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包含古突厥文字,部分作業系統及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持才能正確顯示為古突厥文字,否則可能出現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
在十一世紀,成千上萬的塞爾柱突厥騎手從中亞湧出,湧入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 挑戰強大的拜占庭帝國,並以高機動性的射手和十字軍作戰,在蒙古西征中存活下來,並建立傳奇的奧斯曼帝國。 您龐大的持火藥的軍隊和致命的蘇丹親兵們能征服從黎凡特到北非和東南歐的土地嗎?或是挫敗那不可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和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
——遊戲內說明書
土耳其人是世紀帝國II原版登場的文明,專注火藥部隊,採用中東建築風格。(3代中的土耳其為南歐文明)
簡介
土耳其人起源於中亞,遊戲裡的土耳其基於塞爾柱帝國,羅姆蘇丹國(曼茲科特戰役)和奧斯曼帝國(兵臨巴菲烏斯)。
他們之所以被人熟知是因為他們在十字軍東徵中贏得了許多戰鬥、佔領了君士坦丁堡,結束了歐洲在絲綢之路的立足點和與東方接觸的媒介、直到維也納之圍之前征服東歐的大部分地區。 土耳其人還高度熱衷於科學和數學,尤其是鍊金術領域,成為後來現代化學的骨幹。作為伊斯蘭文明,他們值得稱道的一點是向西方傳播這項技術。因此,土耳其人可以更快地開採黃金並免費獲得化學。
他們還從絲綢之路的控制下獲得火藥,並且非常有效地使用了火藥,成為了第一個「火藥帝國」。他們的許多文明獎勵都使火藥部隊受益匪淺,例如射程更廣,製造速度更快,命中率更高,另外,他們獨特的單位也是火藥單位
特性
特有單位
蘇丹親兵
從14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就在各佔領區內定期選出一些最強健的男童,使其改信伊斯蘭教與土耳其語,並送回帝國本土接受軍事訓練(包含原有的格鬥、也學習如何操作火銃),組建成一支稱為「新軍」的部隊,成為帝國常備軍。這些新軍成員定期接受評選和審查。他們是土耳其帝國最有戰鬥力的軍人。
特有科技
騎射手生命值+20
西帕希是用來指奧斯曼帝國的軍事封建地主騎兵,大多招募自佔領區。他們身穿輕甲,擔任土耳其大軍的耳目與屏障。
砲塔、手推砲和砲艦射程+2
奧斯曼帝國以火砲聞名,他們早在15世紀時就有能力製造大口徑的青銅火砲。而他們對於化學的瞭解,讓他們在火藥研究上更上一層。
文明加成
火藥單位生命值+25%
研究火藥科技花費便宜50%
化學免費
金礦工採金快20%
輕騎兵和翼騎兵免費升級,並且輕騎兵系列單位+1遠程護甲
團隊加成
世界奇觀
塞利米耶清真寺
塞利米耶清真寺 (Selimiye Mosque)
土耳其埃迪爾內(亞德里安堡)的一座奧斯曼時期的清真寺,是蘇丹塞利姆二世下令興建的,於1569年至1575年間動工,建築師是科查·米馬爾·希南。這被視為希南的傑作,是伊斯蘭建築裡其中一個被高度重視的建築。
語音
遊戲裡的土耳其人說和他們同名的語言,一種現代土耳其使用的烏古斯突厥語,以前是用經過修改的阿拉伯文字(奧斯曼土耳其語字母)書寫的,現在改用經過修改的拉丁字母書寫(凱末爾時期的文字改革)值得一提的是,烏古斯突厥語與諸如庫曼人說的克里米亞韃靼語以及韃靼人說的伏爾加韃靼語等欽察突厥語有關係,儘管它們之間因為相隔甚遠從而彼此無法理解。
村民
選擇1 Evet? (أوت؟) - 是?
選擇2 Efendim? (افندم؟) - 殿下? (Effendi是一個奧斯曼貴族稱號,意味著「殿下」或者「主人」,在現代土耳其語裡"Efendim?"一詞意味著「抱歉」的意思)
選擇3 Hazır (حاضر) - 準備就緒
選擇4 Emrin? (امرڭ؟) - 請下命令?
