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內戰
| |||
---|---|---|---|
Guerra Civil Española
| |||
了 轉 反
摩洛哥軍(左一) 台爾曼營 洛林志願者(右一) | |||
時間 | 1936年7月17日-1939年4月1日 | ||
地點 | 伊比利亞半島與西屬摩洛哥 | ||
結果 | 國民軍勝利,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解體 | ||
參戰方
| |||
共和派(左派)
以及
|
國民派(右派)
以及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弗朗西斯科·拉爾戈·卡瓦列羅 曼努埃爾·阿扎尼亞 |
弗朗西斯科·弗朗哥 埃米力歐·莫拉 | ||
參戰兵力
| |||
約450,000
350架戰機(1938) |
約600,000
600架戰機(1938) | ||
傷亡與損失
| |||
雙方共約500,000人陣亡,450,000人逃脫 |
“ | 這裡埋葬著半個西班牙。他死於西班牙的另一半。 | ” |
——馬裡亞諾·何塞·德拉臘 |
“ | ” | |
——《到街壘去》 |
西班牙內戰,是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在1936-1939年間發生的一場內戰。
彼時西班牙種種的社會矛盾,社會撕裂、政府改革失敗、舊勢力軍人與宗教人士的不滿,是西班牙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長期以往使得對立走向武裝鬥爭,最後右派軍人策劃了內戰。
內戰由共和國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派聯盟對抗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派集團。雖然政府軍實力較強,但右派集團獲得了大量將領的支持,同時政府方面派系眾多,相互攻擊右派的山頭也不少,但是除了佛朗哥碰巧都死了。戰爭以西班牙右派集團在德意支持下擊敗西班牙左派聯盟,西班牙第二共和國解體告終。
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和共和政府有蘇聯、墨西哥和美國的援助,而先以莫拉為首、後以佛朗哥為首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的衝突,這場戰爭多被認為是法西斯集團和共產勢力的代理戰爭,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練級場。
1975年佛朗哥死後,胡安·卡洛斯就國王位。西班牙從獨裁製度向議會制過渡,一系列政黨取得合法地位,國內廣泛開展反法西斯運動。1977年4月7日,西班牙民選政府下令解散由西班牙長槍黨演變而來的政黨「國民運動」。
西班牙從此開啟長達40年的弗朗哥獨裁時期。佛朗哥對所有在內戰中的站在共和派一線的左派團體與組織展開強力鎮壓與報復行動。西班牙內戰後遭處決的人數達30,000至35,000人,此外還有監禁、強迫勞動、關入集中營等措施。弗朗哥解散所有政黨,立長槍黨為唯一合法政黨,也廢止了所有民主議會制度,將自己定為國家元首,1947年再簽署《國家元首關於國家元首職位繼承法》,擁有指定其繼承人的權力。由於內戰期間少數民族站在左派共和派一線,弗朗哥取消了所有自治區,還對任何不利於國民軍的組織強行取締,這導致了巴斯克獨立運動「埃塔」的發展。
西班牙內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民主進步力量同法西斯勢力的一次大較量,其結果是人民陣線領導的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弗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護下建立法西斯專政,並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兩個法西斯國家在戰爭中相互勾結,並在戰後正式結成同盟,使歐洲政治關係和戰略格局發生有利於德、意的重大變化。
西班牙內戰對當時的眾多文學家、藝術家有重大影響,世界上出現了大量與西班牙內戰有關的藝術作品。
尤其是其中共和軍一方的「國際縱隊」,由於其中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反法西斯志願者參與,而且是全體左派迄今為止唯一一次大範圍地統一戰線並肩作戰儘管後來發生內鬥,因此常常被作為一種偉大的精神象徵,在許多情景中出現或被提及。
直到今日,仍有不少與西班牙內戰有關的遊戲,電影等出現。
現如今,西班牙內戰也用於指代一些爭議性較大的視頻/帖子的評論區/回帖。因為裡面什麼妖魔鬼怪都有六等分的伊比利亞跟它一比都算完整的
(待補充)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西班牙內戰,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西班牙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