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軍艦
![]() 星海爭霸中的休伯利安號 | |
基本資料 | |
道具名稱 | 太空軍艦 |
---|---|
道具別名 | 星艦 |
道具種類 | 載具 |
道具用途 | 太空中航行、作戰 |
相關作品 | 《星海爭霸》《三體》《EVA》《宇宙戰艦大和號》《EVE》《最後一戰系列》等 |
相關道具 | 宇宙空間站、軍艦
|
太空軍艦(下文簡記為星艦)是ACG作品中科幻&宇宙題材類作品中經常登場的一種載具。
概述
自從人類飛向太空便想到了在太空中發起戰爭的可能。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人們認為應當創造一種有高強防護力、能抵抗太空中各種碎片及輻射、適宜人長期居住、裝備了武器系統、能在太空中戰鬥的軍用太空飛行器。其在流行文學中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把這類太空飛行器叫做「艦」,自然是延續自「太空飛船」這樣的稱呼,以及海中軍艦的戰術地位。
當然,我們其實並不知道星艦應該長什麼樣、擁有什麼配置,因為迄今為止我們只能把少量武器和傳感器裝載到人造衛星和宇宙空間站上,且基本是實驗性的裝載。目前天戰還離不開地上的航天港。
星艦並不能替代空間站——空間站可以建設得非常大,大到遠超星艦體量,從而成為星艦的維護站、供給站。總的來說是一顆可供星艦停靠的人造衛星甚至人造行星。比如《星球大戰》中,帝國既有星艦又有像死星這樣的巨型空間站;又比如《無主之地》中,亥伯龍公司既有星艦,又有像帥傑作這樣的巨型空間站。
分類
在多數太空科幻世界觀的設定裡,太空軍隊都受到海軍的深刻影響,其中一個要素就是星艦的分類模式。
傳統上,星艦能按照海軍的方式劃分為輔助艦艇和戰鬥艦艇,輔助艦艇自然可以有運輸艦、補給艦、修理艦、指揮艦等類別,戰鬥艦艇自然也可以分成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等層級。但這些分類層級只是借用名字,各層級艦艇的尺寸、質量、結構形式、武備形式和數量以及其在艦隊體系中的用途在不同科幻作品的設定中有很大區別。
由於太空中不需要空氣動力學,小型、無人駕駛或只有寥寥幾個駕駛員的宇航載具可以是飛機,也可以是小型星艦[1]甚至機甲、登陸艙等更加前衛、激進的載具。而搭載這些小型宇航器,將其放出和回收的航空母艦和兩棲攻擊艦也是科幻作品中常見的星艦設定。
由於太空中不存在一個進入後可以逃避多數探測器偵測的「水下」環境,所以除了少數作品中設定的安裝了隱形裝置或是像《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裡的次元潛航艦UX-01那樣潛入異次元空間,可以在敵方星艦無法察覺的情況下發起攻擊的艦艇外,星艦的行列中沒有潛艇的位置。但其實所有星艦在日常使用中都酷似潛艇:倘若星艦的用戶無法在太空環境無防護活動,星艦就必須和潛艇一樣是個密不透風的悶罐,多數外部維護作業都需要用機器人,或穿著太空衣甚至乘坐小型維修載具(維修艇、機甲)的船員來執行。舉個反例:《變形金剛》中的賽博坦人就是典型的能在太空無防護自由活動的物種,因此部分世設中他們的星艦就是漏風的。
由於創作者對海軍艦艇分類體系一知半解或有特殊的設定,甚至是單純的因為現實中一些艦艇類型的名字比較新穎,借這些名字類型給作品中某類星艦的設定套上光環,有些科幻作品會啟用很特殊的名字來分類一些特殊設計和功能的星艦。如:
- 部分科幻作品中的「無畏艦」(英語:dreadnought)指的是比同作品中戰列艦(或類似的大型主力艦艇)大的超級戰艦,儘管現實中「無畏艦」是對在具有劃時代設計和特殊地位的英國戰列艦「無畏號」下水後各國競相建造的形制類似的戰列艦的統稱。
