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基本資料 | |
萌屬性名稱 | 蘿莉 |
---|---|
萌屬性別稱 | 洛麗塔、Loli |
萌屬性類別 | 發育階段類 |
典型角色 | 九重凜、虛妹、高町奈葉、伊莉雅、香風智乃、蕾米莉亞·斯卡雷特 |
相關萌屬性 | 幼女、萬年蘿莉、合法蘿莉、 |
![]() |
蘿莉(英語:Loli / Rori / lolita;日語:ロリ/ロリタ)是對處於一定年齡階段或具有某類身體形態的女生的描述詞,在西方形容早熟的性感小女孩,東方用於形容可愛的女孩子。是ACG次文化中最為著名的萌屬性之一。
“ | ” | |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洛麗塔》 |
蘿莉(ロリ,Loli),是洛麗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縮寫。
Lolita原指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所著作的小說《洛麗塔》的同名女主人公。Lolita來自Lola,Lola是Dolores(正式名/護照名)的小名,而西班牙語中的詞尾「……ita」相當於「小……妖精」,作暱稱用,所以Lolita是Lola的暱稱。換句話說, 蘿莉是洛麗塔的簡稱,Lolita是Dolores的暱稱的暱稱[1]。而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
小說講述了化名亨伯特·亨伯特(Humbert Humbert)的主人公在少年時期,因14歲的初戀對象安娜貝爾·李(Annabel Leigh,影射愛倫·坡的同名詩作,回應小說開頭「在海邊一片王子的領地」)傷寒早夭兩人屢次試圖H而不成,形成戀童癖(The child I love),並把9到14歲的性感少女稱作「小仙女」(Nymphet)。此後亨伯特在巴黎嫖雛妓,還有一段短暫的婚姻,後來為繼承財產移民美國,迷戀上了女房東夏洛特·黑茲的12歲女兒多洛蕾絲,親呼她為「洛莉塔」。
書中對洛麗塔的部分謳歌片段 |
---|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齒間。洛,麗,塔。 She was Lo, plain Lo, in the morning, standing four feet ten in one sock. She was Lola in slacks. She was Dolly at school. She was Dolores on the dotted line. But in my arms she was always Lolita.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是隻穿著一隻短襪一米四七的洛。穿上休閒褲時,她是洛拉。到了學校後,她就是多麗。等到簽名的時候,她就成了多洛雷斯。可是在我的懷中,她永遠都會是洛麗塔。 Did she have a precursor? She did, indeed she did. In point of fact, there might have been no Lolita at all I not loved, one summer, a certain initial girl-child. In a princedom by the sea. Oh when? About as many years before Lolita was born as my age was that summer. You can always count on a murderer for a fancy prose style. 在她之前還有過別人嗎?有的,確實有的。事實上,可能從來也沒有什麼洛麗塔,要不是我在一個夏天曾愛上了一個女童。在海邊一片王子的領地。是在什麼時候?就是那一年,洛麗塔還有多少年才降臨世間,我的歲數就有多少。你放心,殺人犯總能寫出一首妙文。
"That was my Lo," she said, "and these are my lilies." 「那是我的洛,」她說,「這些是我的百合花。」 "Yes," I said, "yes. They are beautiful, beautiful, beautiful." 「是的,」我說。「是的,它們看上去很美,很美,很美。」
I looked and looked at her and I knew,as clearly as I know that I will die, that I loved her more than anything I'd ever seen or imagined on earth. She was only dead leaf echo of the nymphet from from long ago... but I loved her, this Lolita, pale and polluted and big with another man's child. She could fade and wither. I didn't care. I would still go mad with tenderness at the mere sight other face. 我看著她,看了又看,我知道就像我知道我必死無疑那樣清楚,我是如此的愛她,勝過我所看到的所能想像到的地球上的任何事物,她以前是一個妖女,現在卻像一片枯葉,但是我愛她,這個洛麗塔蒼白、臃腫、俗氣、懷著別的男人的孩子。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What I heard then was the melody of children at play. Nothing but that. And I knew that the hopelessly poignant thing was not Lolita's absence from my side, but the absence of her voice from that chorus. 最後我聽到了一群兒童的歡笑聲,使我悲哀的不是我的身邊沒有洛麗塔,而是在這歡笑聲中沒有她。
