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錘是《魔物獵人系列》中的一款近戰武器。
大錘是元老級的近戰武器,也是魔物獵人系列首個打擊系武器,動作雖然稍顯笨重,但也有著與之相匹配的威力,可以輕鬆將魔物打倒創造輸出機會。
由於大錘只使用一個面攻擊,所以通常都有一個或尖銳、或平坦、或鈍圓的攻擊面,因此絕大多數大錘都有一個單面的錘頭,也存在參照釘頭錘設計的多面錘頭設計,比如翼蛇龍和碎龍的大錘;也有的使用了圓錘+蒙皮的設計,比如粗毛秧雞大錘。
錘頭的設計因素材的和整體的藝術風格不同而不同,一部分保留了魔物素材的原有質感,像是直接將魔物身上最堅固的部位的縮小版安到錘柄上,比如轟龍大錘,其中有些乾脆設計成微縮版的魔物腦袋,比如火龍大錘;一部分具有奇特的機械結構,比如設計成馬刺外觀的毒狗龍大錘。
也有些乾脆都不是錘頭了,比如公會宮廷大錘純粹是一把斧子。
大錘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武器,它的思路簡而言之就是在魔物面前遊走,找機會錘腦袋。大錘因為招式和機制簡單易懂,是很適合初學者嘗試的一種武器。
大錘的攻擊有著極高的眩暈值,在攻擊魔物頭部的時候可以迅速將魔物打倒為自己和隊友創造輸出機會,且大錘經過長時間蓄力後的蓄力重擊有著十足的威力,但是大錘對打點的要求非常高,如不能準確命中魔物的頭部弱點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且大錘的長度過短,在面對一些頭部較高的魔物時會非常吃力,此外,由於大錘是純打擊系武器,不適合用於破壞頭以外的部位,且沒有辦法斷尾。
大錘的一大特點在於可以一邊遊走一邊蓄力,在較為安全的位置等待魔物露出破綻,但相對的,蓄力時需要持續消耗耐力,導致大錘在後期基本綁定強走藥,而由於大錘沒有或缺乏防禦手段,因此對迴避的要求較高。MHW時期強走藥被削使得大錘更加需要做好耐力管理。
通常來講,大錘的思路是用二段蓄力的壓迫蹭刀攢眩暈,用三段蓄力的大地一擊或迴旋抓破綻輸出,用一段蓄力和平A(敲打連擊或2次縱揮接返揮)來追打倒地的敵人。
在斜坡上,一邊蓄力一邊滑坡後鬆開蓄力可以使獵人躍起並掄起大錘翻滾,在翻滾的過程中可用大錘對魔物造成多段傷害,對付身體較高或較大的魔物時有奇效。由於斜坡地形在MHW中非常之多,因此在MHW時期,大錘也被喜愛使用大錘的玩家稱為「斜坡戰神」。
MHP2G是大錘最為強勢的一個時期,原因是此時大錘的攻擊威力還對得起重武器的名號,堪比大劍。之後大錘的攻擊力就一直受到限制,而且每當魔物和獵人的性能膨脹後,大錘的移動蓄力的價值就會減少,逐漸跟不上版本。
MHXX時期的勇氣大錘極為異類,它推翻了大錘的傳統蓄力模式,將1~3段蓄力攻擊作為連招來發動,長時間蓄力則會發動勢大力沉的強蓄力招式,具有比傳統大錘更強的打樁能力。
MHWI時期大錘直接一鍵啟動強蓄力模式,可以發動更勢大力沉的蓄力攻擊,幾乎上位替代了原版蓄力,但會在收刀或被打飛後解除。新增的飛翔爪派生能夠在蓄力攻擊後發動追擊並上身,而大錘因為軟化攻擊速度快且只需要攻擊頭部,與飛翔爪機制的契合度也很好。
MHRise時期,大錘可以選擇基於MHWI強蓄力的「蓄力攻擊·武」或基於MHXX勇氣大錘的「蓄力攻擊·勇」,蟲技「天地大衝撞」在三段蓄力時發動具有驚人的威力,其它蟲技也提升了大錘的靈活性。雖然本作的大錘在組隊時受到狩獵笛的猛烈競爭,但依舊是簡單粗暴的強力武器(特別是單人狩獵時),武錘佔據主流。
MHRS中,大錘首次獲得了GP技「水面擊」,但判定過於嚴苛、派生手段較少且替換敲打,因此相較其它武器難以運用。勇錘得到加強後在強化蓄力招式的新蟲技加持下成為主流,天地被打入冷宮。魔物的性能強化、後期血量提升以及魔物三暈後眩暈時間減少使得大錘的眩暈性價比變低,能靠走位躲避的招式變少,輸出不足的問題愈發明顯,在本作火力膨脹的環境中成了依靠雙狗打傷害的平庸武器。
MHWilds中,大錘加入了一招鉤爪移動作為蓄力時的迴避手段,同時引入新的原地渾身蓄力作為最大威力的招式,返揮獲得了抵消判定且可以按住並延遲打出,能銜接大迴旋的招式增多。本作的大錘因傷害過低、過度依賴渾身、抵消技難用且收益低而成為即將加強的下水道武器。
索尼手柄鍵位為「○ × △」,任天堂鍵位為「X A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