移動1 Tamam (تمام) - 好
移動2 Evet (أوت) - 是
移動3 Doğru (طوغری) - 正確
移動4 Yaparım (یاپارم) - 我會完成
建造 Usta (اوسته) - 大師(建築工)
伐木 Oduncu (اوٓدونجی) - 伐木工
農場 Çiftçi (چفتجی) - 農夫
漁獲 Balıkçı (بالیقجی) - 漁夫
覓食 Seyis (سایس) - 培養動物
狩獵 Avcı (آوجی) - 獵人
開礦 Madenci (معدنجي) - 礦工
修理 Tamirci (تعمیرجي) - 修理工
軍事單位
選擇1 Evet? (أوت؟) - 是?
選擇2 Hazır ol! (!حاضر اول) - 立正! (一個軍事術語,直譯過來是"準備好!")
選擇3 Emret! (!امر ایت) - 等待您的差遣! (直譯是"命令我!")
移動2 Yaparım (یاپارم) - 我會完成
移動3 Tamam (تمام) - 好的
攻擊1 Saldır! (!صالدر) - 攻擊!
攻擊2 İleri! (!ایلرو) - 前進!
攻擊3 Evet! (!أوت) - 是!
攻擊4 Allah-Allah! (الله الله) - 戰吼,意思類似於"以神之名"
僧侶
選擇1 Evet? (أوت؟) - 是?
選擇2 Efendim? (افندم؟) - 殿下?
選擇3 Hazır (حاضر) - 準備就緒
選擇4 Emrin? (امرڭ؟) - 請下命令?
移動1 Tamam (تمام) - 好
移動2 Evet (أوت) - 是
移動3 Doğru (طوغری) - 正確
移動4 Yaparım (یاپارم) - 我會完成
國王
選擇1 Evet? (أوت؟) - 是?
選擇2 Efendim? (افندم؟) - 殿下
選擇3 Hazır (حاضر) - 準備
選擇4 Emrin? (امرڭ؟) - 請下命令?
移動1 Tamam (تمام) - 好
移動2 Evet (أوت) - 是
移動3 Doğru (طوغری) - 正確
移動4 Yaparım (یاپارم) - 我會完成
AI玩家名
阿爾卜阿斯蘭(Alp Arslan;إلپ إرسلان):本名穆罕默德·本·達伍德·恰格勒(Muhammad bin Dawud Chaghri),塞爾柱帝國的第二個蘇丹,也是王朝的創始人塞爾柱的曾孫。作為蘇丹,阿爾卜阿斯蘭大大擴張並鞏固塞爾柱領土,擊敗了他的南部和西北方的敵人,在曼茲科特戰役擊敗拜占庭人的勝利使他們獲得了安那託利亞的定居點。由於他的軍事才能和戰鬥技巧,他獲得了阿爾卜阿斯蘭之名,在土耳其語中意為「英雄獅子」
花剌子模王阿齊茲(Atiz the Khwarezmian;إتسيز الءخهواريزمي):阿齊茲·伊本·烏瓦奇(Atsiz Ibn Uvaq),11世紀在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一個國家的花剌子模突厥人傭兵指揮官,在1076年攻陷大馬士革後開始建造大馬士革城堡。決定版被刪除
雷霆巴耶賽特一世(Bayezid I Yildirim;بايزيد):是1389年至1402年的奧斯曼帝國蘇丹,他是穆拉德一世和居爾奇切克可敦的兒子,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隊之一,但是無法攻下君士坦丁堡。他採用羅姆蘇丹(Sultan-i Rûm)的頭銜,羅姆是羅馬帝國的舊伊斯蘭語名稱。 他在1402年的安卡拉之戰中被帖木兒擊敗並被俘,於1403年3月在囚禁中去世,外號是「雷霆」(Yıldırım)
查吉立培(Chaghri Beg;جغري بك):達烏德·米卡伊爾·塞爾柱(Da'ud b. Mika'il b. Saljuq),是早期塞爾柱帝國的聯合統治者之一,查吉立(現代土耳其語為Çağrı)這個名字在突厥語裡字面意思是「小獵鷹」、「鴿鷹」