I'm thinking of bison and angels, paint enduring secret prophetic sonnets, the refuge of art. This is what I think of, I can share with you forever, my Lolita. 不要可憐克·奎,上帝必須在他與亨伯特之間選擇一個,上帝讓亨伯特至少多活上兩三個月,好讓他使你活在未來幾代人的心裡。我在想歐洲野牛和天使,在想持久顏料的秘密,預言家的十四行詩,藝術的避難所,而這是你與我能共享的唯一永恆,我的洛麗塔。 |
此作品在英國廣播公司的The Big Read民意調查中被列入英國200本「最受喜愛的小說」之一 [2],曾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在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中位列第四位,並已被改編成電影。其電影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等多項獎項。
在這本書的結尾處寫到:
“ | 上帝讓亨伯特至少多活了幾個月,好讓他使你活在未來幾代人的心裡。 | ” |
加上之前對洛麗塔的種種描寫導致讀者始終都無法忘記洛麗塔,於是她的簡稱便成了一形容早熟性感女孩子的稱呼,後隨著性解放運動不脛而走,在日本,Lolita混合了日本二戰後獨有的「可愛文化」(kawaisa),並開始使用簡稱蘿莉一詞代替,詞義擴大到形容所有可愛的小女孩,隨後廣泛使用在了二次元中。而洛麗塔日後則成為了一種服飾風格,分為甜美、古典和哥特三種。
最特別的哥德式洛麗塔則是源自歐洲的哥特次文化混合了日本的「可愛文化」後,在以女性為主導的日本時尚界最終發展出了哥特蘿莉(Gothic Lolita)這種著名的洛麗塔服裝風格。包括哥特風格的及膝裙、蕾絲邊、絲帶、長襪、厚底鞋、精巧的裝飾物等。
參考小說侷限於現實的設定,早期對蘿莉所引申出的年齡定義一般是指「高於9歲,低於16歲的女孩」(而低於9歲者,則稱「幼女」或「小蘿莉」)。從學校階段來看,因蘿莉通常介於小學高年級到初中的階段,亦稱「半青少女」。
而後來,隨著蘿莉概念的逐漸幼化傾向,12-16歲階段的女孩有時也稱為乙女,原先部分算作幼女的年齡逐漸被歸入蘿莉。
新世紀以來隨著營養條件大大改善後,女性初潮/青春期時間都有明顯提前,年齡標準是不準確的。同時由於幼化風潮的影響,加之軟體內容協會以及日本映畫倫理委員會等機構要求成人內容出場人物必須在十八歲以上,這使得許多作品出現了將外貌是蘿莉甚至幼女(未成年)的角色硬說為「已滿18歲」的現象,蘿莉一詞對年齡上的限制已變得非常寬泛。但與幼化傾向不符的,合法蘿莉(外表是蘿莉、實際已成年)一詞因某些法律的出台而被發明。
由於在ACG作品中人物年齡與身體形態不必保持一致(並且這種不一致因內容審查原因被再次加強)。畫個蘿莉甚至幼女硬說已有18歲以上的情況泛濫成災。尤其是對於設定中非人類的種族,年齡可能在幾百歲、幾千歲、幾萬歲甚至更大。
按照人類的年齡段界定蘿莉已不再適用了,而是隻要身體的主要外部形態(頭身比和麵相)與人類6-19歲年齡段女孩相當,便可以看作是蘿莉。因此,也有年齡相當大、但身體仍是蘿莉形態的蘿莉,從而又誕生了「偽蘿莉」[3]、「萬年蘿莉」等名詞。
蘿莉並非代表「未發育」或「初發育」,也有童顏巨乳型的蘿莉。誤認為蘿莉一定為貧乳是典型的刻板印象。幼齒才是所有蘿莉的共通點。
按照此種分類方法,身高範圍在130至160釐米之間,頭身比在四至六之間[4],面相幼齒的女性角色即可歸入蘿莉範疇。
通常「蘿莉」在ACG圈內僅用於指代二次元世界中的蘿莉。現實當中的「蘿莉」,其判斷標準常被質疑。「是看身材長相來判斷,還是年齡來分層?」如果依據年齡,由於個體成長的速度不一,同年齡女生外觀和心智都會有巨大差異,而且現實中的蘿莉從性格等方面上與二次元中有很大差距,很多都還是熊孩子。如果依據外觀判斷,皮嫩臉美身材嬌小的女性,在ACG界只會用於可愛的女孩子,而在現實中卻可能被用於形容裝嫩「大媽」。
三次元媒體,特別是所謂時尚媒體會濫用「蘿莉」一詞來形容一些模特,這通常會引起ACG愛好者的反感。
需要說明的是,「推倒蘿莉」一詞是混合了喜愛與懵懂的慾望的,用來娛樂的玩笑性質話語。其行為和對象都僅限於虛擬空間。請區分玩梗和現實的區別,以免招致不必要的誤解。
如果你真的推倒了蘿莉,那麼…… |
---|
|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隨著流行風向的改變,「蘿莉」一詞的定義變得越來越寬泛。
在現今ACG界,蘿莉已不再像以前明確界定年齡(9歲以上,16歲以下),而是演化為所謂的只要幼小可愛就能稱之為蘿莉。過去(2000年—2008年期間)意義上的部分幼女,到了21世紀10年代初,已經改稱為「蘿莉」,而過去意義上的較大年齡的蘿莉現在多被形容為乙女或美少女。但目前也有忽略乙女,將乙女的範圍也涵蓋在蘿莉內,僅僅分為蘿莉(未成年人)和御姐(成年人)兩種組別的說法。
例如《蘿球社!》中的袴田日向按照體型特徵在過去應該被歸為幼女,而現在卻被廣泛地當作蘿莉或小蘿莉來對待。
另外,由於ACG作品中的人物畫風近幾年在愈發幼化,所以可以看到處在初中、高中、大學甚至更後階段的普通人類女性角色也往往一副蘿莉形態。比如《魔法老師》的漫畫越往後人物越「幼化」,以至於讓人對比開篇和結尾有種「大家都是越活越年輕了呀」的感覺。
為什麼?因為蘿莉有三好,身嬌腰柔易推倒!
符合正常人類的發育階段,無論從年齡段還是從身體形態來說都是蘿莉的萌娘。
年齡段低於傳統蘿莉標準,但現在認為是蘿莉的。
由於身體晚熟、畫風特點等原因,雖然超過了蘿莉年齡段,但身體形態卻仍是蘿莉,不過年齡仍在正常人類範圍內。另參照幼兒體型條目。
上條目的對立面,年齡屬於蘿莉階段,但身材明顯過於高挑、高大或者早熟的這種反而在現實中相當常見
|
![]() 維基百科 提示您 | 關於蘿莉, 在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上 有相關條目。 請參閱:蘿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