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經濟實力、文化成就和運用先進的軍事科技及戰術,由單純的公國崛起成為西歐奇蹟!勃艮第獨特單位馬上輕裝兵,是進入戰場時會使用強大震懾攻擊的騎兵單位。 | ” |
——遊戲內說明書 |
勃艮第人是世紀帝國II:決定版的資料片《西方霸主》加入的西歐文明,代表中世紀的勃艮第公國,專注騎兵。
歷史上最早的勃艮第人指的是一支日耳曼部落,在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前他們就已經定居在高盧,建立了自己的王國,直到被法蘭克王國吞併為止。法蘭克王國分裂後,在勃艮第地區建立起了西法蘭克王國的附庸勃艮第公國。儘管如此他們依舊維持著相對獨立的政府和自身獨有的文化,直到百年戰爭之後被法蘭西完全吸收為止。
勃艮第公國被認為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之一,這歸功於他們的葡萄種植業,這種葡萄釀造出來的葡萄酒是勃艮第貴族和神職人員享用的奢侈品,這體現在他們的獨特科技上,他們可以更早時代研究經濟升級,並且擁有勃艮第葡萄園技術,可以將食物轉化為黃金的同時讓農民緩慢生產黃金,勃艮第也是歐洲修道院、聖職者匯聚的中心之一,他們的團隊獎勵使得聖物可以同時產生黃金和食物就反映了他們的修道院文化。
勃艮第軍隊和他們的鄰居法蘭西一樣由騎兵組成,他們的騎兵部隊更重視專業知識和訓練,而不是耐久力,所以勃艮第人沒有血統但是城堡時代就可以升級為重裝騎士,他們馬廄的科技升級成本也更低,獨特部隊馬上輕裝兵更是反映了他們在騎兵戰術方面的成就,他們可以通過等待時機發動一波波強而有力的衝鋒。
勃艮第人還曾擁有包括今日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的領土。在那裡的弗拉芒人擁有一支農民軍,和其他農民軍不同,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金馬刺之戰裡面還擊敗了法國騎兵,獨特技術弗拉芒起義反映了這一點,可以把所有村民變成弗拉芒民兵,並且可以在城鎮中心持續產出民兵。最後,勃艮第是百年戰爭時期最早使用火藥部隊的歐洲王國之一,從而大大地改變了中世紀的歐洲戰場,因此遊戲中設定他們擁有火藥部隊的傷害加成。
馬上輕裝兵 (Coustillier)
Coustillier一詞指中世紀法國軍隊的低級職業士兵的稱謂,他們由一群不一定是貴族的武裝人員組成,作為騎士階層的服務員或者侍從,在勃艮第地區也有出現的記載。Coustillier一詞的意思是「裝備雙刃劍的士兵」。
弗拉芒民兵 (Flemish Militia)
13世紀的弗蘭德斯和布拉班特變得越來越富裕,人口大增的城市讓他們開始組織起軍隊並且建立自衛隊,身體強壯的人會被城市召集服役保衛家園,在1302年的金馬刺之戰裡面,訓練有素的他們甚至結束了法蘭西人的騎士神話。
一次性將所有食物以二分之一的比例轉化為黃金,其後農民每耕作80秒會額外產生1黃金。
勃艮第地區的葡萄園聞名歐洲,這個地區產出的勃艮第葡萄酒相當有名,勃艮第獨特的葡萄酒文化延留至今,成為當地的一張特色名片。
將所有現有村民升級為弗拉芒民兵,城鎮中心可以生產弗拉芒民兵。
弗拉芒人是現在比利時北部的一個民族,因歷史上居住在弗蘭德斯地區而得名,法國軍隊在1300年佔領了弗蘭德斯,在1302年的一個早晨弗拉芒人因為忍受不了法國人的壓迫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在這場戰鬥中訓練有素的弗拉芒步兵殺死了大量法國騎兵,收繳了上千個法蘭西騎士的金色馬刺,因此這場起義又稱金馬刺之戰。
布魯塞爾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Brussels)