達尼什曼德·加齊(Danishmend Gazi;ضانيسهمينديد):是11至12世紀統治北安納託利亞中北部和東部的土耳其王朝的創始人,這個王朝最初以安那託利亞中北部的錫瓦斯,託卡特和尼克薩爾為核心,一時向西延伸至安卡拉和卡斯塔莫努,南至1103年的時候征服的馬拉蒂亞。在12世紀,達尼什曼德是控制了它們國家周邊的領土的羅姆蘇丹國的宿敵,他們也和十字軍進行了多次戰鬥
凱庫巴德一世(Kayqubad I;كيقباد):阿拉丁·凱庫巴德(Alâeddin Keykubad),羅姆蘇丹國蘇丹,在1220年至1237年間在位
古爾王吉亞斯丁(Ghiyas-ud-Din of Ghor;عهيياته الءضين):在他的早期統治期間,他擊敗了敵對古爾酋長,並與花剌子模帝國爭奪了呼羅珊的統治權。他在1176年佔領了赫拉特,並在1200年之前確立了對現在大部分阿富汗及其周邊地區的控制,西至巴斯塔姆和古爾幹。他的兄弟穆儀茲丁幫助他管理和擴張帝國的東部地區(直至孟加拉國),並表現出極大的忠誠和尊敬。吉亞斯丁於1202年去世,兄弟穆儀茲丁繼任。決定版被刪除
奧爾汗·加齊(Orkhan Gazi;اورخان):出生於土耳其瑟於特,他是1323年至1362年的新生奧斯曼蘇丹國的第二個貝伊,他將精力集中在征服西北安納託利亞的大部分地區
奧斯曼·加齊一世(Osman I Gazi;عثمان بیک):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領導人,也是奧斯曼帝國的創始人。他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為名的國家(當時被稱為奧斯曼貝伊國或奧斯曼埃米爾國)。國家雖然在奧斯曼在位的時候只是一個很小的公國,但在他去世後的幾個世紀中逐漸發展成偉大的帝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塞爾柱(Seljuq;صيلژوق):塞爾柱突厥的英雄,也是塞爾柱突厥這個稱呼的來源,他是某個以Temür Yalığ(意思是鐵弓)為姓的突厥人的兒子,這個人同時也是烏古斯突厥Kınık部的酋長或者重要成員,985年的時候塞爾柱和部民從九姓烏古斯分裂出來,遷移到裡海和鹹海定居,他們在現今哈薩克斯坦中南部的克孜勒奧爾達附近的錫爾河下游右岸地區建立了營地,同年塞爾柱皈依了伊斯蘭教
蘇利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سليمان):他是使得奧斯曼帝國在16世紀中期達到了經濟、軍事、政治的巔峰的君主,蘇萊曼親自率領奧斯曼帝國軍隊征服了貝爾格勒、羅得島以及匈牙利大部分地區的基督教堡壘,直到1529年的維也納之圍他的征服受到遏制為止。他在和薩菲王朝和至西到阿爾及利亞的多個國家的衝突中成功吞併了中東大量土地,在他的領導下奧斯曼帝國的艦隊控制著從地中海到紅海以及整個波斯灣的海洋
馬立克沙一世(Malik-Shah I;سولتان ماليكسهاه):他青年時期就跟隨父親阿爾卜阿斯蘭參加了大量戰役。在1072年的一次戰役中,阿爾卜阿斯蘭受到致命傷害,幾天後死亡,此後,馬立克沙被加冕為帝國的新蘇丹,但是,馬立克沙沒有和平地登上王位,他不得不與他的叔叔卡夫特爭奪王位。儘管馬立克沙是塞爾柱國的名義上的統治者,但維齊爾尼扎姆·穆爾克在他的在位期間擁有絕對的權力。馬立克沙統治時期他的主要職責是在東部與喀喇汗朝進行戰爭,並確立了高加索的統治
蘇丹艾哈邁德·桑賈爾(Sultan Ahmad Sanjar;إهماد صانژار):是1097年到1118年的塞爾柱人呼羅珊統治者,後來他成為塞爾柱帝國的蘇丹,統治帝國直到1157年去世
蘇丹穆拉德一世(Sultan Murad I;سولتان مراد):奧爾汗之子,奧斯曼帝國第三任的領導者,也是帝國首位以蘇丹為頭銜的君主,以Hüdavendigâr(خداوندگار)為號,意思是「皇帝」
蘇丹穆罕默德二世(Sultan Mehmed II;محمد ثانى):外號「法蒂赫」,意思是「征服者」,他被世人銘記的成就就是在他的領導下使得君士坦丁堡被征服,開始了奧斯曼帝國的極盛時代
