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

萌娘百科,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轉載請標註來源頁面的網頁連結,並聲明引自萌娘百科。內容不可商用。
貢獻者:
反核標誌.jpeg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萌娘百科現實戰爭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閱讀並協助。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歷史資料,確保條目內容的準確性與中立性。希望你能珍惜這珍貴的平靜歲月。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 ACG相關內容過少
安史之亂

白鶴三絕.jpg

漫畫《白鶴三絕》中的安史之亂戰場
時間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
地點 中國北方
結果 唐朝慘勝,國力遭毀滅性削弱
參戰方
唐朝朝廷 安史叛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唐朝
  • 唐玄宗李隆基
  • 唐肅宗李亨
  • 唐代宗李豫
  • 楊國忠†
  • 高力士
  • 封常清†
  • 高仙芝†
  • 哥舒翰†
  • 郭子儀
  • 李光弼
  • 張巡†
大燕
  • 安祿山†
  • 安慶緒†
  • 史思明†
  • 史朝義†
  • 田承嗣
  • 李寶臣
  • 李懷仙
參戰兵力
前期150,000

後期280,000

約150,000
傷亡與損失
約1300萬-3600萬軍民死亡 具體損失不明
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長恨歌》 • 唐 • 白居易

安史之亂,是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邊將安祿山發動的軍事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其得名於叛將安祿山和史思明,因此稱安(祿山)史(思明)之亂。

簡介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趁唐朝廷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15萬士兵,號稱20萬,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藉口於範陽起兵。當時全國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太守、縣令或逃或降。

叛軍西破潼關,震動京兆,唐玄宗只能與部分親屬和寵臣、以及老將陳玄禮所率的三千禁軍倉皇逃向秦嶺以南的益州成都府。逃亡過程中,飢憤交迫的將士們在馬嵬坡發動兵變,殺死楊國忠。在陳玄禮、高力士的勸諫下,唐玄宗只好賜死了愛妃楊玉環。而太子李亨則在靈州(今寧夏靈武)監國期間擅自登基,為唐肅宗。

佔領長安後,叛軍將富麗堂皇的皇城洗劫一空。而與此同時,大燕內部矛盾四起,先是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殺父篡位,之後安慶緒又被史思明所殺,而史思明最終也被兒子史朝義所害。

最終,在郭子儀、李弼等將的圍剿之下,唐代宗寶應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範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範陽投降。史朝義走投無路,於林中自縊,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相關ACG作品

作為唐朝最重要的歷史事件,安史之亂在多數唐朝題材作品中都會有所提及,大部分著眼於李白、杜甫等戰爭的親歷者。但是,唐朝題材作品本身在歷史作品中就不佔優勢(還面臨隋唐系的分流)。

此頁面最後編輯於 2025年4月28日 (週一) 17:13。
0 人评价
0 人推荐
评论0
搜尋萌娘百科 (按"/"快速搜尋)
有新的未讀公告

阅读更多:安史之亂(http://zh.moegirl.tw/%E5%AE%89%E5%8F%B2%E4%B9%8B%E4%BA%82 )
本文引自萌娘百科(http://zh.moegirl.tw ),文字内容默认使用《知识共享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