始建於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坐落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中間,最古老的部分開始建造於1402-1420年,此後陸續有非策劃內的增建,例如1444年大膽查理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部分建築。
遊戲裡的勃艮第部隊說同名的勃艮第語 (Bregognon),這是一種中世紀勃艮第國家使用的奧依語(Oïl language),尤其是其中的莫旺地區(Morvan)。
括號的部分則是標準法語,三代中的法國也使用「Votre ordre?」和「Bonjour!」。
另外,勃艮第奧依語的「Y」對應標準奧依語(即法語)的「Je」
大約在公元5世紀初,廣大的羅馬帝國無法阻止懷有敵意的日耳曼部落闖入其領土。其中一群人,勃艮第人,橫跨萊茵河進人高盧,並在公元411年加入羅馬聯邦。然而和平並未持續,到了公元437年左右,羅馬人僱用了匈奴僱傭兵對抗他們之前的盟友。許多勃艮第人,以及他們的國王貢達哈里斯皆被殺害。這個事件被紀載於《老愛達經》、《沃爾松格薩迦》和《尼白龍根之歌》等日耳曼史詩文學中永遠流傳。
接下來的百年間充滿了動盪。當匈奴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倒塌,存活下來的勃艮第人在羅納河上游開創出了另一個王國。這個國家在貢多巴德(452年至516年)的治理下逐漸嶄露頭角。貢多巴德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最著名的事跡,就是制定了一套結合日耳曼部落規範與羅馬法律思想的法典。然而,貢多巴德的兒子無法抵擋鄰近強大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侵擾,並在534年被法蘭克人佔領。
隨著9世紀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衰落,掌管獨立領土的地方貴族逐漸取代了中央政權,儘管名義上他們仍隸屬國王的管轄。在這些地方貴族當中,正義理查公爵(858年至921年)的勢力變得非常龐大,他的兒子魯道夫甚至在公元 923年被選為法蘭西國王。隨著卡佩家族的國王漸漸在法蘭西建立強大的執政王朝,勃艮第公國儘管保有力量與聲望,卻始終處於次要地位。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勃艮第的公爵們通過精明的政治手腕和治理才能積極擴張他們的勢力範圍。在勃艮第人的資助下,一種活躍的修道院文化誕生了。其中許多修道院成了學習與葡萄培育中心,這樣的傳統在當地流傳到了現代。勃艮第是現代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中世紀各領土的交會點,在區域間的貿易與商業往來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在瓦盧瓦勃艮第王朝多位強大公爵的治理下,勃艮第公國在14和15世紀達到了巔峰。大膽的腓力公爵(1342年至1404年)通過婚姻在佛蘭德斯地區獲得了影響力。佛蘭德斯以其富饒的海域、羊毛和紡織貿易聞名,但受到地區內城市獨立傾向的困擾。腓力的兒子無畏的約翰(1371年至1419年),猛烈地將勃艮第勢力擴張至低地諸國。他大多時間忙於一場對抗阿馬尼亞克的殘酷內戰。阿馬尼亞克是由法蘭西公爵所組成的派系,與勃艮第競爭著對法蘭西王室的影響力。兩派之間的衝突在約翰佔領巴黎時達到高峰,但約翰隨即被對手暗殺。
