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的是2016年發售的戰地風雲1。
|

|
原名 |
Battlefield 1
|
官方譯名 |
戰地風雲 1
|
常用譯名 |
戰地1、年輕人的第一款戰地
|
類型 |
第一人稱射擊
|
平台 |
Microsoft Windows PlayStation 4 Xbox One
|
分級 |
|
開發 |
DICE
|
發行 |
EA
|
總監 |
Jörgen Carlström Stefan Strandberg
|
製作人 |
Aleksander Svendsen Grøndal
|
設計師 |
Lars Gustavsson
|
編劇 |
Steven Hall
|
程序 |
Vidar Nygren
|
美工 |
Gustav Tilleby
|
音樂 |
Patrik Andrén Johan Söderqvist
|
引擎 |
Frostbite 3
|
模式 |
單人、多人
|
系列 |
戰地風雲系列
|
發行時間 |
2016年10月21日
|
相關作品 |
戰地風雲 5、戰地風雲 2042
|
“ |
This is a war to end all wars, it ended nothing.() |
” |
——《戰地風雲 1》
|
《戰地風雲 1》(英語:Battlefield 1)是由DICE開發,EA發行的一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於2016年10月21日登陸Windows、XBOX ONE和PlayStation 4。
於2020年6月11日前後登陸Steam平台,包含所有DLC。
簡介
EA在2016年5月6日戰地新作發布會正式公開了《戰地風雲1》,本作與系列初代《戰地風雲 1942》沒有關係,標題的「1」宣告本作將回歸現代戰爭的起源和戰地風雲系列的原點,同時代表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意。
本作將提供有步兵、騎兵、裝甲部隊、坦克、戰艦、飛艇、雙翼飛機等元素以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海陸空全方位戰鬥體驗。
多人模式包含64人征服模式、24人突襲模式的聯機對戰,提供從歐洲法國、義大利等戰爭前線到阿拉伯沙漠等諸多戰場。
單人戰役模式會從幾位不同士兵的視角展開。
遊戲的場景破壞效果非常強大,遊戲中的元素幾乎都可以進行摧毀,包括大大小小的戰機車輛,無論是小木屋還是石頭碉堡的建築物,人物腳下的土地也可能分崩離析。
單人戰役
單人戰役部分共分為序章、5個獨立的戰爭故事和一份結尾辭。
- 1918年,德軍孤注一擲的突破威脅到了由美軍第369步兵團,即「哈萊姆地獄戰士」堅守的陣線。從多名戰士的視角參與到「哈萊姆地獄戰士」誓死守衛防線的戰鬥,體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
這可能是唯一的以自己死亡為過關條件的新手教程……你只要把幾條命反覆送掉就完成了。
- 英國的Mk.V坦克是一台只為擊碎敵方防線而設計的裝甲猛獸。1918秋季,戰爭步入末期,德軍加固了自己的防線,英軍步兵的進攻一次次無功而返。1918年10月17日,法國,裡貝庫爾,英軍決定發動第二次康佈雷戰役,使用Mark.V坦克強行突破戰線,Danny Edwards作為在戰場上臨危受命,與指揮官Townsend和其他同伴駕駛Mk.V與友軍一同打開突破敵軍防線的通道,設法突進至康佈雷。
