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青少年網民佔中國網民整體的比例較高、使用網絡較為活躍,一些曾出現在全國通用教材中的語句或概念已為網友所周知,在網絡討論中使用時很容易引起反響,因而經常成為網友們「玩梗」的素材。
此頁面收集出自中國中小學教材(人教版、部編版)並且經常出現在網際網路上的梗,按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請編輯者注意:不應在頁面中收錄尚未成為網絡迷因的梗,或某個梗尚未在網絡上流行的使用方法。
出自魯迅《少年閏土》(節選自《故鄉》)。原文中,猹是一種偷西瓜的野獸,[1]閏土是看守瓜田的少年。兩詞用於調侃與西瓜相關的內容,猹也用於形容喜愛吃「瓜」的人。(你是故意找猹是不是?)
| 《少年閏土》片段 |
|---|
|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
原是孟郊《遊子吟》中的句子「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用於調侃母親打孩子的場面。有時還會接下句:「一招十二劍,劍劍出暴擊」,或「父見子未涼,抽出七匹狼(註)一種皮帶品牌」。
原是白居易《草》(原題《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句子「離離原上草」。用作流行詞離譜的變體。不改字也可以作為流行詞「草」的變體。
化用了陸遊《示兒》中的句子「死去元知萬事空」。暗示描寫兄妹戀的動畫《緣之空》,用於調侃妹控這種情結。
| 萌娘文庫中的相關文章: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原文) |
即三年級下冊課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網上一般用這篇課文的截圖來調侃對方消息閉塞,已經火星了;或將全文內容改寫為當今網絡上的各種亂象用於諷刺。
| “ | 後來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說對長毛就應該這樣叫,——訴說自己的飢餓。長毛笑道:「那麼,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著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後來一提起,還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輕輕地拍著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 ” |
也作「阿呀,駭死我力」。出自魯迅《阿長與山海經》,由於含有舊白話和方言用字而略顯幽默。用於吐槽恐怖的場景或令人感到恐懼的內容。
出自李白《行路難》。一般用於回復網絡上的那些騙面之詞,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和對方對線,卻發現對方其實是友軍。
出自白居易《觀刈麥》。一般將其曲解為「背後很熱」的意思,用作流行語背後的真相令人暖心的變體。
出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標題。因為含有「百草園」這個地名,所以被用作流行詞「草」的變體。還可以說:「從百草園殺到三味書屋」從百草園草到三味書屋
| “ | (陳勝)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 |
” |
| ——《史記·陳涉世家》 | ||
出自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原文中是吳廣模仿狐狸的聲音高喊的話。用於調侃與狐狸的叫聲有關的內容,例如歌曲《The Fox》(網友一般只記得其核心歌詞「What Does the Fox Say? 」),再比如教白上吹雪等狐娘學說這句話。
出自魯迅《孔乙己》,原句是「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用於諷刺抄襲等行為。另有變體:oo的事,怎麼能叫xx呢?
出自《戰國策·齊策》,課文中的選段稱為《鄒忌諷齊王納諫》。本義為「遠遠不如」,但由於「遠甚」與原神諧音,該句常被用來表示「不如原神」。
| “ |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 |
出自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本義是「如果有一天我富貴了,不會忘記大家」,指陳勝的志向遠大,後被用於代指空頭支票式的許諾行為,如曬出自己購買的彩票,稱「苟富貴,無相忘」。另有解讀為「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多用作臨別贈言。
出自劉成章《安塞腰鼓》。最初被網友用於調侃日本動畫《重來吧,魔王大人!》中魔王把露娜夾在腰間打屁股的情節,後用於調侃「搓腚舞」等把人夾在腰間打屁股的動作。
出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記承天寺夜襲,文章中記述,作者睡前忽然心血來潮要夜遊,便和友人張懷民一同出去散步。有網友為了製造幽默的效果,故意把文中「懷民亦未寢」這句話曲解成「張懷民剛睡下,就被損友蘇軾鬧醒,硬拽出去夜遊」的意思,並拍成了小視頻,後經許多網友的改編,「懷民亦未寢」這句話連同網友們的解讀成了廣為人知的梗。
出自柳宗元《小石潭記》。用於調侃各種遊戲中因BUG而出現的角色或生物懸在半空中作遊動之態的情景,或者其他類似的情況。
出自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意為對某些過氣梗的復甦(「文藝復興」)表示感慨,有時也會用作「火星」的同義詞。
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出自林嗣環《口技》。用於調侃視頻中的人物偽聲能力很強,把某種聲音模仿得很像,或調侃人物發出了奇特的聲音。或調侃人物其他使用口或舌的技術很高超,比如說……用舌頭給櫻桃枝打結。
基於魯迅作品《孔乙己》部分文段(尤其選入課本的部分)產生的定型文。
源自劉禹錫《陋室銘》,此文通過描寫作者的簡陋居所,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用於吐槽設施簡陋的寒酸房屋(尤其是學校的破宿舍)。
