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哥指哪我打哪出自對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教材中一張插圖的調侃。
2023年3月,一張出自《道德與法治》的教材插圖開始在網絡上流傳。這張插圖分為四格,分別配有一小段文字:
場景一:上課時,小川總是和我說話。[1]
場景二:小川認為我是「他」的好朋友,不允許我與其他朋友交往。
場景三:放學後小川去網吧打遊戲,邀請我一起去,還說我的費用他包了。
場景四:小川和別人鬧矛盾,約我一起去教訓那人。
插圖最下方向讀者提出了三個問題,引導讀者思考友誼的原則。
然而有網友針對場景三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小川」邀請「我」去網吧雖不符合二人身為中學生的身份,但包攬上網費也是一種大方的表現,因此為插圖裡出現的「小川」冠上了「川哥」的「尊稱」。以此為出發點,插圖中的其他三個場景也被紛紛找到了合適的藉口理由。
作為義務教育教材,原圖畫自然需要彰顯主流道德價值觀。而當網友發現存在其他的解釋反而更加符合現狀且邏輯自洽的時候,二次創作也就無可避免了。
可能是對網絡上歪解的回應,2024新版初一教材中,小川帶「我」去網吧的一幅圖慘遭刪減,川哥的仗義人設不復存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