- 成為英國皇家空軍的志願軍,爭奪空中的武力優勢。1917年春季,英國皇家空軍與德國空軍在法國上空爭奪制空權,協約國在西線戰場的上空兵敗如山倒,替補飛行員多數只有10小時的飛行經驗,在戰場上則平均只有17天的壽命。法國,佛日山脈,做人從不講信用的Clyde Blackburn為了實現自己的飛行夢,耍小花招冒充英國軍官George Rackham登上了新的戰鬥機型進行測試,卻遭到敵軍攻擊並無意中發現德軍的補給基地。為了扭轉西線戰場的局勢,Clyde與副駕駛Wilson加入到了突襲轟炸德軍補給基地的行動當中。
- 成為義大利敢死隊的志願軍,成為義大利阿爾卑斯山戰役的突擊先鋒。1918年秋季,北義大利,多羅米蒂,義大利王國與奧匈帝國的軍隊在阿爾卑斯山脈上相持,義大利軍一支被稱為「敢死隊」的高山精英軍團決定突襲,Luca Vincenzo Cocchiola和他的雙胞胎兄弟Matteo所在的阿爾卑斯山精銳高山軍團決定發動突襲,Luca將所在的單位將掩護Matteo所在的單位發動進攻,以贏得南部戰線的最後一戰的勝利。
- 在當時規模最大的海軍艦隊掩護下,沖入加里波利的灘頭。1915年春季,大英帝國決定開啟新的戰線,來自世界各地的日不落帝國軍人組成的50萬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穿過地中海對奧斯曼帝國本土發動攻擊,加利波利半島,達達尼爾海峽,英軍在克萊德河號的火力掩護下發動的加里波利戰役登陸戰的第二天,Frederick Bishop遇到了謊報年齡通過徵兵考核,慕名而來的少年Jack Foster,並被分配做為他的下屬。Frederick並不滿意這個開槍都不會的新兵蛋子,於是將他留在克萊德河號上獨自上陸奪取陣地。Jack卻偷偷跟來想要參與戰鬥,並被分配擔任傳令兵,Frederick不願難得一見的來自澳大利亞家鄉的少年就這麼接受如此危險的任務,便自告奮勇,前往前線傳令。
- 加入阿拉伯的勞倫斯,在沙漠戰役中對抗奧斯曼帝國。1918年春季,美索不達米亞,阿賈,在中東沙漠之中許多阿拉伯部落反抗軍在極力反抗奧斯曼帝國對阿拉伯長達數百年的統治。Zara Ghufran,作為其中一支阿拉伯反抗軍的成員追隨著傳奇人物--英國軍官T.E Lawrence,由於軍力的懸殊,阿拉伯反抗軍只能使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手段。奧斯曼帝國決心徹底消滅這些反抗勢力,一列裝甲列車的到來給予了阿拉伯反抗軍極大的壓力。為了消滅這列裝甲列車,Zara奉Lawrence之命,潛入萬軍之中,盜取能夠引出裝甲列車並給予其毀滅性打擊所需的密碼本和高優先級信件。
- 紀念那些曾服役過的戰士們。這場超過6000萬人參戰的「完結所有戰爭的戰爭」終將結束,而只有少數人的名字會被銘記,大多數浴血奮戰的戰士的名字,都會塵封在歷史之中。
勢力
在多人遊戲裡,無論玩家屬於什麼勢力,都可以無視陣營限制任選武器(制式步槍除外)。勢力隻影響人物模型和地圖開始的重生位置。
請注意,Allied powers在一戰指「協約國」,在二戰指「同盟國」;而Central powers在一戰指「同盟國」。
同盟國(Central powers)
|
|
德意志帝國(German Empire)
|
|
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 Empire)
|
|
奧斯曼帝國()(香港、台灣地區一般音譯為「鄂圖曼帝國」。遊戲中使用港台譯名)(Ottoman Empire)
|
協約國(Allied powers)
|
|
大英帝國(British Empire)
|
|
皇家海軍陸戰隊()(「力挽狂瀾」DLC)(Royal Marines)
|
|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
|
義大利王國(Kingdom of Italy)
|
|
法國(「誓死堅守」DLC;在遊戲中不知何故中文翻譯沒有使用全稱「法蘭西共和國」)(French Republic)
|
俄羅斯 (「以沙皇之名」DLC)
|
|