此時此刻,百年戰爭全面開打,英格蘭人威脅著法蘭西王權並聲稱要奪取王位。在無畏的約翰被殺後,他的繼承人好人腓力(1396年至1467年)做了一個出人意表的決定:與英格蘭結盟,並大幅擴張自己對低地諸多個郡與公國的控制。腓力身為一名公爵,也是公認的精明外交官、有能力的軍事擴張主義者、機會主義者、富有魅力的統治者,他擁有軍事與政治才能,同時秉顧文化耕耘與經濟成長。勃艮第的財富達到了豐沛的狀態,而腓力對於外國,尤其是弗拉芒和義大利的藝術與奢侈品深感興趣,這對其他歐洲宮廷形成相當大的影響。腓力還有一項著名事跡:在1430年俘虜了法蘭西女英雄聖女貞德,並將她賣給英格蘭。
勃艮第軍隊非常樂意使用先進的科技與戰術,因此得以在此時期享有非凡成就。勃艮第公爵們利用早期的大砲和槍枝創造致命的殺傷力,而他們的軍隊也大多是由專業士兵組成。機動性的武裝隨行騎兵,包括在戰役中支援重裝騎士的馬上輕裝兵和多功能中型騎兵,成為軍隊最致命的輔助單位。強大的軍力使腓力的繼承人大膽的查理(1433年至1477年)對王位起了野心,他好戰的性格威脅著所有鄰國。然而查理死於1477年,終結了他對瑞士邦聯的侵略,查理並未留下男性繼承人。在他死後,勃艮第被法蘭西王室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利安瓜分,前者繼承了它的領土,後者則與查理的女兒瑪麗成婚。
勃艮第人本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本居住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後來遷徙萊茵河中部建立了勃艮第人的第一個王國。被羅馬人擊敗後遷徙到如今法國東部、義大利東北部一帶。通過與羅馬人結盟、為羅馬人在戰爭中出力,勃艮第人一度重新建立起實力強大的勃艮第王國。後來,勃艮第王國被法蘭克王國吞併,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法蘭克王國解體後,日耳曼的加洛林人於9世紀建立起一個名為上勃艮第王國的國家。後來於這個國家與下勃艮第王國整合,形成新的勃艮第王國,又稱阿爾勒王國,一度統治舊勃艮第王國領地中索恩河以東的部分(勃艮第伯國)。而索恩河以西的部分則是由西法蘭克王國(即後來的法蘭西王國)控制。在由西法蘭克王國控制的領地上,一個名為勃艮第公國的附庸建立了起來,歐坦的理查於918年被封為第一代勃艮第公爵。1002年,勃艮第公爵亨利一世去世,沒有留下男性繼承人,勃艮第伯國對勃艮第公國宣稱繼承權,法國卡佩王朝與勃艮第伯國進行了一場繼承戰爭,最終法國獲勝,仍由法國控制勃艮第公國。1032年,阿爾勒王國絕嗣,勃艮第伯國跟隨阿爾勒王國一起併入神聖羅馬帝國,但勃艮第伯國在文化上一直與法國聯繫更緊密。同年,法國國王亨利一世將其弟羅貝爾一世封為勃艮第公爵,勃艮第公國進入卡佩王朝支系統治的王朝,被稱為勃艮第王朝。
1335年,勃艮第公爵厄德四世通過政治聯姻取得了勃艮第伯爵的繼承權,將勃艮第伯國納入勃艮第公爵名下的領地。但1361年,勃艮第王朝末代公爵菲利普一世無嗣而終,再一次引發了繼承危機。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約翰二世直接兼併了勃艮第公國並將其分封給其子菲利普二世(綽號「勇敢的菲利普」),開啟了瓦盧瓦勃艮第王朝。勃艮第伯國的領地則被位於今天法國北部、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地區的佛蘭德伯國接收。1369年,佛蘭德女伯爵瑪格麗特三世與菲利普二世成婚,勃艮第伯國的繼承權又隨著佛蘭德伯國重新回到勃艮第公爵名下。
