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正綾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複姓 |
---|---|
萌屬性別稱 | (漢族/漢語)多字/多音節姓氏 |
萌屬性類別 | 姓名/稱呼類 |
典型角色 | 諸葛亮、令狐沖 拓跋玉兒、樂正綾 東野稷、宇文天 |
相關萌屬性 | 有姓無名、有名無姓 |
「複姓」指多於一個漢字的中文姓氏,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屬性。
需要注意的是,「複姓」概念僅限於漢語,不適用於其他語種。同時,複姓雖然有多個漢字,但姓氏本身是一個多音節詞(而不是多個詞)。所以,複姓和單姓都是單節姓氏,和一些民族或文化中的多節姓氏有根本區別。
簡介
複姓是中國姓氏傳承文化中的組成部分。其來源較多,有源自於官名、封地、居所、職業等,也有因政治避難的改姓。還有一些源於少數民族,甚至是一些自創姓。複姓相對於單姓來說是比較少見的,就算是人數最多的歐陽,也僅排名180開外。
但在很多不限於ACG的中國作品中,複姓角色往往佔據了較大的比例。尤其是早期的歷史、武俠、遊戲、布袋戲、玄幻小說中,幾乎是「慕容多如狗,東方遍地走」。
歸根到底,用複姓命名是一種常見的創作手法(角色塑造手法),它有自己獨特的優點:
- 獨特性:複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較少見,使用複姓可以為角色增添獨特的氣質,使其在眾多角色中脫穎而出。
- 文化背景:複姓往往與中國古代的貴族或特殊家族有關,使用複姓可以為角色賦予一種歷史或文化背景,增加故事的深度和豐富性。
- 記憶點:由於少見和特殊性,複姓往往更容易被讀者或觀眾記住,有助於角色形象的深入人心。
- 角色定位:複姓可以作為角色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徵,有助於快速建立起角色的社會地位和家族背景。
- 藝術效果:在某些情況下,複姓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效果,使角色名更加悅耳和富有詩意。
但近年來,因很多作品過度堆砌複姓角色,複姓命名的缺點也暴露了出來:
- 難以發音:對於一些讀者或觀眾來說,複姓在發音方面可能較為複雜(包含生僻字或多音字),這可能會影響角色名的傳播和記憶。
- 文化隔閡:如果作品面向的是非中文背景的讀者,複姓可能難以理解和接受。
- 過度依賴:如果過分依賴複姓來塑造角色,可能會忽視角色性格和故事內容的深度,導致角色形象單一。
- 誤解和刻板印象:使用複姓可能會讓讀者產生一些先入為主的印象(比如認為這個角色一定是貴族/有特殊背景),這可能會限制角色的發展和多樣性。
- 缺乏普遍性:由於複姓在現代社會中並不普遍,使用複姓可能會讓角色顯得不夠接地氣,與普通讀者或觀眾產生距離感。
和中國不同,日本姓氏大部分都是兩個字,因而容易導致一些比較少見的中國複姓被誤認為日本姓氏的情況。實際也存在不少中日都有的姓氏,比如「新垣」、「東野」、「東方」、「端木[1]」等。實際創作中,中國作家大都會選用儘量常見(或者在別的作品中用的多)的複姓,以避免出現這種誤解。
有些讀者表示:「複姓比單姓讀起來好聽,比如『令狐少俠』、『獨孤老前輩』這樣的稱呼,肯定比『劉少俠』、『李老前輩』更讓人印象深刻」。
小說、遊戲以及電視劇裡大量運用複姓,也是為了讓讀者對人物名字過目不忘,從而記住作品。而使用複姓為角色命名雖有其獨特的魅力,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現在的創作者逐漸傾向根據作品的整體風格和目標受眾來做出合適的選擇。
具有本屬性的典型人物
真實複姓
虛構複姓
- 徵羽摩柯————複姓徵羽
- 曦和律————複姓曦和
- 天然菲————《王牌御史》中角色,複姓天然
- 加列畢、加列奧————《鬥破蒼穹》中角色,複姓加列
- 千古東風、千古丈亭————《鬥羅大陸3龍王傳說》中角色,複姓千古
- 原恩夜輝、原恩輝輝————《鬥羅大陸3龍王傳說》《鬥羅大陸4終極鬥羅》中角色,複姓原恩
- 直-10姬————本名武直唱,複姓武直
偽複姓
如今有一種現象叫「偽複姓」,原本不是複姓,通過名字多加一個字來裝作是「複姓」。通常是父姓+母姓拼湊而成,但也有其他拼湊方法。
但古代確實有這種特殊的「複姓」,叫做「雙姓」,是由兩個姓氏並列而成的一種姓氏組合,如鄧李、劉付、張包等。
- 張梁睿曉————《鬥羅大陸4終極鬥羅》
|
注釋
- 移至 ↑ 端木在日本原本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姓氏,但後來日軍侵華時,強迫部分地區日化,導致了很多原本姓林的人改成了「端木」(端木即為雙「木」之林)。這些人有些定居台灣,有些融入了日本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