俄羅斯帝國(Russian Empire)/白軍(White Army)
|
|
蘇俄紅軍(Red Army)
|
僅出現於單人戰役
多人對抗模式
地圖
遊戲地圖
|
地圖包 |
地圖名 |
雙方勢力 |
備註
|
遊戲本體 |
蘇伊士 |
英VS奧斯曼 |
|
西奈沙漠 |
英VS奧斯曼 |
|
格拉巴山 |
意VS奧匈 |
|
聖康坦的傷痕 |
英VS德 |
|
帝國邊境 |
意VS奧匈 |
|
法歐堡 |
英VS奧斯曼 |
|
流血宴廳 |
美VS德 |
|
亞眠 |
英VS德 |
|
阿爾貢森林 |
美VS德 |
(中國大陸也有譯作「阿拉貢森林」)
|
龐然暗影 |
英VS德 |
該地圖為免費DLC地圖
|
誓死堅守DLC |
尼維爾之夜 |
法VS德 |
不在行動模式出現。征服開局雙方均佔據最靠近己方的兩個點位
|
攻佔託爾 |
德VS法 |
|
凡爾登高地 |
德VS法 |
|
法烏克斯要塞 |
德VS法 |
(原名為Fort de Vaux,應譯作沃克斯要塞)
|
蘇瓦松 |
法VS德 |
|
決裂 |
法VS德 |
|
以沙皇之名DLC |
阿爾比恩 |
沙俄VS德 |
不在行動模式出現
|
武普庫夫山口 |
沙俄VS奧匈 |
|
加利西亞 |
沙俄VS奧匈 |
|
勃魯希洛夫關口 |
沙俄VS奧匈 |
(中國大陸應譯作「布魯希洛夫關口」)
|
察裡津 |
紅俄VS白俄 |
|
窩瓦河 |
紅俄VS白俄 |
(中國大陸應譯作「伏爾加河」)
|
力挽狂瀾DLC |
海麗絲岬 |
英VS奧斯曼 |
征服模式為突擊征服,奧斯曼擁有所有點位,英軍初始有300點數
|
阿奇巴巴 |
英VS奧斯曼 |
|
黑爾戈蘭灣 |
皇家海軍陸戰隊VS德 |
不在行動模式出現。征服模式為突擊征服,德軍擁有所有點位,皇家海軍陸戰隊初始有300點數
|
澤布呂赫 |
皇家海軍陸戰隊VS德 |
征服模式為突擊征服,德軍擁有所有點位,皇家海軍陸戰隊初始有300點數
|
啟示錄DLC |
帕斯尚爾 |
英VS德 |
不在行動模式出現
|
卡波雷託 |
意VS奧匈 |
不在行動模式出現。征服模式為突擊征服,意軍擁有所有點位,奧匈軍初始有300點數
|
索姆河 |
英VS德 |
征服模式為突擊征服,德軍擁有所有點位,英軍初始有300點數
|
剃刀邊緣 |
英VS德 |
為空戰地圖
|
倫敦的呼喚 |
英VS德 |
分為「倫敦的呼喚:夜襲」和「倫敦的呼喚:災禍」,均為空戰地圖
|
戰役
戰地一的行動模式都是圍繞一場戰役進行,每次對戰結束將會切換下一場戰役進行。
行動模式 |
左側為進攻方,右側為防守方,下同
遊戲本體
- 石油帝國(英VS奧斯曼):法歐堡→蘇伊士→西奈沙漠
- 皇帝會戰(德VS英):聖康坦的傷痕→亞眠
- 征服地獄(美VS德):流血宴廳→阿爾貢森林
- 銅牆鐵壁(意VS奧匈):格拉巴山→帝國邊境
誓死堅守 They Shall Not Pass
- 惡魔熔爐(德VS法):凡爾登高地→法烏克斯要塞
- 跨越馬恩(法VS德):蘇瓦松→決裂
以沙皇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Tsar
- 勃魯希洛夫攻勢(沙俄VS奧匈):加利西亞→勃魯希洛夫關口
- 赤潮(紅軍VS白軍):窩瓦河→察裡津
力挽狂瀾 Turning tides
啟示錄 Apocalypse
|
行動模式又被分為五組行動戰役,每組均由兩個行動所組成。行動戰役可通過每天達到一定分數來獲取戰鬥包,並擁有一段說明。屬於當期行動戰役的地圖會在伺服器瀏覽器上標註模式為行動戰役而非行動模式。
行動戰役 |
- 東線風暴:勃魯希洛夫攻勢+赤潮
- 帝國隕落:征服地獄+銅牆鐵壁
- 火與冰:惡魔熔爐+勃魯希洛夫攻勢
- 結束即是開始:皇帝會戰+跨越馬恩
- 鮮血沙場:石油帝國+加里波利
|
在DLC「啟示錄」更新後新加的一種玩法---閃擊行動,可以看做一個更小的行動模式。
閃擊行動 |
