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書士隊資料卡 | |
學名 | ハプルボッカ/哈普盧波卡 Nibelsnarf |
---|---|
常用名 | 潛口龍 |
別號 | 獵人界稱號:砂原暴食者 |
公會分類 | 海龍種 |
圖標 | ![]() |
目 | 海龍目 |
亞目 | 底足龍亞目 |
下目 | 潛口龍下目 |
科 | ハプルボッカ科 |
體長範圍 | 1808.10-4693.15cm |
分佈範圍 | 沙漠 |
登場作品 | MHP3、MH3G、MHX、MHXX |
番外登場 | MHXR |
潛口龍/ハプルボッカ,一種海龍種魔物,登場於Capcom出品之遊戲系列《魔物獵人系列》。
潛口龍屬於慣於在陸地上活動的大型海龍,平均體長20米,身材粗短肥大,主要棲息在沙質鬆軟、細膩的沙漠裡。
潛口龍的存在首次確認於MHP3。
潛口龍的學名ハプルボッカ暫時沒有比較確切的出處。日本獵人圈的部分獵人根據其裝備特徵推測學名來源為英語Harpoon,即AGM-84「魚叉」反艦飛彈。[1]
潛口龍的形象則與蠑螈相似,和泥盆紀晚期的魚石螈尤其相像。
潛口龍和MH3的燈魚龍同屬底足龍亞目,因此在外觀上有許多相似:巨大的腦袋、巨大的嘴、粗肥的身體、四條小短腿。
潛口龍頭部覆蓋著沙色的甲殼,根據獵人採集的樣品看,這種甲殼兼顧了堅固和輕便,是個很好的素材;軀幹部位覆蓋的則是一層厚皮,有非常大的飛邊,不但看上去讓潛口龍顯得極其粗肥,還遮住了它的四條小短腿。潛口龍腹面的皮膚比較光滑,具有漂亮的藍綠色斑,與沙色的背面形成了強烈反差。
當潛口龍張開嘴時,能看到在它的上顎後方懸掛著一個類似懸雍垂的肉球,書士隊研究認為這個附屬物可以為潛口龍存儲一部分能量,就像尾槌龍的駝峰一樣。
雖然被分類為一種龍,但潛口龍擁有鰓這種屬於兩棲綱的原始構造,引發了海內外不少獵人對其分類的質疑;加上潛口龍外觀明顯與蠑螈類似,進一步導致海內外不少獵人認為潛口龍更應當歸類為兩生種。雖然成年的潛口龍不再需要用鰓呼吸,但它們把鰓保留為一個用於濾沙和排沙的結構。當它們疲憊時就會張開鰓蓋用以增大呼吸效率。
作為一種食肉動物,潛口龍主要捕食硬甲龍等比較大的食草動物。它們既會蹲點伏擊,也會主動出獵,偶爾還會亂入硬甲龍的打鬥之中。
潛口龍通常在鬆軟的沙地下方潛行,用頭頂上的眼睛和吻端一大塊對振動敏感的軟組織感知四周,不過觀察發現潛口龍的視力很差,因為它們對閃光彈幾乎沒有反應。它們也可以把自己完全埋起來,只靠振動感知獵物的動向。距離夠近後,它們會從獵物側面或正下方衝出沙地高高躍起,張開大嘴把獵物整個吞下,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潛口龍由於腿短,雖然長著結實的爪子,但並不適合用於攻擊,只適合挖地;當然,和大部分海龍種一樣,潛口龍在直線加速這個領域優勢很大,所以它們會張開大嘴頻繁地進行龍車。和那些身材修長的海龍相比,潛口龍有著更短的轉向扭矩,因此能做出半徑很小的急轉彎,從而讓它們能輕易使出連環龍車。
潛口龍的吐息是通過大量吸氣進行噴砂形成的旋風砲,和霸龍的「sonic blaster」很像,只是要小很多,而且帶有水屬性異常。如果被繞後,潛口龍還會打開鰓蓋向後噴砂。
在沙漠地帶潛口龍佔據著大型食肉動物的生態位,優勢較大,和冰牙龍亞種相當,在沙漠常駐的比它生態位更高的只有轟龍(畢竟同樣在沙漠常駐的角龍、一角龍還有尾槌龍亞種都是素食者,屬於戰鬥力超群但生態位很低的存在)
目前還沒有觀察到潛口龍和蠻顎龍之間的競爭行為——考慮的它們都是積極的大型掠食者,加上後者也具備一定的沙漠活動能力,二者相遇的機率還是有一些的。不過具體如何只能看未來有沒有資料分析了。
潛口龍的婚習和繁殖力目前都屬於未知數。潛口龍幼崽一般在潮濕、陰涼的洞穴發育,而且用鰓呼吸。
在關於潛口龍活動的眾多報告中,存在多份在同一較狹窄的區域內同時出現多頭潛口龍同時搜尋獵物的記錄,說明潛口龍可能並不是很熱衷於內鬥的物種。除此之外,尚不明確潛口龍是否具有足夠的社會性。
潛口龍系列武器提供防禦點數加成,部分提供水屬性傷害。命名均採用軍隊制式武器命名法,外觀也採用現代武器外觀。
潛口龍大劍(41式對飛龍大劍),外觀是超級放大的戰術匕首
潛口龍雙刀(51式武裝棍棒),外觀是木柄手榴彈
潛口龍狩獵笛(63式軍樂口風琴),外觀是超級放大的口琴
潛口龍重弩(46式潛伏重砲),外觀是轉膛式榴彈發射器
潛口龍弓(64式連裝弓),外觀是微型衝鋒鎗
潛口龍系列防具是一套貼身的軍用制式裝備,外觀如同現代士兵的作戰服一般,採用了外掛裝備的設計,性能方面以對抗飛龍種作為首要服務目的,輕便而堅韌。主要提供的技能為【收刀術】、【泥雪無效】、【快吃】等,火屬性抗性也十分的高,也許主要的針對目標是飛龍種中最具代表性的火龍。
G位防具在原本防具的基礎上新增了軍帽和士官大衣的細節,風格上由士兵逐漸轉變為軍官,男性的遠程防具則更像是一套重甲。
(待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