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紹的是無尾目生物「青蛙」及其藝術形象。
青蛙
|
三次元本體  現實中的青蛙
|
動物名稱 |
青蛙
|
動物別名 |
蛤蟆、蛙、田雞、四腳仔
|
動物種類 |
兩棲綱無尾目動物
|
出身地區 |
除了南極洲外的各大洲
|
相關生物 |
蟾蜍、蛇、蛞蝓
|
代表角色 |
Keroro、青蛙橫綱、朋克蛙
|
登場作品 |
《Keroro軍曹》《海賊王》《美食的俘虜》等
|
生物學分類
|
域 |
真核域
|
界 |
動物界
|
亞界 |
真後生動物亞界
|
總門 |
後口動物總門
|
門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綱 |
兩棲綱
|
目 |
無尾目
|
青蛙(英語:frog;日語:蛙()/カエル)是兩棲綱無尾目的一類動物。
又稱蛙、蛤蟆、田雞、四腳仔等。
在ACGN作品中,青蛙以及以青蛙為原型的形象時有登場。
簡介
關於青蛙與蟾蜍
「蛤蟆」是對兩棲綱無尾目動物的通稱,包括了口語中所說的「青蛙」和「癩蛤蟆」。
由於各地的方言稱呼不同,「蛤蟆」所指代的也可能不同。多數地方,「蛤蟆」是對青蛙和蟾蜍的統稱,口語中單說「蛤蟆」指的是青蛙,而「癩蛤蟆」才指的是蟾蜍。也有個別地方,「蛤蟆」指的就是「癩蛤蟆」(蟾蜍),而青蛙則稱為「青蛙」。
需要注意的是,「青蛙」和「癩蛤蟆」單純只是習慣稱呼,而並不是分類名,蛙類和蟾類在生物分類學上是無法嚴格劃分開的,有的科內既包含了蛙類,也包含了蟾類。口語中的稱呼只是從外觀上看蛤蟆的背上是否有毒腺疙瘩。
另外,日語中的「蛤蟆」(蝦蟇())指的只是蟾蜍,不包括青蛙。
青蛙
青蛙是一種常見的兩棲動物,廣泛分佈於除了南極洲外的各大洲。常見地區有森林、溪流和河邊、湖泊、池塘、水田、濕地和沼澤等地。
幼體稱為蝌蚪,身體呈橢球狀,帶有一根長尾巴;生長過程中逐漸長出後肢、前肢,尾巴逐漸變短、消失。
成體無尾巴,四足,後足較發達,可跳躍。
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上,或者水陸兩棲,用肺呼吸且多數種類的皮膚也有呼吸功能。
嘴部有兩個聲囊,是青蛙的發聲器官,夏日的蛙鳴聲就是由此發出。對於濕度變化敏感的青蛙則趨向於空氣濕度變高(包含下雨前)時鳴叫,加著水分豐沛的環境利於繁殖,故在降雨期間青蛙的鳴叫聲會變得更頻繁。
青蛙與人類文化
- 青蛙生活在田野間,能吃害蟲,保護莊稼,因此受到美譽,在有些國家被列為保護動物。中國、日本等東亞的文學創作中,有不少詠蛙的詩歌、散文;繪畫方面,青蛙也是創作素材。在現代社會捕捉野生的青蛙和蟾蜍一旦被發現,視情節而定有可能會受到法律懲罰。
- 有多個種類的青蛙是可食用的裂頭蚴警告,且青蛙肉味鮮美,類似雞肉,俗名「田雞」也是由此得名。人類從古代就知道食用青蛙。
- 部分人將青蛙作為寵物飼養。
- 青蛙的鳴叫聲,經常被運用於自然主題的疏壓音樂創作中。
- 青蛙跳得遠且迅速,是熊孩子們惡作劇的常用「道具」。
- 在日本文化中,「三竦」(三方問題、三難問題)指的是蛞蝓、蛇、青蛙,三者一物降一物(
也就是石頭剪子布),形成互相制約的三角關係。青蛙勝於蛞蝓,而敗於蛇。
- 許多英語國家的人以「青蛙」(Frog)作為對法國人的蔑稱。
- 對見識偏頗,活在自己世界裡,拒絕承認外界存在者被蔑稱為「井底之蛙」。
- 體育方面,模仿青蛙游泳動作的游泳方式稱為「蛙泳」;模仿青蛙跳躍動作的跳躍運動稱為「蛙跳」。
- 生物實驗中的脊髓反射實驗常以青蛙作為實驗材料。
- 軍事上,執行水下偵察、爆破等特種作戰的軍人稱為「蛙人」(frogmen)。
- 中國江浙一帶有「青蛙神」的傳說,《聊齋志異》《庸閒齋筆記》《述異記》等均有記載。
- 古埃及神話的蛙女神「海奎特」的形象為青蛙(或身上有青蛙)。
- 近年七夕節青蛙的叫聲「咕呱咕呱」被網友們惡搞成了「孤寡孤寡」,並以此在網絡上進一步衍生出了「點青蛙」服務。
- 21世紀初,「青蛙」在網絡上用來形容相貌不佳、顏值較低的男生。
在ACGN藝術創作中,也有青蛙的各種特殊的、人格化的形態。
ACGN作品中登場的青蛙
生物青蛙
人格化青蛙
ACGN作品中的青蛙相關事物
ACG作品登場的各種生物 |
---|
| | | 現實動物(真核域動物界) |
---|
| 脊索動物門 | | | 無脊椎動物 | 節肢動物門 | | | 軟體動物門 | | | 環節動物門 | | | 多孔動物門 | | | 刺胞動物門 | | | 棘皮動物門 | |
|
|
| | | | 現實其他生物(古菌域、細菌域、真核域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細胞生物) |
---|
| |
| | | | |
|
注釋與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