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平合戰
| |||
---|---|---|---|
講談社出版的漫畫《俠義少年王 源平合戰》封面
| |||
時間 | 1180年-1185年 | ||
地點 | 除奧州外的日本全境 | ||
結果 | 反平勢力勝利,源賴朝建立鎌倉幕府 | ||
參戰方
| |||
反平勢力 | 平氏政權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日本皇室
河內源氏
其他反平勢力
|
伊勢平氏
| ||
參戰兵力
| |||
具體總數不明 | 具體總數不明 | ||
傷亡與損失
| |||
源義仲一族被滅 | 平氏政權滅亡 |
“ | 祇園精舍之鐘聲,響諸行無常之道理; 娑羅雙樹之花色,顯盛者必衰之真諦。 驕奢者絕難長久,宛如春夜夢幻; 橫暴者必將覆亡,彷彿風前塵埃。 |
” |
——王新禧(譯),《平家物語》開篇詩 |
治承·壽永之亂(日語:
雖然作為源賴朝推翻平氏政權而一般俗稱源平合戰,但不是絕對的源平兩大氏族分成陣營對抗,實際上仍然有相當數量的源平家族武士在相反的陣營中。
平安朝末年,律令制已在土崩瓦解的邊緣。皇族為了對抗藤原氏的攝關勢力,通過退位為上皇,在院中訓政的方式奪回權力。院政勢力依賴著各地的源平武士集團進行討伐海賊、維護治安等等的軍事任務,在此期間,武士的地位不斷地上升著,直到伊勢平氏的平清盛協助皇室討滅了敵人,作為政敵的源氏或被處死或被流放(源賴朝被流放伊豆),自己也官居位極人臣的太政大臣。此時的朝官幾乎都由平氏掌握,清盛公將女兒嫁入宮中,並且強迫高倉天皇退位,讓自己的外孫安德天皇即位,甚至軟禁了後白河法皇。權傾朝野的平氏被稱為「
1180年,後白河法皇的第三皇子以仁王聯合武士源賴政舉兵討伐平家,治承壽永之亂爆發。儘管以仁王和源賴政很快都兵敗身死,但以仁王的討平令旨使得在各地蟄伏的源氏紛紛起兵,如關東的源賴朝、信濃的源義仲(木曾義仲)、甲斐的武田信義等等。
1181年,平清盛因熱病而死,三子內大臣平宗盛繼承平氏政權,然而很快就被源義仲在俱利伽羅峠之戰中大敗,被迫帶著安德天皇和三神器逃亡西國,義仲軍進入京都。雖然一開始義仲軍受到後白河法皇乃至貴族、庶民的熱烈歡迎,被稱為「旭將軍」,但由於先前養和大饑饉的影響,軍糧不足的義仲軍卻開始大肆掠奪,軍紀敗壞,人心遂望源賴朝能進京平亂。1183年,源賴朝派遣弟弟源範賴、源義經上京勤王,打敗了源義仲,旭將軍自己也兵敗身死。
此後,源義經率領的源氏軍隊在一之谷之戰和屋島之戰中接連大敗平氏,最終在1185年的壇之浦之戰中徹底消滅了平氏一門。清盛正室平時子抱著外孫安德天皇和三神器投海自盡,剩下的平氏也大多都投海自盡或是被源氏逮捕。大臣殿平宗盛和其子被斬首,源賴朝上京受封右近衛大將,並在後白河法皇死後受封徵夷大將軍,從此武家政權的時代到來。
狹義上的源平合戰到壇之浦之戰平氏滅亡便算結束了,但廣義上的源平合戰將源賴朝徵討奧州藤原氏的奧州征伐和源義經之死也涵蓋在內。
從平氏興起到滅亡的故事被記入了軍記物語《平家物語》中,此書和《源氏物語》並列為日本古典文學的兩大巔峰之作,而本條目頂部的《平家物語》開篇詩在日本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平氏從權傾朝野到滅門絕戶只過了短短五年,更是令人感嘆「諸行無常」、「盛者必衰」。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源平合戰,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源平合戰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源平合戰,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日文)治承・壽永の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