圖赫裡勒·貝格(Togrul beg;طغرلبیگ):塞爾柱帝國的建立者,他將草原上的土庫曼人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將共同祖先追溯至塞爾柱的部族聯盟
遊戲內介紹
土耳其這個名字可歸屬於兩個不同的中東回徒族群︰早先的塞爾柱人和後來的奧斯曼人。塞爾柱人是來自裡海附近草原的牧民,約在公元第十世紀皈依回教。近七萬個塞爾柱的土耳其人被販賣為奴隸,以充任哈里發在巴格達的回教軍隊。這些奴隸皈依成為回教中的遜尼教派,在 1055 年的巴格達,他們變成哈里發背後實際的政權,並開始擴大他們的統治。他們的領袖取得「蘇丹」這個頭銜,意即「權力的擁有者」。1100 年,他們控制了安納託利亞的大部份地區 (從拜占庭人手裡奪得),巴勒斯坦,圍繞波斯灣附近的土地,阿拉伯的聖城,和遠在東方的撒馬爾罕
1071 年,塞爾柱人在今天土耳其的馬拉茲吉爾特一地,從拜占庭的軍隊手中贏取驚人的勝利,使安納託利亞的大部份地方成為土耳其的佔領區。約在同時,他們成功地從埃及的回教統治者手上奪取耶路撒冷。這兩件大事衝擊了拜占庭人,羅馬教廷和歐洲人,結果引發持續兩百多年的十字軍東徵
儘管塞爾柱的土耳其人最後成功奪回巴勒斯坦的控制權,他們的力量卻因不斷地與十字東作戰而被消耗。除此,他們也受到暗殺團 (回教的異端宗派) 的活動所威脅。在內部,蘇菲派的神秘主義大為盛行,使回教進入一個反思的時期。就在這個精疲力竭和虛弱的時期裡,他們在蒙古人的攻擊下驟然崩潰。巴格達在 1258 年淪陷於入侵者之手,而塞爾柱人的帝國也告消失
在十四世紀的初期,來自安納託利亞 (今天土耳其在小亞細亞的地方) 的回教民眾在蘇丹奧斯曼一世的統治下團結起來,以榮譽之名自稱為「土耳其人」或「奧斯曼人」。奧斯曼人發動聖戰以粉碎拜占庭帝國,並在環繞著君士坦丁堡的巴爾幹半島與希臘等地興起戰事。1389 年,他們打敗塞爾維亞人。1396 年,來自匈牙利的「十字軍」也被打敗。雖然奧斯曼的大業一度為帖木兒所帶領的蒙古人攔阻,但是隨著蒙古大軍的撒離,奧斯曼人又重新奪回優勢
蘇丹穆罕默德二世 (「征服者」) 終於在 1453 年 5 月 29 日攻佔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巨大城牆在七十門大砲連續轟擊八週下崩倒,一萬五千名土耳其火槍兵隨即攻入城門成功地佔領該地
奪取君士坦丁堡並打退十字軍後,奧斯曼繼續進軍歐洲,但在 1456 年於貝爾格勒遭匈牙利軍隊阻擋,1529 年和 1683 年兩次對維也納的進攻也被擊退。十六世紀是奧斯曼帝國的顛峰時期,其版圖進入到歐洲的布達佩斯和敖德薩,佔有整個希臘和巴爾幹半島,環繞黑海的土地,小亞細亞,黎凡特地區,阿拉伯,埃及,和大部份的北非地區。在二十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前,奧斯曼帝國一直是重要的世界強權
文明簡史
突厥人的西遷
550年,中亞的遊牧民族突厥人推翻了柔然的統治,建立起突厥汗國。突厥,Turks,又被稱作土耳其人。這個突厥汗國在經歷數十年的擴張後與我國隋朝發生過多次軍事衝突,但因為軍事失利而分裂成東西兩部
東突厥在與隋朝的戰事中逐漸衰弱,遂於唐代630年為唐太宗所滅,突厥使者入貢歸降。西域諸部稱唐太宗為「天可汗」;西突厥在接下來的20年間的攻打之下也歸順唐朝。一直到8世紀初,阿拉伯人的擴張狂潮來襲為止
阿拉伯帝國帶給了突厥伊斯蘭文化,而突厥往西邊的遷徙便開始了土耳其人的征服之路
塞爾柱土耳其
突厥烏古斯部的一支在1037年建立起塞爾柱帝國,對於中亞諸國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擴張。曾經稱霸伊朗北部的白益帝國便是亡於塞爾柱人手中。1055年,塞爾柱人控制了巴格達,成為了穆斯林世界的統領者
其實塞爾柱土耳其對於伊斯蘭和波斯文化的融合扮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們將新的伊斯蘭文化帶進了統治區,決定了現代的西亞風貌
