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地址:[1] 原作者:RPJUN@站酷[2]
| |
基本資料 | |
世界名稱 | 流浪地球 The Wandering Earth |
---|---|
世界別名 | |
世界類型 | 星球 |
世界主宰 | 聯合政府 |
主要智慧種族 | 人類 |
登場作品 | 《流浪地球》 |
相關條目 | 行星發動機、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 流浪地球計畫、點燃木星方案 太陽、木星 |
“ | 地球,一定可以活下來。 | ” |
——劉培強,2075年-木星危機 |
流浪地球是小說《流浪地球》及其衍生作品中出現的虛構星球,實為現實中的地球經人為因素影響演變而成,在小說與電影中都是劇情發生的核心地點。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所著小說《流浪地球》中出現的概念天體,即現實中的地球因人類建造的大量「行星發動機」之推力影響下,成為一顆加速逃逸出太陽系的流浪行星。而在導演 郭帆 執導的同名改編電影中,這一虛構天體有了更具體的設定與視覺表現:一個高速行進著、因大氣逸散而留下極長的白色朦朧拖尾、地表被極寒冰封、散發著冷峻與神秘氣息的「冰雪地球」。
為了確保信息適用性與完整性,以下內容將主要介紹電影中的「流浪地球」。
近年來,人類發現太陽內核正在極速老化,持續膨脹,將於一百年後吞沒地球。為了有效應對這一災難,同時力求讓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續,人類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弘移民計畫——「流浪地球計畫」,決定將整個地球推離太陽系,飛向數光年外的新家園。
「流浪地球計畫」將持續2500年,由一百代人前赴後繼,嚴格履行。計畫分為五個階段:
整個地球被人類當作巨型飛船,受大量「行星發動機」之推力影響下徹底停止自轉,並不斷加速變軌,掠過木星近處,進而逃逸出太陽系,成為一顆特殊的流浪行星——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將承載著絕大部分人類,預計經過2500年的時間,4.2光年的航程,最終泊入半人馬座α星系,結束流浪之旅。流浪地球計畫啟動前後,除「行星發動機」外,人類將建造「地下城」與「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等龐大工程,擁有各方面重要用途。
![]() |
![]() |
從赤道轉向發動機全部建成,直到地球開始變軌加速前的時間段內,地球將進行自轉速度與傾斜角度的調整。這段時期被稱為——「剎車時代」。
為了準確引導行星發動機推力方向,使地球順利加速逃逸出太陽系,人類須首先讓地球完全停止自轉,隨後才可開展其餘發動機調控工作。因此,第一批發動機——圍繞赤道建造的轉向發動機全部建造完畢後,隨即啟動。赤道轉向發動機的噴射口集體朝東傾斜,將對地球產生向西的切線推力分量,減緩地球自轉速度。聯合政府計畫在30年內讓地球徹底停轉。
地球停止自轉後,須改變自身傾斜角度,才能開始加速逃逸。因為:
為此,地球將改變自身傾斜角度:
這時,地球將如同天王星一般,地軸完全傾倒於黃道面上。南半球面朝地球行進方向正面,沒有建造行星發動機;北半球面朝地球行進方向背面,大量推進式發動機能在地球背後提供巨大的推進力。在抵達新家園之前的2500年裡,地球將一直保持這一姿態。
所有行星發動機工程建設完畢,地球姿態調整完成後,推進式發動機將全功率啟動,推動地球加速逃逸,延展繞日公轉軌道。
地球正在減緩自轉速度,大部分行星發動機仍在建造時,為避免地月相撞或其他意外災變的發生,將月球放逐出地月系統的工程啟動。
當行星發動機全部建造完畢,月球已徹底脫離地月系統。此時,地球將離別這個曾經相伴數十億年的唯一天然衛星——月球,隨後在人造衛星——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的伴飛下,開始加速逃逸。
《流浪地球2》電影中的月球 |
---|
