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 | |
| 作品原名 | 五虎棋、四斜(蛇)五虎棋、五福棋、五棍棋(五大棍)、五週等 |
|---|---|
| 原作載體 | 棋類遊戲 |
| 原作作者 | 山東地區人民群眾 |
| 改編載體 | 各種電腦版和手遊版五虎棋 |
| 相關作品 | 五子棋 |
五虎棋是流行於山東、東北、江蘇等地的一種棋類遊戲。
又稱「四斜(蛇)五虎棋」(膠遼官話中「斜」「蛇」同音)、「五福棋」、「五大棍」等。
五虎棋是起源於山東地區,並主要流行於山東、東北、江蘇北部等地的棋類遊戲。
該棋的規則簡單,但精通不易。不過取材方便,在家裡、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都可以就地取材來一把。
不同地區的五虎棋規則有一定差異。
五虎棋遊戲人數固定為2名玩家。
五虎棋遊戲所需遊戲道具包括。
棋盤為5×5的標準方格(五條橫線、五條縱線),橫線與縱線的交匯點是放棋子和走棋子的位置。
五虎棋的棋子只要採用可以區別的兩種棋子即可。
棋子數量不同地方的規則中有所不同:
在生活中經常是就地取材,只要兩方棋子用不一樣的東西、不會導致混淆即可。比如雙方分別用大石子和小石子;或木塊和碎石子;或瓜子和蘋果核等。
五虎棋的遊戲進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布子(放子),第二階段是行子(走子)。
與多數棋類遊戲不同,五虎棋第一階段的布子已經是雙方對抗的開始(已經是開始下棋了),而不只是擺放棋子。
第一階段,雙方玩家輪流交替,分別將手中的棋子一顆一顆放置到棋盤上,並儘可能的擺成特定的陣型,並阻止對方擺成陣型。已有棋子的位置不可以再放置棋子。各種特定的陣型又稱為「堡壘」、「項」等,擺成陣型的過程又稱「做堡壘」、「成項」等。(第一階段的對抗類似於五子棋。)
五虎棋中的陣型一般有五種:
詳見以下兩圖所示。
第一階段的布子,有兩種玩法規則:
在布子階段的後手玩家,在行子階段則走先手。行子階段,雙方輪流移動棋子,每次只能將一枚棋子移動一個格子(橫向或縱向,不可以走斜線)。行子過程中,也是儘可能的組成陣型。沒組成一次陣型,就可以立即提掉對方一定數量的棋子。提子的數量與布子階段第二種玩法相同。
如果第一階段結束時,雙方都沒有提子,對於13枚棋子玩法來說,這時棋盤是擺滿了的。則這時由布子後手玩家(行子先手玩家)提掉對方一個棋子,然後對方提掉行子先手玩家一個棋子。然後就可以進入行子階段。
走花子,或稱「來回悠」「盪鞦韆」,是指玩家在行子階段,對於已形成的陣型,移動一枚棋子之後,下次行子又再次形成陣型,如此走一步、退一步,來回反覆行子,就可以反覆提子。
對於走花子有「允許」和「不允許」兩種規則,雙方要在下棋之前事先商定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