誓死堅守 They Shall Not Pass
以沙皇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Tsar
力挽狂瀾 Turning tides
啟示錄 Apocalypse
|
兵種
常規兵種分為突擊兵、支援兵、醫療兵、偵查兵四類,都攜帶主武器(槍)、配槍(手槍)、手榴彈和近戰武器,可以在部署時進行選擇。部署中若選擇部署為坦克、裝甲載具、馬匹、飛機等載具,則會成為坦克兵、騎兵、飛行員等兵種。戰場上還會在固定點位刷新出噴火兵、哨兵(機槍與衝鋒鎗兩種)、坦克獵手、戰壕奇兵、入侵者等精英兵種裝備,任何兵種都可以在拾取上述裝備後變更變更為上述五個精英兵種。
主要使用衝鋒鎗和霰彈槍,攜帶大量爆破物、反坦克或防空火箭筒。近距離作戰的主要兵種。
炸藥和火箭筒是反坦克的最佳武器其實反步兵才是主要用處。
主要使用半自動步槍,可以使用醫療包和醫療箱給隊友快速回血(遠快於一般的自動回血)。
可以使用針筒復活一定時間內陣亡的隊友隊友不能放棄,不然你就救不了,也可以擊殺敵人,蓄力時間決定傷害,滿蓄力能秒殺精英兵。也可攜帶用主武器發射的多種槍榴彈。只要給對面全殺了不也算減少傷亡嗎
主要使用輕機槍,可使用迫擊砲、磁吸地雷以及發射榴彈的十字弩,也可使用彈藥包和彈藥箱給隊友補充彈藥,或者攜帶扳手修復友方載具和定點武器或者敲爆敵人的腦殼、敵人的坦克甚至敵人的驅逐艦ps:扳手無法對機械巨獸造成傷害,所以收起你們大膽的想法。
主要使用單動式步槍,可使用狙擊手護盾、絆索炸彈、戰壕潛望鏡、偵查信號槍、以及狙擊手誘餌為隊友提供敵人的方位信息。或者使用閃光信號槍傷害敵我雙方玩家的眼睛。和燒死對面
- 在地圖特定位置可以撿到精英兵裝備99%都是已經被你的隊友搶走了的。
高級兵種
精英兵護甲更高,然而仍然會被刺刀衝鋒秒殺。
高級兵種的呼吸回血速度相當慢(未處於被壓制狀態約40秒後開始呼吸回血),對醫療兵的依賴性很高。
可以使用Wex噴火器燒死近距離的敵人同時用火阻止敵軍推進,有3發燃燒手榴彈。自身免疫毒氣和火焰傷害不免疫噴火重坦的火焰,原因未知,缺點是視野有限,並且防禦力遜於哨兵和奇兵(折算約為250血)。
可以使用Tankgewehr M1918反坦克反一切步槍射擊坦克或步兵,甚至是飛機,但需要臥倒狀態或在掩體上射擊,配置一把短管霰彈槍,反坦克手雷,戰壕潛望鏡。防禦力較差(折算約為200血)。是西奈鬼火的常見獵物
身穿重甲,使用MG 08/15水冷重機槍或者25發射速極快的維拉·佩羅薩雙管衝鋒鎗。對一般槍彈有83%減傷(折算約為600血)。無法佩戴防毒面具。免疫非處決近戰傷害,但仍然會被近戰處決(如背刺、趴地被處決、刺刀衝鋒,或血量低於敵方近戰武器傷害時)。戰壕奇兵由於近戰沒有處決,無法對哨兵造成傷害。(即使背刺也不行)所以戰壕奇兵見到哨兵要叫爸爸。
擁有一根無近戰處決動畫,可以秒殺一般步兵的奇兵棒和一身減免83%傷害的盔甲(折算約為600血),一把3號左輪手槍,兩枚煙霧彈以及三顆破片手雷。是唯一一個可放置醫療箱的精英兵種。移動速度比普通兵種快10%。唯有鹹魚突刺可以與其對沖。
可使用馬提尼·亨利榴彈發射器,配置一把短管霰彈槍,以及用特有的信號彈召喚砲擊,並能在地圖上部署可供全隊使用的重生信標。移動速度比普通兵種快10%。該兵種血量較弱,易擊殺(折算約為150血)。有了他你就是阿奇爺爺。
精英兵種無法被針筒急救,其裝備也無法被其他人拾取穿著精英兵裝備時仍可撿起其他兵種的裝備或其他精英兵裝備,但原來的會被直接覆蓋掉。所以玩精英兵時不要想著撿醫療兵裝備給自己放血包,換不回來的。類似的,騎兵、駕駛員與飛行員的裝備也不可以被拾取(在載具內/馬上死亡的無法被拾取,跳車/跳機/下馬的這三個兵種被打死後其裝備也是可以被拾取的)。
載具
BF1的多人載具可以作為團隊重生點。大多數載具可以坐在駕駛位按X進行修復,但載具一旦受到傷害則會被打斷修復進程。只有裝備了「扳手」才可以進行載具自修復。
多數載具有兩三種不同的模式可供選擇。