出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文章中講述,「我」的一家盼望著與「我」富有的叔叔于勒重逢,卻在一次乘船出遊時發現于勒已經落魄得要以賣牡蠣為生。用於調侃視頻中有船與牡蠣出現的場景。
出自李白《春夜洛城聞笛》。網絡上被用於調侃倍速播放後刺耳的BGM(特別是倍速播放版本與「牢o」梗掛鉤的歌曲 《See You Again》)
出自南北朝時期民謠《木蘭辭》。網絡上被用於調侃某人因各種原因(過於出名或犯了很多事)導致相關記錄文件到處都有ta的名字。
出自艾青《我愛這土地》,下一句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用於調侃視頻中人物眼含淚水的場景。同時,此句有時也用來表達愛國之情(本義如此)。
出自朱自清《背影》。
出自朱自清《背影》的開頭。用於調侃視頻中出現背影的場景。
出自歐陽修《賣油翁》,原本的意思是「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因其很容易被戴著黃色眼鏡的網友們曲解出奇怪的意思而成了一個梗。用於調侃某人射擊的精準度不高。什麼嘛,我的槍法還挺準的嘛
出自諸葛亮《出師表》。用於調侃各種計畫不了了之的情況,如跳票、放鴿子、爛尾、在遊戲中突然失敗等。
出自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的選段《範進中舉》。
出自《世說新語》選段《陳太丘與友期行》,用法見「元芳,你怎麼看」條目的相關章節。
此外,選段中的「非人哉」常被認為是最早被記錄到書面文本的漢語粗口之一。而選段中的另一句「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常用於諷刺以「祖安」文化為代表的,特徵是「問候長輩」的粗口亞文化。
出自蘇軾《記承天寺夜遊》,文章描寫了作者與友人夜遊所見的月夜景色。全文用於調侃視頻中人物在夜晚出門散步,尤其是多人一同散步的情節。
| 《記承天寺夜遊》全文 |
|---|
|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
出自《莊子·秋水》選段,本義為不要「代替」他人去臆想他人的喜怒哀樂。後因不明原因成為語句嵌套素材。
出自杜甫《蜀相》。用於調侃剛開局就失敗的情況(如落地成盒,在出生點剛過無敵時間就被擊敗)。
原圖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必修3(2004年版)課文《杜甫詩三首》中《登高》一篇的插圖。這個迷因也是插圖塗鴉的典型代表。
見於《孟子·梁惠王上》,課本中的選段稱為《寡人之於國也》。原文片段如下:
| “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 ” |
這句話在網際網路上常用於表示「都是oo的錯」或者「錯的不是我」,意在推卸責任。
出自《戰國策·燕策三》(註)《史記·刺客列傳》中也有類似內容,但課文的腳註聲明出處為《戰國策》,課文名稱為《荊軻刺秦王》。原句是「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用於調侃視頻中一人繞著圈追逐另一人(二人轉)的場景。
原句是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檣櫓(註)檣,桅杆;櫓,船櫓,放置於船尾的划水工具。這個詞代指各類船隻。灰飛煙滅」[3]。用於對某些喜歡自慰的男生進行諧音吐槽,完整的成句是「小擼怡情,大擼傷身,強擼灰飛煙滅」。
化用了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的句子「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是委婉的侮辱性語言,意為NMSL。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與原文以此句將琵琶女演奏和「嘔啞嘲哳難為聽」的其它音樂比較不同,在網際網路上此句泛指好聽的音樂且通常不帶有對比成分。
出自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用於形容一些奇葩或搞笑的聚集現象,或吐槽可以被形容為「仙之人」的人物(如能力強大的人物)普遍出現或聚集的現象。
出自《荊軻刺秦王》。課文中,假意降秦的荊軻將淬毒的匕首藏在燕國督亢地圖中獻給秦王並當面展開,當地圖完全展開時便從中取出匕首刺殺秦王後接秦王步法。這也是成語「圖窮匕見」的出處。
在網上,「燕國地圖」用於表示將真實目的隱藏並在特定時機展現的行為,例如形容一些反串黑言論中的反轉內容,此時類似於「騙面之詞」。根據其隱藏的程度,有「燕國地圖有點長/短」等用法。
出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出自人教(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第42頁

出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004年版)。在介紹蛋白質的各種作用時,選用了一張加拿大女子職業健美運動員克里斯·維斯伯格穿比基尼秀肌肉的照片作為插圖[4],用於說明蛋白質組成了肌肉在內的各種有機結構。這張插圖由於壯碩的肌肉,自信的姿態與神情,以及女性形象與健壯肌肉的巨大反差,讓眾多學生印象深刻,被戲稱為「蛋白質女王」,並產生了很多惡搞與二次創作。該圖片在2019版教材中被刪除。
出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004年版)。在介紹摩爾根研究白眼果蠅的試驗時,文章這樣寫道:
| “ | ……它註定要成為科學史上著名的動物。摩爾根精心照料這隻果蠅。在自己的第三個孩子出生時,摩爾根趕到醫院,他妻子的第一句話竟是:「那隻白眼果蠅怎麼樣了?」摩爾根的第三個孩子長得很好,但那隻果蠅卻很虛弱。摩爾根晚上把它帶回家中,讓它呆在床邊的一個瓶子裡,白天又把它帶回實驗室。在實驗室,它臨死前抖擻精神,與一隻紅眼果蠅交配,把突變基因傳了下來。 | ” |
這句話內容的戲劇性,和用詞的詼諧,使它成了一大名梗。因此在明白這隻果蠅為什麼值得在科學史上著名之前,它就在學生之中很著名了。
湘教版高中地理課本中出現的學生形象。
出自人教PEP2012版英語三年級下冊第15頁Let's chant部分,由於配套動畫中一家三口的動作過於魔性而被用做鬼畜素材。
而該套教材的其他動畫也因此風評被害成為鬼畜素材。其實最開始火起來的就是抖音上以同冊第25頁Let's do(也就是下面的Be fat)為素材製作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