1071年,塞爾柱終於正面和搖搖欲墜的東羅馬帝國交鋒,在曼奇克託擊潰了東羅馬部隊,將勢力帶進小亞細亞,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所在地
由於塞爾柱土耳其本身的文化就極為豐富,包含原有突厥風貌、伊斯蘭影響、以及波斯佔領區的文明。所以對於西方宗教也是採取包容尊重的。不過這樣的多樣性也讓帝國有了分裂的危機,在11世紀末的塞爾柱其實已經分崩離析,帝國最終亡於伊朗的花剌子模王朝。而少部分塞爾柱穆斯林則得面臨十字軍的挑戰。最後的塞爾柱土耳其在小亞細亞以羅姆蘇丹國的治權短暫存在
奧斯曼崛起
13世紀的蒙古西征對於土耳其人而言是滅頂之災,羅姆蘇丹國被蒙古人消滅,全區被劃入伊兒汗國治下。但蒙古統治只持續了50年,便被羅姆蘇丹國的封國「奧斯曼侯國」所領導的反抗所推翻。而土耳其人也將繼續他們先祖未竟的征服之路
奧斯曼土耳其
1300年開始,完全伊斯蘭化的奧斯曼人便開始對外擴張,奧斯曼蘇丹成為政教合一的帝國絕對權威。奧斯曼人除了收復原有的大塞爾柱帝國疆域之外,還擴及北非、南歐、巴爾幹、東歐。土耳其戰艦橫行於地中海、黑海。加上得天獨厚的商業地理要衝,繁榮的手工業經濟撐起了對外的擴張的耗費與開銷
1453年,屏障歐洲數百年的君士坦丁堡終於淪陷。奧斯曼大軍自海陸兩線進攻,將東羅馬帝國送入歷史之中,而這座雄城也被改為伊斯坦堡,接受伊斯蘭化。奧斯曼藉由強大的軍事實力再次將東西文明融合出新的燦爛光輝
值得一提的是,奧斯曼對於佔領區的經營是十分用心的。他們每新佔領一處就會大刀闊斧地改革、將這座城市改得十足土耳其化。讓制度、經濟都有所進步
奧斯曼人的擴張繼續進行著,他們將勢力踏入烏克蘭。克里米亞汗國成為其爪牙在東南歐肆虐。莫斯科公國與基輔都深深被其所威脅著。然而奧斯曼主要的對手仍然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雙方的大小戰鬥持續了將近200年
雖然土耳其在1571年的勒班陀海戰被唐璜率領的天主教聯軍所擊潰,但奧斯曼很快就重建了新的海軍,讓天主教諸國感到十分震撼,為了避免其進一步的侵略戰事,聯盟很快地就和土耳其締結盟約,準許其在北非地區的擴張,與在地中海的一定權利。奧斯曼土耳其也成為人類史上最後一個跨三洲大帝國
土耳其往歐洲的擴張止於1683年的維也納,奧斯曼帝國在歐洲轉攻為守
這個強大的政權要直到一次大戰後才告終結,但在那之前,奧斯曼都一直是舉足輕重的世界強權
軼事
土耳其人是唯一一個無法升級長槍兵或精銳擲矛手的文明,意味著與越南人結盟時他們不能訓練帝王擲矛手,這使得土耳其人在資源稀疏的地圖上表現不出色,後期的垃圾兵大戰是土耳其人的真正考驗
土耳其的文明標記來自奧斯曼帝國海軍的旗幟「ay-yıldız」,一直以來都是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泛用的一種常見旗幟,直到1793年奧斯曼帝國通過法令要求奧斯曼帝國船隻必須升起印有紅底白色星月圖案的旗後,在1844年才正式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國旗,現代土耳其的國旗就是繼承這個旗幟的
最早時候的奧斯曼帝國海軍使用的星月旗沒有規定什麼底色,遊戲裡這種綠底的星月旗其實在中世紀的土耳其是很常見,因為綠色象徵穆斯林,歷史上直到18世紀才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土耳其星月旗是紅底
星月圖案的來源複雜,它起源於中亞的巴比倫文化,為月神辛(Sin)和金星神伊什塔爾 (Ishtar)的象徵,但是最早的時候並少把兩者放在一起的情況,根據時間的發展星月符號傳到周邊的文明,含義也發生了變化
在波斯地區和東南歐地區也可以看到星月的痕跡,例如月神赫卡忒(Hecate),被拜占庭城的居民所崇拜,尊崇她為拜占庭城的守護神,儘管後來逐漸和另一個月神阿耳忒彌斯混同起來,希臘人使用單獨的星星和月亮來代表這個守護女神,後來發展成君士坦丁堡的城徽(君士坦丁堡前身就是拜占庭城)