- 《星球大戰》裡的「殲星艦」(英語:star destroyer)常被望文生義誤解為「星際驅逐艦」,實際上其本義是「能破壞一顆行星表面的巨型戰艦」。
- 還有一部分作品會使用「戰列巡洋艦」(英語:battlecruiser)作為最高級的艦艇分類,原因可能是「戰列艦」一詞給人以緩慢的印象,而「巡洋艦」剛好相反,而太空戰艦給人的印象之一就是太空航行所需的高速度。當然現實中英國海軍元帥約翰·費舍爾提出「戰列巡洋艦」概念的目的之一是建造高速戰列艦替代當時行動緩慢的戰列艦。
常見形態和使用方法
日本的很多作品中,星艦常常模仿二戰時代或更早的大型水面艦船的造型,總體上看就像是一條水上的船加上了巨大的發動機從而能夠在星際空間中遨遊,如《宇宙戰艦大和號》被稱為海軍流派;或是設計得類似機甲,有明顯分區的船體部分,並且各個部分可以轉動來進行機動乃至展開武器等設計,如《超時空要塞》《機動戰艦》等。其作戰模式則相對單一,以類似海軍時代的戰列線對射為主。當然這種設計也有考量,就是部分此類星艦需要進入大氣層——大氣層相對於星際空間就像海水一樣稠密,所以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個牢固的船型結構。
歐美的星艦則多走兩種極端:要麼是高度寫實、貼近可預見未來可達到技術水平的設計,比如模仿轟炸機的設計,環繞著稜角分明的船體上安裝武器站、砲塔、飛彈發射管和傳感器天線,並在尾部安裝巨大的推進器,有時使用旋轉離心機來產生人工重力以進行遠航的飛船(如《太空無垠》《最後一戰系列》等);要麼則是在未來先進技術加持下擁有類似航空器的流線型外形,並配備高度集成化的先進傳感器/武器陣列系統,具有極高的機動性和作戰靈活性的飛船設計(如《星際迷航》《星際之門》系列等)。又或者是採用前者的外觀,配合少量
既然有了星艦,那麼武器系統配套的科學技術自然不能落下。星艦是龐大的載具,如果想要炸毀來襲星艦,要不用核武器起步的巨大爆炸能量衝擊,要不用電磁砲這樣的動能極高的發射器發射重型穿甲彈擊穿星艦厚重的外殼後使彈藥庫、燃料庫、反應堆等儲存有高能物質的地方殉爆。由於星艦可能會機動得非常快,實彈武器不一定保證命中率,雷射/離子與等離子武器這類定向能武器可能在交火初期、或進入長距離追擊戰(就像戰鬥機那樣)時使用。由於太空中沒有地球曲率,也缺少阻擋探測器發射或接受信號的灰塵和氣體,所有波段探測器的探測距離都會很遠,但受制於光速,為了精確判斷對方星艦的動向,這個很長的距離最多隻有幾十萬千米或者說幾光秒,這使得星艦間的作戰模式又回到了現實海軍戰列艦那種緩慢校射的風格,無怪乎有些創作者認為「星艦必然是戰列艦式的載具」。當然,星艦的機動性可比水面艦艇高出不少,所以可以借用戰鬥機的「軸砲」思路,將一門或幾門超級大砲貫穿在星艦中軸線上,比如《宇宙戰艦大和號》中的波動砲。這就把一整艘星艦變成了一門超級巨砲。
除此之外,星艦之間還可以通過一種最為古典的手段交火——接舷戰。交戰雙方會試圖逼近並用牽引光束甚至錨等手段和對方錨定,然後派出機甲兵或機器人部隊等直接跳幫過去。如《變形金剛G1》中,報應號使用廊橋和方舟號錨定,然後以密卡登為首的一干狂派機器人跳幫進入方舟號與博派機器人們扭打在一起,並最終導致兩艘星艦一併墜毀在地球;又如《Ben 10:Omnitrix的奧秘》中,魔賈斯就使用錨捕獲了鑽金剛的飛船,然後機器人和無人機下去跳幫,最終田小班設計將魔賈斯扔回太空、鑽金剛和瑪雅絲拆除錨,方得解圍。顯然,太空接舷戰是三維的,可以從多個角度發起。
不論何種星艦,大都有一個共同難點:散熱。太空雖冰冷,但缺乏散熱介質——這就是為什麼隕鐵能夠形成無法人造的花紋,因為缺乏散熱的太空,液態鐵可能需要上百萬地球年才能凝固成為那獨特的晶體結構。由此,有些作品比如《亡星餘孤》,外置散熱板就是星艦的弱點,並有水冷散熱暫時關閉散熱板以求安全的設計。《邊緣世界》中,為了艦載武器快速散熱甚至用上了液金——用導熱性極強的金屬銀吸熱直至熔化,然後噴走。