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為確保「移山計畫「流浪地球計畫」的曾用名」的順利實施,人類建立了「逐月放逐月球計畫」,與加彭的移山計畫1號實驗機同步在月球表面利用機器人自動化完成了月球1號發動機的建造,完成實驗驗證後,進一步完成全部三座月球發動機的建設,並於2058年啟動運作,預計月球將在三台月球發動機的作用下每年遠離10000千米。但由於未知原因MOSS的干涉,月球發動機開始逐個過載運行,並相繼發生爆炸,三台月球發動機被全部摧毀,「逐月計畫」由此宣告失敗,月球開始墜向地表,導致地球必須在全部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僅建設完成7000台的情況下提前啟航,以避免地月相撞,為此人類將全世界所有的核武器通過相控陣方式布設於月表坎帕努斯環形山並引爆,引發月核聚變,使月球自行坍縮瓦解,並於30分鐘內啟動全球已建設完成的7000座行星發動機,在逃離月球殘骸的同時,正式開啟流浪之旅 |
推進式發動機全功率開動,地球公轉加速。但所有行星發動機的總輸出功率不足以推動地球立刻擺脫太陽引力,地球須進行數周變軌加速[1],使公轉軌道間斷延展,一直移動到木星軌道一帶,隨後利用引力彈弓效應,繞木星加速,才能逃逸出太陽系。地球從開始變軌加速到脫離太陽系之前的時期被稱為——「逃逸時代」。
在這數次公轉週期內,地球每次經過近日點時都將進行一次短暫的大功率加速,預定軌道就會向相反的一端延展,軌道偏心率也將逐漸增大,傾向形成更扁的橢圓。跨越火星軌道後,地球將逐漸接近木星軌道。
當流浪地球行駛至地木軌道交界處時,因為大規模的地質災害,全球大部分行星發動機停止運行。雖然經過全世界救援隊通力搶修恢復了全部的行星發動機的運行狀態,但是在當時的地木距離條件下地球憑當時僅存的推進力與轉向力已不能與木星引力抗衡,與木星相對距離縮減至70320公里。這時,地球已進入地-木流體洛希極限,即將突破剛體洛希極限。富含氧的地球大氣被木星捕獲後,脫離了地球,與富含氫的木星大氣混合,形成連接兩個天體之間的「大氣臍帶」。此時,CN171-11救援隊內,劉啟與李一一提出「點燃木星方案」,認為通過點燃木星表面巨量的氫氧混合氣體,可以產生動能極大的爆燃衝擊波。衝擊波順著大氣臍帶返回地球,猛烈撞擊地表,就能把地球推離木星。
隨後,在李一一的佈局下,「春節十二響」順勢成為了「點燃木星方案」的一個特殊解決方法:即稍加修改「春節十二響」的基本功能——調控行星發動機噴射口的蓄能狀態,從而將七道噴射口分組的能量轉移至其中一道,噴射口就會受到極高的壓力,將高溫的等離子流噴射到太空中極遠的高度,進而點燃木星大氣。隨後,蘇拉威西三號轉向發動機成為CN171-11眾人眼前的第一個實驗對象,因為這座發動機與他們所在位置——蘇拉威西三號補給站的距離最近,也處於大氣臍帶一端,其噴口經過調整即可徑直朝向木星。
十五分鐘過後,經過眾人的努力,CN171-11得到大批救援隊增援,點燃木星方案被聯合政府批准,得以繼續實施。領航員號國際空間站連接了蘇拉威西附近的通訊網,以使其他發動機共享「春節十二響」破解程序,並指揮周圍十四座轉向發動機調整噴射方向,指向木星。隨後,王磊眾人將撞針推動到位,劉啟、Tim安裝完火石,撤出點火核心,所有設備準備就緒,李一一隨即按下點火按鈕。瞬息之間,三號發動機原本冒著濃重黑煙的噴口內,一束紅色火焰從其中一道噴射口分組噴發而出,其高度迅速飆升,即刻突破常規的幾百公里,新加坡一號發動機、雅加達四號發動機也隨即點火發射。最後,蘇拉威西一處的火焰已達65000公里高度,但距離木星表面引爆區域還差5000公里,其餘二處火焰均未到達引爆點。
在這關鍵時刻,航天員劉培強提出了最後的可能辦法,認為領航員號空間站儲存的三十萬噸燃料被點燃後,產生的爆炸衝擊波範圍可以彌補等離子流與木星之間的距離,「點燃空間站,就能點燃木星」。最終,劉培強決定獨自駕駛空間站,衝擊蘇拉威西三號發動機的等離子流火焰末端,使點燃木星方案繼續進行。
流浪地球外表為白色冰凍天體。後有原地球大氣形成的拖尾。因為沒有自轉且正在遠離太陽,所以沒有晝夜交替,始終面朝太陽的北半球為恆晝。北半球與赤道分佈有行星發動機不斷噴出光焰。
(待補完)
流浪地球於計畫第二階段完成後已經停止自轉,同時正在逐漸遠離太陽,大氣稀薄,因此天體表面溫度極低,北半球地表溫度已降至零下110攝氏度左右,防洪堤上的氣溫仍能提升至零下85攝氏度。在大部分地區,人類必須穿戴恆溫服才能安全活動。同時流浪地球第二階段完成後的大洪水淹沒了大部分地殼,大部分土地都被冰雪覆蓋。此外因為行星發動機的工作原因,行星發動機附近可達零上70℃以上高溫。
