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社會性死亡 |
---|---|
其他表述 | 社死 |
用語出處 | 《殯葬人手記》 |
社會性死亡指一個人因為當眾出醜而臭名遠揚,被人們嘲笑到面子都丟盡了,而且丟到想自盡的詞語。
社會性死亡這一用語最早出自美國作家託馬斯·林奇的書《殯葬人手記》,書中有一段對死亡種類的描寫,描寫如下:「死亡有多重意義。聽診器和腦電波儀測出的,叫「肌體死亡」;以神經末端和分子的活動為基準確定的,叫「代謝死亡」;最後是親友和鄰居所公認的死亡,「社會性死亡」。
可能大家對下面這一段更熟悉吧?
「可人不是斷氣的時候才真的死了。有人說人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的時候,在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時候,人們來參加他的葬禮,懷念他的一生,然後他在社會中死了,不再有他的位置;第三次是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的時候,那時候他才真的死了。」——江南《龍族》所以,秦始皇還沒死透?
現多用於表示自己面子全部丟光,類似於「公開處刑」。
生活中,在公共場合打開某些具有登錄語音的遊戲突然一句嬌滴滴的戰艦oo♂啊!/燒酒oo!/啊組嗯lane!/阿克耐次!語音時,別人會對你投來異樣的目光,這種情況就可以被稱之為社會性死亡尤其是自己親朋好友或者同事在自己旁邊的時候,或者你在課堂上想偷偷聽歌,你拿出藍牙耳塞式耳機但卻沒連接,點開音樂軟體,播放音樂,這時你才發現你沒連藍牙,但是同學們和老師都注視著你,你的事情瞬間傳到了整個班,甚至整個學校,這時你就算是社會性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