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e water my friend. | ” |
| ——李小龍 | ||
| “ | 不要去想,去感受。 | ” |
| ——《龍爭虎鬥》 | ||
李小龍(英語:Bruce Lee,1940.11.27–1973.7.20),是一名著名的美籍華裔武術家、演員。
李小龍原名李鎮藩,後改名李振藩,於1940年11月27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傑克遜街東華醫院,祖籍為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是李海泉與何愛榆之子,家中排行第四。曾隨父母前往中國香港讀書,後來返回美國舊金山就業和學習,1964年在華盛頓大學畢業。
學習過太極拳、洪拳等多種中國傳統武術,曾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武藝高強,據傳16歲時曾徒手擊倒8個手持匕首的歹徒,後來參加各種比武和武術交流活動,結識了伊魯山度等武術家,成立振藩國術館教授武術,開創「截拳道」。
除了武術外,李小龍亦擅長恰恰舞,曾參加恰恰舞比賽並教授武術家邵漢生恰恰舞以換取其傳授北派武術。李小龍也擅長繪畫,曾畫過許多國風俠士的畫作。
李小龍於1941年2月首次登上熒幕,當時年僅3個月的他在粵語電影《金門女》中首次亮相。長大後李小龍在香港參演過數部影片,使用過李鑫、小李海泉、新李海泉、李敏、李龍等藝名,最終在《人之初》中確定藝名為李小龍。1965年李小龍出演電視劇《青蜂俠》飾演主角青蜂俠的搭檔加藤,憑藉超強的打戲成為該劇最大的亮點,之後李小龍陸續出演《唐山大兄》《精武門》《龍爭虎鬥》等膾炙人口的功夫片,締造了許多經典的名場面。
1973年7月20日,年僅32歲的李小龍因突發腦水腫英年早逝。其臨終前未能拍攝完成的電影《死亡的遊戲》的11分鐘段落(即爬塔的片段)被嘉禾電影公司嵌入補拍劇情的電影《死亡遊戲》中。
李小龍為中國武術在全球範圍內的推廣起到了極高的正面作用,在他的影響下全世界都掀起了中國功夫的熱潮,也為動作電影的「打戲」帶來可巨大的革新。李小龍被國際武術雜誌《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同時也被認為是綜合格鬥(MMA)之父,為終極格鬥冠軍賽(UFC)的創辦形成了深遠影響。
李小龍的形象和種種標誌性元素都被許多影視及ACG作品致敬,包括其形象、格鬥式、招式(如迴旋踢、側踢、寸拳等)和極具辨識度的
李小龍在電影中經常使用雙節棍作為武器,展現出不俗的打擊感、實用性和觀賞性,因此讓雙節棍一度在全球範圍內十分流行,也成為與李小龍、功夫相關的致敬元素中十分常見的標誌性道具。
李小龍在《死亡的遊戲》/《死亡遊戲》中的鍋蓋頭髮型和黃色緊身衣造型被認為是其最具標誌性的形象,與雙節棍一同被許多擁有李小龍元素的角色使用。
李小龍出演過的許多電影情節也常被許多作品致敬,如《龍爭虎鬥》的海島比武大賽模式、《死亡的遊戲》的爬塔模式、《精武門》的踢館虹口道場情節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