。
- 在2022年我想回坑時發現我有幾個安卓機無法兼容(安裝不上或啟動不了)。好不容易找到能兼容的機器,也總是連接不上伺服器。
- 就算連上了,之前沒下載完的遊戲資源也會重新開始下載
。我為了不被下載死循環折磨而被迫退遊。
- 該遊戲的日服和國服均已在2023年3月31日停服。
- ぷよぷよ!!クエスト
世嘉出品,由日本老牌益智類遊戲改編的消除類卡牌手遊。入坑時間已經記不清楚了,應該在2016年左右甚至更早。
- 退坑前我練到了1000多級,早已是長草期,接觸到《原神》不久(註)大約在2022年11月左右後便退坑了。雖然《原神》到後期也是長草期,但還可以聯機打怪找樂子。
- 這遊戲想玩得舒服首先要加入公會(日語:ギルド)。因為加入公會後,根據公會的等級,玩家卡牌的戰鬥數值會有相應的加成。所幸我建號沒多久就在當時國內某平台找到了同樣玩這個遊戲的國人並且加入了他們的公會,且該公會的等級也很高,使得我玩這個遊戲基本沒有什麼難度。
- 當然還得會日語。因為該遊戲界面沒有英文版和中文版,至少我退坑時是這樣的。
- 《ぷよぷよ》在日本是個老遊戲IP了,但目前(註)2024年11月3日萌百似乎還沒有相關條目,想了解詳情可以度娘。
- 該遊戲名稱的中文翻譯一般是《噗喲噗喲》或者《魔法氣泡》。
- 我最早接觸到的該系列遊戲是Windows版的《ぷよぷよ通》,是該系列最經典的一款。
- 雀魂
2018年12月經「Hamon002」介紹入坑。
- 四麻打了1000多個半莊,最高打到豪3,然後就在豪2和豪3之間起伏,根本上不去
;三麻打到了豪1。
- 目前已很少登錄,也就偶爾想起來時會打一把。尤其在電腦上這遊戲很輕量,不用下客戶端,直接在瀏覽器裡輸入網址就可以開玩。
- 不過手機版倒是一點也不輕量,目前(註)2024年11月3日安卓客戶端安裝包要將近2個G,而且以後應該還會繼續增長。
- 由於入坑時我早已會打日麻,所以並不需要觀看其自帶的日麻教程。詳請請見:「我的麻將相關經歷」
- 絕區零
2024年7月4日建號的開服玩家。練到了39級後突然感覺沒有動力肝了,甚至米遊社「絕區零」板塊的簽到也懶得簽了(《原神》板塊我天天簽到)。
- 第一發常駐十連就歐氣爆棚抽到了狼哥,搭配開服卡池裡陪跑的蒼角和郵件贈送的可琳成為了我開荒的主力隊伍。開荒體驗還是不錯的,但是到後面就開始乏力了。
麻將相關經歷
- 本人在學齡前就接觸了麻將。因為當時我家裡的長輩們幾乎個個都會打麻將。我小時候沒事就看他們打,逐漸耳濡目染,外加有幾個長輩還口頭教過我,讓我掌握了麻將的基本概念和規則。
- 那時正值國內紅白機的鼎盛時期。由於紅白機來自日本,其中的麻將遊戲大多都是日本規則(日麻)。但那時候不知道日本麻將和我學的麻將有什麼區別,玩遊戲時經常出現「明明和牌卻扣分」的現象,令我大為不解。
- 當然家裡的長輩們也沒人懂日麻。但後來家父發現只要做混一色或清一色,就一定能加分,不會扣分。所以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打日麻的基本姿勢就是染手。(當然現在的我早就不這麼打了)
- 後來才知道扣分是因為「詐和罰符」。比如紅白機上最早發售的二人日麻遊戲《麻雀》,除了初級以外,根本沒成型,或者無役和牌都算詐和,會被罰滿貫。
- 後來有了自己的電腦後,就經常玩電腦上的麻將遊戲。
-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款名叫《麻雀幻想曲3》的DOS遊戲。這遊戲雖然是黃油,但是麻將內容卻毫不含糊,甚至還有教學模式,段位檢定模式等。
- 尤其是還有三麻模式。事實上,它是兼具二麻、三麻、四麻模式的日麻遊戲。直到現在,我都沒見過第二個麻將遊戲兼具這3種遊戲模式。就算有,我也相信《麻雀幻想曲3》是最早的一款(註)原作PC98日文版於1995年發售,由天堂鳥漢化的DOS中文版於1996年發售。。
- 該遊戲有Windows重製版。相比DOS版,畫質更高,色彩更鮮艷,還有聲優配音。但是:
- 「自由對戰模式」裡的角色全部被替換成別的角色了。DOS版的角色其實也是很……不錯的,嗯。
- 個人感覺打牌節奏略微慢了點,沒有DOS版爽快。
- Windows版的BGM採用MIDI音源,個人感覺沒有DOS裡的FM音源好聽。這就像為什麼著名的國產遊戲《仙劍奇俠傳》初代DOS版比Windows版(98柔情篇)更受粉絲喜歡,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Windows版所使用的MIDI音源沒有DOS版使用的FM音源好聽
- 沒有中文版(雖然對我來講這條完全可以忽略)。
日麻
上文提到的遊戲都是與電腦打麻將的單機遊戲,就算不懂日麻規則,靠染手大法完全可以打到通關。
後來我看了一些跟日麻相關的動漫,使我對日麻更感興趣,也對日麻的理論和戰術有了更深的瞭解:
在此過程中,也繼續在日麻單機遊戲中磨練日麻技巧,並逐步擺脫了對染手大法的依賴。
大約在2015年,接觸了《天鳳》,正式開始與人對戰日麻。但實戰時發現,跟人對戰的感覺確實與跟電腦對戰有很大的差別。
之後在B站搜索麻將相關內容時,看到了長篇大作「藍毛打麻將」系列視頻。UP主幽默風趣的談吐風格,與時不時對當前牌局及戰術的細緻講解,令我對日麻理論有了全新的認識。然而其實有很多東西我至今仍然不明覺厲(手動銀哭)
後來,我還接觸了其他日麻的網絡對戰平台,包括但不限於:《Maru-Jan》、《世嘉MJ》、《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