勇敢的菲利普成為勃艮第公爵時,正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藉此機會,勃艮第公國通過介入英法之間的戰爭逐步擴大勢力,成為西歐的一支強大勢力。勃艮第通過購買、聯姻等方式擴大他們的土地。法王查理六世因精神疾病不理朝政後,菲利普二世憑藉其雄厚的勢力和宗族身份掌握了法國朝廷大政。菲利普二世去世後,其子約翰(綽號無畏的約翰)繼位,他致力於加強勃艮第的獨立地位,強化對尼德蘭地區的控制。此時在法國朝廷中,奧爾良公爵路易一世一派的勢力日漸強大,這一派被稱為阿馬尼亞克派,雙方互相明爭暗鬥。1407年,約翰派人刺殺路易一世,成為法國攝政,並繼續打壓阿馬尼亞克派。為了達成個人政治目的,他在百年戰爭中與英格蘭人結盟,約翰在1418年進入巴黎,大批阿馬尼亞克派人士被殺,法國王太子查理逃亡。但出於對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軍事才能的憂慮與恐懼,約翰隨即準備與阿馬尼亞克派調停和解。然而,在約翰與王太子查理會面談判時,他也遭到王太子查理的手下刺殺。勃艮第派與阿馬尼亞克派的和解因而告吹,勃艮第人重新倒向英格蘭人。
獲得勃艮第公國援助的英格蘭王國在戰爭中取得一系列勝利,佔領了大片的法國領土。但聖女貞德的出現使百年戰爭的戰局出現轉機,法蘭西王國開始陸續收復失去的領土,王太子查理也在蘭斯加冕為王,成為查理七世。1430年,貢比涅之圍戰役中勃艮第公國的軍隊將聖女貞德俘獲,並將她交給了英格蘭人。後來,聖女貞德被英格蘭方面處以火刑。但法蘭西民族反抗英格蘭人的愛國之情已被點燃,英格蘭人節節敗退。1435年,法國、英格蘭、勃艮第三方在阿拉斯進行和談,但英格蘭人並未與法蘭西人達成一致意見,中途便離場了。勃艮第公國和法蘭西王國達成協議,法蘭西許諾割讓土地與勃艮第並使勃艮第實質獨立,換取勃艮第不再與英格蘭結盟。最終在1453年,法國收復了加來以外的所有土地,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結束。
百年戰爭結束後,法蘭西王國開始將矛頭指向曾是英格蘭王國盟友的勃艮第公國。查理七世之子路易十一以加強中央集權、整合法蘭西王國為目標,法蘭西王國與勃艮第公國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但此時經過多年來的苦心經營和百年戰爭時期的漁翁得利,擁有富庶的低地地區的勃艮第公國已經成為歐洲大陸上的一大強權,財力雄厚且文藝發達,不是好對付的對手。1461年,以夏洛萊伯爵查理(他是時任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之子)為首,許多法國的大諸侯組成「公益同盟」,以軍事手段對抗路易十一對中央集權的強化。查理在1467年繼位為勃艮第公爵,被稱為「大膽查理」,即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擴張行動,力求將勃艮第南北兩塊領地聯通。在他的徵戰下勃艮第的疆域達到了極盛。
但路易十一使用一系列手段孤立他的敵人大膽查理,暗中策動勃艮第國內叛亂,通過賄賂解除了勃艮第與英格蘭再次同盟,並煽動勃艮第與洛林和瑞士的矛盾,使查理對洛林和瑞士開戰。大膽查理在進行了一系列失敗的軍事活動之後,於1477年的南錫戰役戰死,頭顱被瑞士人的斧槍劈裂成兩半,成為了「裂顱」這一典故的來源。
勃艮第公國不承認女性的繼承權,而大膽查理僅留下一個女兒勃艮第的瑪麗,勃艮第瓦盧瓦王朝就此斷絕。這給了法國和奧地利以可乘之機。勃艮第的瑪麗選擇嫁給後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馬克西米利安,使哈布斯堡王朝獲得勃艮第公國的繼承權。而法蘭西王國同樣對勃艮第公國有領土主張。最後,根據1482年簽訂的《阿拉斯條約》,法蘭西王國獲得勃艮第公國的舊領與皮卡第,而其他勃艮第公爵名下的領地則是由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繼承。勃艮第公國就此以領土被法奧兩國瓜分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