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條目介紹的是一種短視頻特效衍生的網絡meme。關於由洛天依演唱的ACE虛擬歌姬梗曲,請見「家人們,誰懂啊」。 |
---|
![]()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西瓜頭特效 |
---|---|
其他表述 | 西瓜條/長條西瓜/oo頭[1]特效、家人們誰懂啊、低能兒/答辯特效 |
用語出處 | 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台 百度貼吧 |
相關條目 | 西瓜(水果)、 |
“ | 家人們,誰懂啊! | ” |
西瓜頭特效是基於一類視頻而衍生出的網絡meme。
西瓜頭特效,又名西瓜條特效等,本義指短視頻平台中一種基於AR技術、通過面部識別捕捉,將雙眼與嘴部剪切到西瓜等水果圖片上的特效,同時多以AI(TVB女聲聲效等)配音,保護用戶面部隱私的同時頗具略有獵奇的喜感。
此類人面水果特效起源於一款名為snapchat的AR社交應用,後流傳到中文網際網路的短視頻平台上。由於常被部分網際網路用戶用來製作句式、表達內容相似的短視頻,西瓜頭特效已成為了該類視頻的代名詞,並衍生出了不少梗向創作與爭議。在中文網際網路文化中也被歸入「小紅書集美文學」的一部分。[2]
此類視頻在21世紀10年代末就已經出現,大約於2023年初開始在中文網際網路流行。
此類將雙眼與嘴部剪切到水果上的特效在2010年代以後就已出現。而在應用這類特效的視頻中,也不乏一些高知名度、甚至在西瓜頭特效流行之前就已成為網絡模因的作品,如2009年10月起於油管發布的惡搞向輕喜劇視頻《煩人的橘子》系列等。
2020年左右,中文網際網路上開始出現一些使用檸檬頭特效進行吐槽的視頻,題材大多為生活或網際網路上的社死現場,分享尷尬瞬間的同時令人忍俊不禁。其中有部分視頻憑藉生草的表達效果和炸裂的標題收穫了可觀的播放量,但並未形成固定的形式或句式梗。
也有形成了固定內容形式的梗運用了類似的特效,如2021年底流行的水母迷因等,但知名度保持在不溫不火的狀態,亦未引發較大的反響。
此後便開始有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平台用戶使用西瓜頭特效拍攝短視頻。起初視頻內容多為吐槽日常生活,內容較為輕鬆幽默;後來逐漸出現了一些表達觀點偏激的短視頻,甚至出現了各種被評價「逆天」的迷惑言論,遭到了部分網際網路用戶的反感。而由於使用這類特效的迷惑言論視頻泛濫,該特效隨之風評被害,並有了且雙向的攻擊性;同時也因此走紅,引發了較大規模的反響與二次創作浪潮。
根本上來說,使用西瓜頭特效創作的視頻不限於固定的格式;但在其風評被害後,狹義上特指的「西瓜頭」視頻文案常具有以下特點:
以下是一段舉例
“ |
🟩️⬛🟩️⬛🟩️ 家人們, |
” |
——萌娘百科維護組提醒您: 編輯千萬條,排版第一條。執意編輯戰,封號兩行淚。 |
由於西瓜頭特效本身的喜感與有關產物的話題性,該特效及上述的定型文亦衍生出了不少梗:
“ | 低能的特效遮蓋駭人的五官,睿智的文案暴露扭曲的三觀。 | ” |
——網友對西瓜條特效的評價 |
由於西瓜頭特效的濫用,部分人對其感到反感,並將其令人反感的原因以恐怖谷效應詮釋;也有人製作了許多「劈瓜」圖片,藉此表示對西瓜條的反感。
因為西瓜頭特效有著遮擋大部分五官進行表達的特質,有人認為這是「網際網路匿名攻擊」的一種具象化,人們的反感體現了對於短視頻「反智」風氣的厭惡與擔憂;從特效使用者的視角來看,這也體現了在網際網路進行言論表達時的外貌焦慮,而西瓜頭特效則儘可能隱藏了個性化信息,用「面具機制」消除了這些外貌焦慮。[4]
另外,使用西瓜頭特效製作的「逆天」言論視頻有相當一部分涉及性別對立相關問題,因此西瓜頭特效也成為了某類頗具爭議的群體的意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