舊人類文明時期的建築物都已經被冰封,無法使用,僅保留地標功能。流浪地球時期,地面上的可使用人類建築僅有行星發動機及配套設施、用於採挖運輸行星發動機燃料的工程機械及車輛停靠站、指路碑和道路以及地下城升降電梯。
電影劇情與小說劇情有很大出入,在小說中主要展現出來悲觀的一面,在電影中主要展現出樂觀的一面。 電影大部分基本設定與原作符合,第一階段之前,各國政府(原作中為地球聯邦,電影中為聯合政府)興建地下城作為避難所,並協作興建行星發動機。
關於《流浪地球》世界觀,小說並沒有明顯的紀年信息,所以時間信息比較朦朧,故不會出現任何年,月,日的記述;而電影《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的世界觀是基於小說爆改的,《流浪地球1》取自小說跨越木星的一個自然段,僅一句話。
《流浪地球2》是前傳,小說沒有相關內容,且《流浪地球2》的設定集顯然是有吃書現象的,同《流浪地球1》的設定集相比因為郭導本打算幹一票就退出的,結果反響劇烈,於是我們的賽博妲己就此長期活躍在中國電影的舞台上了
地球流浪前存在兩種方案,分別為支持殖民飛船的「飛船派」和支持移動地球的「地球派」
行星發動機啟動後,部分地下城巖漿滲入;局地氣候異常,下開水雨
繞日加速運行時,每當太陽升起,人群就會陷入躁動,也就在這個時期,第一屆流浪紀元的奧運會啟動
之後加速完成,跨越了多條軌道和木星
流浪地球穿越小行星帶,地球艦隊開始起飛,用反物質炸彈攔截隕石
在地球脫離太陽系時,叛亂發生,政府軍潰敗,所有5000人的殘部(包括科學家,領導層,士兵等)被趕到冰原凍死,但此時氦閃突然發生。
100多年以後,氮氣變成了固體停在地表,地球漸行漸遠,「流浪地球」計畫,仍在持續
中國天文學家付建明在統計最近1000年太陽活動與近50年詳細記錄後,推測出太陽核心聚變加速,將產生致命氦閃,致太陽迅速死亡,吞噬地球的觀點。該論點在國際上沒有產生迴響,但陸續有國家發射太陽探測器
NASA專家Terrence Brook看過付建明的論文後組織小組研究相關課題
「710所」收到不明信源,內容:「2044」
「生物圈一號」進行了兩次實驗
付建明同Terrence Brook的研究表明:太陽氦閃將在400年內發生。這一結論在學界引發質疑。
付建明向中科院提案研究太陽異動,但未通過
Terrence Brook建立太陽氦閃應對基金。少部分認同其觀點的科學家獲得資助,繼續研究。
3月,太陽氦閃應對基金會發表《殖民比鄰星計畫可行性報告》
7月,Terrence Brook因挪用NASA公款被公訴,審判迅速進行。一個月內,他死於心臟病。基金會被解散
8月,NASA加大投入太陽課題,包括「地日關係觀測台(STEREO)」衛星
9月,付建明回國,獲政府支持,繼續研究
3月,以色列科學家Yaffa Radclyffe 開始研究可控核聚變
10月,G5級太陽風暴,一顆日本衛星報廢,付建明小組通過這次太陽風獲取了一些數據
10月,NASA發射第一對「地日觀測台」衛星
中國立項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選址貴州
付建明主導的研究小組再次發表論文:預計2015年太陽風將嚴重影響地球
一份秘密報告被送往聯合國安理會,指明中美兩國正秘密研究太陽氦閃應對策略,該報告引起小範圍國際風波。各個有能力的國家開始秘密研究。
中國「人造生物圈」實驗告捷
太陽風並未如付建明所言造成嚴重傷害,其小組被解散。他轉向民間宣傳氦閃即將發生的論點。此前曾重視氦閃理論的國家停止相關研究及資金支持。
FAST落成
6月,Yaffa Radclyffe 死於可控核聚變實驗意外
美國太空生命科技公司開始太空生物圈實驗。該公司CEO是前氦閃應對基金會副會長Scott Holiday
前氦閃研究小組專家劉欣推演出「流浪地球」模型,第一次提出行星發動機概念
9月,Radclyffe 的學生中田一夫研究老師最後一次實驗的失敗結果時,發現重聚變現象
基於IPV4協議的根伺服器體系架構地址儲備池耗盡,IPV6在網際網路發展中逐漸佔主導地位
太空生命科技公司發射最新空間站,開始太空生物圈一號實驗。該空間站號稱人類首個可自給自足的空間站。
空間站實驗成功。宇宙栽種綠植每9.2平方米可提供一人一天的氧氣量,每公斤蔬菜造價900美元。此閉合環境在6名科學家的運作下已運行超500天
中國網際網路中心組建,北京基地為主根伺服器所在地
1月,付建明帶領其追隨者到UN總部示威,警告UN災難即將來臨。付建明在與警方的衝突中入院
3月,付建明因晚期肝臟腫瘤破裂離世,享年70.