地面載具接觸到敵人步兵時可以直接碾死(roadkill)。最容易碾死步兵的一般是馬還有摩托車()還有偵察車與輕型裝甲車。
其實除了馬,支援兵的迫擊砲、偵察兵的狙擊手護盾以及除萊文斯發射器外的定點武器也算作載具。
陸地載具
以下載具可以在重生時選擇:
以上3種坦克均可乘坐多人,可以作為重生點。車上玩家擊殺敵人時同車人都會獲得乘客協助分數。
- 輕型裝甲類:
- 雷諾FT-17輕型坦克
- 樸帝洛夫·加福德突擊裝甲車(由於其主武器面向後方故又稱菊花車)坐上前面的駕駛位車燈會自動亮,非常容易暴露自己
- 火砲裝甲車
迫擊砲裝甲車可以造成大範圍爆炸的地圖砲攻擊,能輕鬆收割大量擊殺,但是不能為隊友提供重生點,同時自保能力極差,所以大多時候對戰局推進毫無用處,噁心敵人也噁心友軍,故而被稱為「孤兒車」並且被許多私人伺服器禁止使用。
珍愛家人,不要在行動征服開迫擊砲車。
除此之外,某些地圖上可以撿到Romfell裝甲車/EV4裝甲車/RNAS裝甲車/F.T.裝甲車均可稱為棺材車、KFT偵察車/M30偵察車/37-95偵察車ea為什麼不發37/100仍然是個謎和MC 18J附邊車摩托車/MC 3.5HP 附邊車摩托車西奈鬼火。
空中載具
- 戰鬥機(信天翁D-III/DR.1/索普威斯駱駝式/斯帕德XIII)。體積小,單人操作,轉彎半徑小,適合空戰。
- 攻擊機(布里斯托 F2.B/哈爾伯施塔特 CL.II/A.E.F 2-A2/Rumpler C.I)。有一定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
- 三類:地面支援、坦克獵手全遊戲所有東西的獵手、飛船毀滅者
- 轟炸機(戈塔·G/卡普羅尼 CA.5/Airco DH.10/漢莎·布蘭登堡 G.I)。適合對地攻擊。
- 重型轟炸機(伊利亞·穆羅梅茨)。速度很慢且不靈活,比轟炸機更適合對地攻擊。四人操作,4號位可供維修(4號位可以開槍且無限子彈,所以理論4號位的標配是支援帶扳手和1917/波頓,修飛機的同時可以輔助防空)。
- C級飛艇(「力挽狂瀾」 DLC專屬)
- 兩類:觀察者、掠奪者
- 飛艇不佔用飛機位置,單獨計算部署數量
水中載具
- M.A.S魚雷艇,發射魚雷的小艇,上面可以搭乘機槍/機砲手。
- Y-Lighter登陸艇,左右兩側有重型機槍,靠近岸邊會變成臨時部署點,被破壞後失效。
- L級驅逐艦
小心咖喱,可發射砲彈,魚雷,轟炸。
載具技能
各類不同的載具技能是有所不同,主要有:
- 修復類:「緊急修復」「履帶修復」(回復少量血量,解除癱瘓,履帶修復只能在履帶癱瘓狀態下使用)
- 氣體類:「煙幕」「毒氣發射器」
- 炸彈類:「地雷」「反坦克手雷」
- 偵查類:「釋放信號彈」「探照燈」
- 補給類:「補給」(放置一個醫療箱和彈藥箱)
- 飛機類:「加速」「快速維修」「機翼修復」「偵查相機」(機翼修復只能在機翼損壞狀態下使用)
機械巨獸機械巨受(Behemoth)
《戰地風雲1》引入的全新機制。
征服模式下,若一方比另一方低約200分(具體由場上局勢決定,包括雙方佔據的點位數量、分數差以及剩餘時間),劣勢方則會獲得機械巨獸支援以便於扭轉局勢大多數情況下都翻不了盤。機械巨獸無法進行修理(但技能「車陣」的維修共享仍然對巨獸有效),但裝甲極厚,且擁有大範圍攻擊能力。特別的,黑爾戈蘭灣開局雙方都會獲得無畏艦對轟,而劣勢方在戰局進行中還會正常刷出一次無畏艦。
行動模式下,若防守方整張地圖被進攻方一個營平推,則下張地圖防守方獲得機械巨獸支援,若一次防守未被摧毀則可保留到下一次防守。進攻方在每張地圖上從第二個營開始會獲得機械巨獸支援(除非部署前已經推進到該地圖的最後區域)。
在部分地圖中,機械巨獸不會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在劣勢方總部出現快速刷新的多個精英兵套裝,同時地圖上正常刷新的精英兵會被移除。機械巨獸是否出現和地圖沒有必然聯繫,如阿爾貢森林雖是步戰圖但有裝甲列車,查裡津征服模式有巡航坦克但只有三個精英兵套裝,甚至澤布呂赫在行動模式下刷出的是精英兵套裝,而征服模式下刷出的是無畏艦。凡爾登高地老家的攻城砲也將可用。
