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麻瓜 |
---|---|
其他表述 | 麻雞(美國巫師界) 沒有魔法能力的人類 |
用語出處 | 《哈利波特系列》 |
相關條目 | 魔法師、無能力者 |
麻瓜(英語:Muggle出自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是英國巫師界用語,指沒有魔法能力的人。
得益於HP小說和電影的暢銷,該詞已收入牛津英語詞典豪華午餐。
在J.K.羅琳的設定裡,麻瓜就是不相信魔法的人,正如小說第一卷《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魯伯·海格對哈利所說。不過準確來說,應該是既沒有魔法能力、又不相信魔法存在的人,才被稱為麻瓜。
除此之外,美國巫師不說「麻瓜(Muggle)」而是說「麻雞(No-Maj)」,說明「麻瓜」在J.K.羅琳的設定裡可能並非全球巫師界通用。
在羅琳設定中,魔法能力來自於和魔法有關的基因,只有當魔法基因表達出來時,一個人才有成為巫師的可能。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時不時就會出現出生在全麻瓜家庭裡的巫師,因為他們的魔法基因直到他們這一代才表達出來,典例如赫敏·格蘭傑。這些人通常被稱為「麻瓜出身(Muggleborn)」。
《神奇動物在哪裡》中,美國麻雞雅各布·科瓦爾斯基在和巫師界接觸之後也開發出了魔法能力,似乎表明一旦相信魔法,麻瓜也可能掌握魔法。
由於純血統理論的流行,麻瓜出身的巫師常被許多信奉純血統的巫師們排擠,這些人對麻瓜出身的巫師有一個蔑稱「泥巴種(Mudblood)」。
而相對地,也存在誕生在巫師家庭,卻沒有魔法能力的人,這是因為他們的魔法基因沒能表達出來,典例如阿格斯·費爾奇。這一類人被稱為「啞砲(Squib)」。
在讀者中還存在著一種爭議:哈利(父純血統、母麻瓜出身)、斯內普(父麻瓜、母純血統)那樣的情況到底算不算純血統?
原著中,只有父母皆為純血統才能被稱為「純血統」,且哈利已經被明確劃歸至混血巫師。但樂此不疲的讀者們還是提出了所謂「廣義純血統」和「狹義純血統」的觀念:
不過這種奇思妙想也只是讀者的假設對小說中的設定並不適用,所以,務必不要把它帶入到閱讀中去。
順帶一提,也有人認為巫師和麻瓜的混血純粹是「偽混血」,像海格(人類與巨人混血)、芙蓉(人類與媚娃混血)那種超越物種的混血才算「真混血」→_→
根據作者J.K.羅琳女士在《J.K.羅琳的官方網站/常見問題解答/關於小說》中的說法,純血/混血/麻瓜出身者(泥巴種)的說法是那些特別在意其中區別的人創造出來表達他們偏見的詞彙(比方說盧修斯·馬爾福)。
對於這些純血統的極端擁躉來說,麻瓜出身的巫師就和麻瓜一樣低劣,所以哈利會因為外祖父母是麻瓜而被認為是混血巫師。
這個概念其實類似納粹對猶太人的態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使用專門的圖表來劃分「雅利安血統」和「猶太血統」,其中只要祖輩中有一個猶太人就被認為是汙染了整棵家族樹。
但實際上納粹黨員中也有一些純種猶太人,德國元帥艾爾哈德·米爾希就是猶太血統。但因為他實際掌握德國航空和空軍,就連希特勒都必須仰仗他的能力。
不過話又說回來,真正的純血統在如今其實是不存在的,那些所謂的純血統家庭不過是將家族中的啞砲和麻瓜除名,假裝他們不存在而已。
就連那份「神聖二十八家」的名單也是這種行為的產物:那些不願隱藏家族中麻瓜成員或者格外親近麻瓜的家族都被排除在這份名單之外(例如波特家族),而這份名單中的家族其實也有已知的混血巫師存在。
拒絕與麻瓜/麻瓜出身巫師/混血統巫師結合的家族無可避免地走向衰亡,因為他們為了保持血統純淨而不斷與其他純血家庭通婚,這樣的行為在上百年的重複後導致所有純血家族都或多或少有親緣關係(正如小天狼星所說的:如果你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與純血統巫師結婚,那你的選擇範圍就很小了)。
而繼續這樣的行為引起的後果就是長期近親結婚一貫的下場:極低的生育率、家族遺傳疾病、極端的精神狀態。岡特家族即為典範。
這種行為最後的結局已經註定了純血巫師的消亡。
即使從歷史學的角度這也是站不住腳的,少數自多數中產生,最初的魔法使用者也必然和麻瓜有血緣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