中田一夫將重聚變技術運用於太空飛行器發動機上,成功製作第一台重聚變引擎
6月,第25太陽週期日冕拋射風暴襲擊地球,超G5級太陽風摧毀40%民用輸變電線路及通訊設施,50%以上民用電子儀器被摧毀,全球騷動爆發。太空生物圈一號遭災害侵襲,6名科學家犧牲
9月,騷亂平復,人口減少3%按照2022年人口數據(約78億),此次災難至少損失2.34億人口,經濟損失超54.37兆$(22年美GDP2倍以上)
10月,中國天眼觀察數據得:太陽中心聚變加速。世界各大天文望遠鏡觀測數據近似。
11月,當年參與氦閃研究的相關人員向媒體解密當年情況,引發示威活動。
1月,在五大國主導下,UN成立氦閃應對小組,各國科學家與各行業精英加入討論。此次大會中,劉欣與中田一夫首次會面,討論建造巨型重聚變引擎的可行性。
2月,劉欣,中田一夫,美天體物理學家Charlie Jackson 以及印度生態學者Rajah Mujittukah開始合作,在太空生命科技公司的資助下,獨立於UN開始研究「流浪地球」模型。其日後成為「移山」計畫的基礎
最新數據顯示:氦閃將在2100年前後發生
聯合國決定重點研究行星發動機可行性
IPv4下13台根伺服器停用,網際網路完成IPv4向IPv6演進
10月,黑客獲取美政府秘密研究計畫,向社會披露氦閃危機存在的可能性。計畫書指出:太空移民成本高昂,因此只有財產3000萬$的人才有機會參與船票抽籤。美國社會陷入恐慌,導致小規模暴動
9月,第85屆聯合國大會前夕,安理會收到來自全球所有天文台的聯名科學報告,稱太陽活動異常猛烈,百年內氦閃註定發生
第85屆大會通過了「關於成立聯合政府共同應對太陽危機」決議草案以及《聯合政府憲章》,聯合政府(UEG)成立。
此次會議通過直播形式向世界公佈了」太陽危機「以及包括」移山「在內的多個應對計畫,舉世譁然。世界各國依據《憲章》向UEG開放部分軍權組成維和部隊。
反對派開始發動輿情攻勢抹黑」移山「,」逐月「計畫,第一次引用」新地心說「,指責支持行星發動機技術的人是」新地心說「支持者。
生物備份工程啟動,」數字生命「計畫和一眾人類生命數位化實驗啟動。
關於」現實派「和」虛擬派「的爭論蔓延民間。
UEG聯合實驗基地於利伯維爾動工,UEG月球聯合基地於坎帕努斯環形山開始建設
中科院數字生命研究所成立於北京
行星發動機模型成熟。鑑於中國的大規模基建經驗,UEG、投票決定中國主導建設加彭試驗機。同時,世界各地提出各式地下城建設方案,作為未來2500年的生存空間。
太空電梯於加彭落成,」方舟「號國際空間站正在建造
在經歷多輪技術攻關後,中科院數字生命研究所得到首個」數字生命「樣本疑似笨笨
全球5000名人工智慧相關領域工作者陸續遭遇車禍身亡,肇事工具均為無人駕駛車圖恆宇在此期間失去妻兒,同時,其女兒在臨死前成為數字生命行車不規範,妻女兩行淚
7月,UEG月球基地礦場基本竣工。此後,基地建設中心轉向「逐月」發動機一號實驗機的建設。
《UEG有關禁止生命數位化條例》出台,「數字生命」計畫法理上終止
年底,中科院數字生命研究所關停。
3月,「方舟」空間站竣工,但是在「太空電梯危機」中墜毀,同時太空電梯嚴重受損。UEG表決通過設立調查委員會的決議,負責全面調查襲擊相關事件。
為切斷人工智慧病毒的全球肆虐鐵人叛亂即視感,全球範圍內根伺服器,鏡像,幾乎所有骨幹網絡路由器關停
多地示威,UEG緊急討論重啟「數字生命」計畫可行性,中方承諾7個月內完成「移山」計畫可行性驗證
10月,「逐月」衛星發動機點火成功,更名「逐月一號衛星發動機」
「移山」行星實驗機點火成功,更名「加彭一號」行星發動機