在兩張「倫敦的呼喚」地圖中,也會出現L30飛艇,擊毀其可直接贏得本回合,而對其造成一定量傷害即可為本方獲得大量勝利點數。該模式下,飛艇的駕駛位為系統所控制,且比正常情況血量極大提升。
- L30(齊柏林)飛艇刷分活靶 天降齊柏林,輸出靠引擎 [1]
- 裝甲列車(在部分沙俄/奧匈帝國地圖中會出現改裝裝甲列車)(裝甲列車在無飛機的地圖為四個位置,而有飛機的地圖為六個位置,多了兩個防空砲)(裝甲列車的煤車是弱點,攻擊有傷害加成)
- 無畏艦(鐵公爵級)C砲塔和副砲群永遠不幹活
- Char 2C坦克(「誓死堅守」DLC專屬)
一般情況下巨獸只有在遭到完全破壞時(載具生命值清零)才會完全停止運作並在地圖上留下永久殘骸。但是可以集中攻擊要害部位對其造成部件破壞,導致其部分武器暫時無法使用用並對巨獸造成高額傷害(例如裝甲列車的砲塔、飛艇的吊艙以及無畏艦主砲)。
特殊情況:比較有名的一個通過非正常手段使巨獸停止運作的例子是鬥魚主播超級小桀()的傑作:真·開翻無畏艦。能把自家無畏艦開翻的男人,同陣容的玩家32臉懵逼:你是怎麼做到的?
動物
許多地圖可以在復活時選擇騎兵。騎兵有一把馬槍Russian 1895(騎兵版),一把近戰武器(騎兵彎刀/長槍,可選),2顆輕型反坦克手榴彈(15秒恢復),彈藥包和醫療包(CD時間5秒,同時給人馬快速恢復HP,除非受到傷害而被打斷),如果其他兵種騎上了馬,其裝備也會同上,不影響下馬時武器。騎馬時為強制第三人稱視角,不可第一人稱。
馬被算作載具早期版本可以用扳手修馬,所以反坦克類武器對馬有同樣的效果(反坦克手雷擊中馬也瞬炸)。
在單人戰役和多人信鴿模式出現。
定點武器
- 重型機槍
- 堡壘火砲
- FK 96 野戰砲
- QF 1 防空砲
- 305/52 O 岸防砲
- BL 9.2 攻城砲
- 萊文斯毒氣發射器 這玩意在敵方眼裡不會顯示毒氣彈圖標直接15、15地扣血,因此總能撈到幾個不明就裡的薯條在此也提醒各位開局防守突擊征服第一個目標點(如索姆河A點、卡布雷託A點)的玩家,帶好防毒面具
- 高爆機砲(僅出現在龐然暗影地圖中)
- 127mm 岸防砲
模式
- 32vs32的壯闊的全面戰爭,所有的載具、職業、裝備都將投入戰場,玩家必須通過奪取目標點的控制權,並守衛住目標點或擊殺對方有生力量來獲得分數,先獲得1000分的軍隊獲得勝利。
- 更小、更為密集的快節奏步兵戰鬥,與征服模式略有不同,目標點的控制權為唯一得分手段。
- 根據真實的戰役改編的跨越多張地圖的戰鬥,每一次對局兩張圖(石油帝國行動三張圖),每張地圖分為多個區域,進攻方每佔領一個區域的所有目標點後就可向前推進一個區域。全部佔領則進攻方勝利,進攻方兵力(多數地圖為250人,凡爾登高地為350人給你350號人都不一定打得下來)耗盡則防守方勝利,每次推進進攻方通過擊殺防守方補充一些援軍數(每成功擊殺一名未能撤退的防守方獲得3增援),低於50會額外增援補充至50。進攻方擁有三次機會進行進攻,在第一次發動進攻失敗,防守方勝利的情況下,第二次和第三次發動進攻時,進攻方會獲得巨獸載具的火力支援。進攻方若第一次攻勢結束一圖,下一圖巨獸將會在防守方出現;若在巨獸攻勢下結束一圖,下一圖將不會出現巨獸;個別步戰地圖巨獸代替為四個精英兵種。
- 比行動模式更快,更小的20vs20模式,對戰僅只有一圖。進攻方僅150人,兩次進攻機會,僅個別地圖有巨獸支援,通常是給予四個精英兵種。在託爾,你可以看到兩個揮棒子的奇兵。
- 有一些私服可以通過一些特殊操作在行動模式裡也可遊玩,為兵力250人兩波攻勢除非防禦方拉跨,不然進攻方基本寄了。或者大哥來救場了。(霧)