伊斯蘭文化作為波斯文化和巴比倫文化的繼承者,在13世紀左右也出現了使用星月旗的痕跡,他們把星月理解為力量的象徵,常常用在戰爭中作為號令的旗幟,作為突厥人的塞爾柱人在接手伊斯蘭文化的時候,也繼承了這個標記
到底是土耳其人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之後繼承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徽從而使用星月旗,還是來自於本土伊斯蘭文化的象徵,這個就見仁見智,但可以確定的是,現代穆斯林國家裡面,大量使用了星月旗作為他們國家的標誌
決定版的土耳其UI下方的圖案是雙頭鷹,進入小亞細亞之後的突厥部落用作自己王家的標誌,是繼承了西台文化的雙頭鷹圖案,滅東羅馬後又有徵服的意味
土耳其(Turkey)一詞來自於突厥(𐰰𐰼𐰇𐱅),現代突厥諸語解釋為「力量」,按照原意意思更加接近形容果實成熟的「活力」,突厥最早專指發源於漠北的遊牧部落,其他民族被突厥文化影響的過程稱之為「突厥化」,在中世紀,突厥可以指代中亞非常非常多突厥化之後說突厥語的民族,土耳其人的祖先是塞爾柱突厥,塞爾柱突厥在公元11世紀建立了強大的塞爾柱帝國,把突厥勢力擴張到小亞細亞半島,在帝國崩潰後,在小亞細亞重組的突厥政權被稱為「羅姆蘇丹國」(羅姆是阿拉伯人對羅馬的稱呼,在中世紀指拜占庭帝國治下的小亞細亞半島),現代土耳其人的起源就是羅姆蘇丹國中一個被稱為「奧斯曼侯國」的小國,奧斯曼侯國迅速崛起,發展成了日後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帝國的臣民也自稱為「奧斯曼人」,這個強大的政權一直維持到了20世紀初直到被革命政府取締,新生的國家也拋棄了象徵著皇權的「奧斯曼」這個稱呼,而是使用更加廣泛的稱呼「突厥」,也就是「土耳其」,現代意義上的土耳其人就這樣誕生了
根據研究,一些學者認為匈奴就是突厥的起源,漢匈決戰後,北匈奴人流散在中亞,融入其他種族,他們的文化深深影響了中亞的部族,這也是所謂的最早的「突厥化」(這裡的突厥化指代文化和語言上的,政權意義上的突厥還要在幾百年後出現),阿提拉治下的匈奴可能就是一支還維持匈奴主導地位但是在血統上已經和其他中亞民族例如烏拉爾人斯基台人高度融合的「突厥化」民族(他們的語言被研究後推測是突厥語族的一員,發源於中國北方的匈奴人和出現在西方的匈奴人之間擁有一定關係是比較主流的看法,上述就是其中一個原因),也因此可以看到,突厥化其實更多是文化上被影響了,血緣反而是其次的,土耳其人的情況就是突厥遊牧文化和希臘文化的融合的一種突厥化,現代土耳其人(甚至大部分中世紀的所謂的「突厥民族」)和古代突厥人血統已經是天差地別,但是他們對突厥文化擁有認同,他們也一直以突厥後裔而自稱。這也是土耳其人追溯所謂的「十六野爹[ 1] 」,大搞「大突厥民族」會讓人覺得無稽的原因,實際歷史上很多突厥民族本身就是互相殘殺的仇敵,他們也沒有任何可以足以成為整體的理由。
註釋
↑ 指古匈奴國、南匈奴國、匈人國、白匈奴王國、古突厥汗國、阿瓦爾汗國、可薩汗國、回鶻王國(含高昌王國和甘州王國)、喀喇汗王國、伽色尼王國、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王國、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莫臥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
《世紀帝國II 》
文明 帝王世紀 征服者入侵 失落的帝國 非洲王國 王者崛起 最後的可汗 西方霸主 公爵的崛起 印度王朝 羅馬歸來 皇室山脈 編年史:希臘之戰 三國演義
建築 一般建築 經濟建築 科技建築 水上建築 軍事建築 防禦建築 城牆
單位 經濟與宗教單位 步兵 射手 騎兵 攻城武器 艦船 獨特單位
戰役 國王時代
征服者
失落帝國
非洲王國
蠻王崛起
最後的可汗
西方霸主
公爵的崛起
印度王朝
皇室山脈
其他
成王敗寇
舊版/已淘汰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