地球停轉開始,計畫於2065年完全停止自轉,正式起航,人類進入「剎車時代」
包括中科院超快光學飛秒實驗室在內的多家科研機構收到不明信源:「205807」
年底,人類舉辦2044上海奧運會,「人類在太陽系的最後一屆奧運會」受到了全世界關注。在《流浪地球1》中,在上海冰川下有奧運會相關建築在《流浪地球》原著中,男主和其妻子在奧運會期間首次相識,但並未提及年份
最後一批太空電梯襲擊者受公審。
隨著地球自轉減緩,全球晝夜交替時長達27小時
1月,《聯合政府抽籤法》開始實施,中方對此深表遺憾
9月,聯合政府經投票決定。於2055年起正式採用「陽曆」同「太陽日」雙軌制,除24h為「一天」外,認定60h為一「太陽日」,作為地球上晝夜交替的新衡量標準就是這條設定導致劇組內的燈光和攝影老師們叫苦不迭
太空電梯修復,新空間站「領航員」號的建設開始
由於地球停轉產生的洪澇災害,中國網際網路基地(北京)遷入壩內,原址逐漸荒廢。
「新地心說」納入《UEG憲章》
1月,當月24日,「移山」計畫更名為「流浪地球」計畫。
6月,「領航員」國際空間站竣工,計畫在十萬千米相對位置伴飛地球,為地球提供預警,領航及通信保障
全球晝夜交替時長達60h
當月22日,月球起航,計畫7年時間將月球推離地球
7月初,「月球危機」,人類集結全球核武,以「相控陣方案」瓦解大部分月球,地球被迫提前啟航
聯合政府遷往北極新址,同期開始「隔離」計畫。
人類收到來自DUDE中微子實驗室的不明信源:「20750215」
7月,人類完成所有發動機的建設,地球停轉,繞日引力彈弓加速,人類進入「加速時代」
人類完成了所有地下城的建設和居民遷入工作
人類全面遷入地下城,時差不再,UEG象徵性恢復24小時制
地球完成引力彈弓加速,邁出離開太陽系的第一步
2月,當月15日,「木星危機」爆發[4]
大量地下城停擺,零元購和死亡充斥著地下世界;部分地下城滲入巖漿,徹底摧毀。
木星危機以劉培強和領航員號空間站的犧牲以及全球地面救援力量的飽和式營救畫上句號
地球已經駛入太陽系外圍
地下城內爆發大量反對「流浪地球」計畫的示威遊行,地下城政府武裝力量進一步加強
在電影片尾,鏡頭從北京的地面景象逐漸上升,突破太陽系,最終展現出黑暗的宇宙中孤獨的流浪地球。然後,ED畫面開始。流浪地球穿梭於宇宙中,而背景中是《流浪地球》原作小說在活字印刷術下形成成文的過程。最後,流浪地球在木星的引力彈弓作用下遠航,而印製完成的書本也被合上。
這是一個一鏡到底的片尾。
在DNA雙螺旋的引導下,我們看到了一團火,旁邊是一個烤火中的人,此時是原始世界;而後,出現了水車,此時人類步入農耕文明;爾後,鏡頭上升,大量船隊映入眼簾,海洋文明的殖民艦隊正駛向遠方——這是大航海時代的產物。但此時劃破天空的卻是一架架戰鬥機和轟炸機,這,又是兩次工業革命下的結晶。
轟炸機投下了死亡的種子——一顆原子彈,它表示著人類進入了原子能時代;原子彈,毀滅,燃燒,絕望——這是它的代名詞,但隨著一個上升旋轉鏡頭,咆哮的核武器被封入一個柱體,連同另外數根柱體直衝雲霄——原來,人類用本可毀滅文明的能源建起了行星發動機,點燃了自己從氦閃危機中喪失的希望之火。
而在鏡頭的上升,橫移,拉遠中,出現了了更多的行星發動機,更多的流浪地球——它們均處於一個類似於《星際穿越》的五維空間中,而在「五維空間」之外,又是一條條複雜的螺旋體和連接件,隨著鏡頭的上升,這原來是一個多邊形。而隨著一段疊化,影片進入彩蛋章節......
〇≡≡================
(待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