- 前線模式均勻結合了行動和征服模式。在第一階段,每一方都要爭奪一連串的目標,一次只有一個有效目標,征服目標會向敵方基地靠近。當一方被推到基地時,他們需要防守基地裡的兩個電報站,電報站可以呼叫火砲支援擊潰敵軍,且電報有CD限制。直到兩個電報站被炸毀結束,若時間耗盡或進攻方人力耗盡則繼續回到前一個目標點爭奪。
- 似乎因為快速匹配中第一個模式就是前線的緣故,除了常駐前線的老人外每逢打折前線官服就會多出來一大堆小於50級的薯條。因此前線模式的玩家實際上非常多。並且是強度最低的模式。
- 早期前線模式沒有時間限制,在某些地圖的點位上經常因為沒人進點而導致漫長的拉鋸戰,甚至可以持續幾個小時。
- 同一張地圖被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擁有兩個電台,進攻方需要設法對電台安置定時炸彈並防守至炸彈爆炸,兩個電台都爆破後進入下一個區域的爭奪。防守方可通過電台獲得來自後方砲兵陣地的火力支援。進攻方爆破敵方所有電台後獲得勝利,防守方每個區域擊殺75個敵人或防守時間達到10分鐘則獲得勝利。該模式沒有飛機和巨獸載具。
- FPS遊戲的經典戰鬥模式,全步兵戰鬥,擊殺指定數量敵人後獲得勝利或計時結束後擊殺對手數量多的一方獲得勝利。醫療兵使用針筒復活隊友會使對方的本次擊殺無效。
- 爭奪在戰場上隨機出現的信鴿並保護搶到信鴿的傳令員,成功放飛信鴿且未被擊落後獲得分數並呼叫地圖砲擊隨機幹掉幾個被Q到的倒黴蛋,成功放飛三隻信鴿的一方或計時結束後得分多的一方獲得勝利。其實因為戰役中開鴿子情節的出現,一開始有些吃瓜群眾以為是開鴿子賽跑。
- 最冷門的模式甚至沒有之一,一方人守在補給旁邊進行漲分,直到一方達到500分為止。
- 專門的空戰模式,只能在模式專屬地圖上遊玩。遊戲規則三張地圖各有不同,但大體上是以擊毀敵機獲取分數來取勝。該模式有大量的飛機復活位置,足夠做到一人一個,且被毀後幾乎立即重新刷新。該模式的地圖除限高外還有限低,若高度過低將被強制重新部署。
彩蛋合集
- 主條目:戰地風雲 1/彩蛋
衍生梗
- 主條目:戰地風雲 1/梗
|
---|
| 1-3月 | | | 4-6月 | | | 7-9月 | | | 10-12月 | | | 不包括PSVR限定遊戲,日期為遊戲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登陸PlayStation 4的首發日期,如有更新或錯漏歡迎更正 |
|
|
---|
| 1-3月 | | | 4-6月 | Steredenn(4月1日) • Organic Panic(4月1日) • Adam's Venture: Origins(4月1日) • 量子破碎(4月5日) • DiRT Rally(4月5日) • TRON RUN/r(4月8日) • Stickbold! A Dodgeball Adventure(4月8日) • 單詞鬥惡龍 重製版(4月8日) • Enigmatis: The Ghosts of Maple Creek(4月8日) • Soda Drinker Pro(4月14日) • Gear Gauntlet(4月15日) • Skyling: Garden Defense(4月19日) • Pang Adventures(4月19日) • 巫妖國度:戰法師(4月19日) • Masquerade: The Baubles of Doom(4月20日) • Battle Ages(4月20日) • 街機遊戲系列:吃豆人(4月20日) • 街機遊戲系列:吃豆小姐(4月20日) • 街機遊戲系列:大蜜蜂(4月20日) • 街機遊戲系列:打空氣(4月20日) • 海賊王:燃燒之血(4月21日) • Rugby Challenge 3(4月22日) • 瘋狂派對(4月26日) • Elite: Dangerous - Arena(4月26日) • 殺手 第二章 羅馬(薩皮恩扎)(4月26日) • 打磚塊(4月26日) • 戰鬥世界:克羅諾斯(4月26日) • 