當然,ACGN裡頭沒那麼多講究,再加上未來的技術水平難料,很難判斷會不會又有什麼技術影響星艦的外形設計,大部分時候只要設計合理外形優美,就算是滿足要求了。不過,既然是ACGN作品內的創作,就會受到創作過程中各種因素的掣肘。譬如,《宇宙戰艦大和號》儘管早期為了配合海軍風格的機設,砲塔都是擁有砲管的,不過由於砲管的作畫過於繁雜,因此後期登場的文明(如白色彗星帝國)的艦船皆多為無砲管設計。而《銀河英雄傳說》中儘管原作並未對戰艦的樣貌作詳細描述,不過除去作品中戰爭形態的影響,由於舊版動畫的機設師加藤直之曾參與《宇宙戰艦大和號》製作,因此吸取教訓不畫砲管也是導致動畫版裡的戰艦沒有砲塔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ACGN作品中的出現
《異星歧途》:這部小說幻想了這樣一種可能:任何文明只要科技達到青銅時代水準就能搗鼓出超空間引擎,從而拿著冷兵器開著木頭星艦滿宇宙打仗;而地球文明偏偏就是那個沒發現超空間引擎的個例。- 《宇宙戰艦大和號》:大和級戰列艦,無畏級高速戰艦,仙女座級前衛武裝宇宙艦等
- 《Macross系列》:超時空要塞一號(SDF-1)等
- 《三體》:太陽系艦隊擁有眾多星艦,著名的有自然選擇號、量子號等。早些年,三體人為了進攻太陽系自然也造了不少星艦,而且一邊開一邊推進技術發展,最終成功地將駕駛中的星艦推進到了光速。黑暗戰役後,一些太陽系星艦逃離出去建設了星艦地球。
- 《飛越巔峰》《飛越巔峰2》:GunBuster、DieBuster等
- 《機動戰艦撫子號》:撫子號等
- 《機動戰士高達系列》:雷比爾將軍號、大天使號、拉凱拉姆號等
- 《新世紀福音戰士》:AAA Wunder等
- 《宇宙戰艦山本洋子》:ESTSANATLEHI分艦隊四艘戰艦(TA-23、TA-25、TA-27、TA-29)等
- 《銀河英雄傳說》:布倫希爾特號、休伯利安號等
- 《星海爭霸》系列:各個陣營都擁有自己的特色星艦,如蟲族的利維坦、星靈的亞頓之矛、人族的戰巡艦等
- 《宇宙海盜夏洛克》:阿爾卡迪亞號等
- 《失落的宇宙》:神劍勇者號(SwordBreaker)等
- 《ID-0》:斯圖爾蒂號等
- 《星際迷航》:憲法級/精進級/大使級/銀河級/元首級/奧德賽級/宇宙級聯邦星艦進取號(NCC-1701/A/B/C/D/E/F/J),克羅斯菲爾德級聯邦星艦發現號(NCC-1031/A),無畏級聯邦星艦航海家號(NCC-74656/J)等
- 《星球大戰》: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各種殲星艦等
- 《變形金剛》:賽博坦人建造了多艘星艦,如方舟號、報應號、暗域號等。
- 《無敵艦隊》:
- 《使命召喚:無限戰爭》:SWC-141 懲戒號等
- 《最後一戰系列》:翠鳥級巡洋艦秋風之敦號、火靈號、無盡號等UNSC海軍戰艦
- 《星之卡比系列》:
戰艦哈爾巴德( )(戰艦ハルバード) - 《世界征服者3》:外星人入侵時的兵種,擁有強大的護盾,玩家大部分武器都無法對其造成傷害。
- 《星際戰甲》:玩家進入地圖時所用的登陸艇,以及後期建造出來的軌道星艦
- 《逐光:啟航》:「空想級MKⅢ」方舟
- 《無主之地系列》:各個企業都修建了自己的星艦,如雅各布斯已墜毀的家族珍寶號等。
- 《宇宙軍軍官,成為冒險者》:主角艾倫·科莉特的母艦為伊莉絲·康拉德號航宙艦,其艦載AI也為主要角色之一。
- 《蔚藍檔案》:是的,這遊戲裡沒有星艦。不過,千年科學學院工程部確實想過要造星艦,還專門為其造了個電磁砲。然而正是這個電磁砲讓她們意識到星艦的預算會高到無法負擔,因此計畫告吹了。至於電磁砲呢,讓給天童愛麗絲了。
- 《巨神戰擊隊之空間戰擊隊》:天星戰擊王由海星艦變形而成,由霧戰衛/李鐵雄駕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