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元就(日語:
毛利元就是日本戰國時代中國地方大名,安藝國人眾毛利弘元之次子,幼名松壽丸,另名為少輔次郎。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廣元四男毛利季光為祖先。家紋為一文字三星紋。
在大哥毛利興元與其嫡子毛利幸松丸皆連早逝的情況下,接下家督之位。當時,中國地方[1]西有盤踞周防、長門的大內義興、大內義隆父子,北有狼臥出雲、伯耆的尼子經久、尼子晴久祖孫。然而在他領導下,首先以統一安藝國內的勢力,以女兒五龍局嫁予宍戶隆家以穩固緩和長期與宍戶家敵對關係,後又以兩川制度分別控制吉川家、小早川家。安藝毛利氏在西討大內氏、北伐尼子氏、南征大友氏的努力下,從安藝國地方國人眾小勢力最終發展成統治中國地方安藝、周防、長門、石見、出雲、隱岐、伯耆、備中,還染指北九州大友家勢力的筑前、豐前等10個分國的勢力,領地石高接近120萬石, 成為西日本強大的勢力之一。他以離間計調略敵對臣下聞名,後人稱其為「謀將」、「謀神」、「智將」、「西國/中國第一智將/頂尖的謀將」。
雖然毛利元就個人能力很可能並不低於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名將,但其在各種作品內的存在感較低,且形象一般為老將。主要是因為其出生較早且沒有像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一樣與統一日本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進行正面衝突。 最常見的相關neta是三矢之訓,衍生自毛利元就的給三個兒子的書信《三子教訓狀》,原意是希望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在穩定自家家臣之後也不要忘記支持本家,三家需要團結在一起才能保持各個家族的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