毀滅行動(4月29日) • JumpJet Rex(4月29日) • DC 超級英雄 Online(4月29日) • Alekhine's Gun(5月1日) • 燥熱(5月3日) • 公園(5月3日) • 為戰而生(5月3日) • Mystery Castle(5月6日) • Coffin Dodgers(5月6日) • Azkend 2: The World Beneath(5月6日) • GunWorld 2(5月13日) • Grand Prix Rock 'N Racing(5月13日) • 毀滅戰士(5月13日) • 烽火家園:革命再起(5月17日) • Super Night Riders(5月18日) • Mimic Arena(5月18日) • Cubikolor(5月20日) • 海島大亨5 次末級版(5月24日) • 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 Mutants in Manhattan(5月24日) • 守望先鋒(5月24日) • OliOli2:加大版(5月24日) • Not A Hero: Super Snazzy Edition(5月24日) • 死亡島:決定版(高清重製合集: 死亡島 決定版、 死亡島:激流 決定版,5月31日) • 殺手 第三章 馬拉喀什(5月31日) • 巫師3:狂獵 血與酒(DLC,5月31日) • TurnOn(6月1日) • 他的碎片(6月1日) • Kick & Fennick(6月3日) • 絕境重啟:歸來(6月3日) • Dangerous Golf(6月3日) • APB: Reloaded(6月3日) • 阿尼瑪:回憶之門(6月3日) • 夢意殺機(6月3日) • 鏡之邊緣:催化劑(6月7日) • 靈魂原理(6月8日) • Neon Chrome(6月8日) • In Between(6月8日) • HeartZ: Co-Hope Puzzles(6月8日) • 菲尼克斯之怒(6月8日) • 色彩交響曲(6月8日) • 杜卡迪90週年版(6月9日) • 夏洛克福爾摩斯:惡魔之女(6月10日) • 職業農場2017(6月10日) • Grim Legends: The Forsaken Bride(6月10日) • Dovetail Games Euro Fishing(6月10日) • 特技摩托:血龍(6月13日) • 胡鬧西遊(6月15日) • Tour de France 2016(6月16日) • Bard's Gold(6月17日) • 吃豆人256(6月21日) • MXGP2(6月21日) • 無敵九號(6月21日) • Drawful 2(6月21日) • 死光 導演剪輯版(6月21日) • Lumo(6月22日) • Land It!(6月22日) • Into the Belly of the Beast(6月22日) • Monochroma(6月24日) • Kung Fu for Kinect(6月24日) • 紅心與斜線(6月24日) • 科技異種(6月28日) • 樂高星球大戰:原力覺醒(6月28日) • 七日殺(6月28日) • 生化危機5(6月28日) • The Magic Circle: Gold Edition(6月29日) • 迷失之海(6月29日) • Inside(6月29日) | | 7-9月 | | | 10-12月 | | | 日期為遊戲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登陸XBOX ONE的首發日期,如有更新或錯漏歡迎更正 |
|
外部連結與注釋
- ↑ 遊戲中現實也一樣,齊柏林飛艇墜毀的時候,飛艇殘骸和掉落下來的引擎會壓死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