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網際網路上資本與商業力量的介入是強勢的,商業力量的介入勢必引起原本不受拘束的亞文化群體的反感與抵制 | ” |
——《透視彈幕網站與彈幕族:一個青年亞文化的視角》,於2013年發布在《青年探索》 |
![]()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恰飯 |
---|---|
其他表述 | 商單、觸發連招、接洽廣告、插入廣告、賺錢 |
用語出處 | 未知,可能是孫笑川[1] |
相關條目 | 西南官話、防不勝防、用愛發電、白嫖、王境澤 |
恰飯是指現實中網際網路內容創作者、自媒體(尤其是視頻創作者)接取贊助、在內容中插入廣告的行為。
「恰飯」即西南官話、湘語、贛語、閩語、客家語等南方方言中的「吃飯」,在上述方言區中「吃」的發音接近普通話的「恰」(雖然音值等依然因地區而異),所以「吃飯」也就寫成了「恰飯」。
可能是「恰」可以以諧音方式指代接洽廣告的行為,也有可能是大家出於樸素的經濟學認知將接廣告獲取的錢財和「吃飯」聯繫起來,「恰飯」這個詞逐漸和打廣告聯繫在一起。
如今在網際網路中,這個詞指某些內容創作者及背後的組織機構接受第三方廣告並將其向自己的受眾推廣的行為。詳細表現為在自己創作的視頻等內容中插入贊助商的廣告或者是為贊助商的產品宣傳(直播帶貨等)。
由於視頻中插入恰飯內容可能會對觀感產生影響,因此部分內容創作者會使用特定的方式作為暗號提示視頻中含有恰飯內容,如小約翰可汗恰飯會省去開場白,萌百播音姬恰飯會將開場介紹改為「工商姬」等。
而在其他平常的語境下,「恰飯」可能僅指代「賺錢」。
恰飯行為本身是正常的畢竟人不吃飯就會餓死,然而近年來它卻被披上了更多消極色彩。
恰飯嚴重影響創作者。一些創作者在走上恰飯道路後創作風格會出現很多變化,以至於會專注於恰飯而越來越偏離初心,一部分人甚至因此走上了歪路,以至於違法犯罪。@LexBurner
有一些飯本身質量就有問題。產品本身質量不好或者廠商翻車時,創作者仍然在為其打廣告恰飯就會引起反感。這種恰飯行為會被稱為「恰爛錢」。而一些廠商為了洗刷自身的爭議或蹭熱度吸引消費者,甚至會邀請創作者恰飯來炒作其他廠商或業界整體的爭議事件。@敖廠長
敗壞創作者名聲。恰飯接廣告的類型多種多樣,有些創作者為了能恰更多飯掙更多的錢,會去恰一些對自己而言不太合適的飯,乃至不顧自己的個人對外形象、投稿範圍、視頻製作風格等要素(「人設」)去恰一些與自己「人設」相悖的廣告,給觀眾一種「人設崩塌」的感覺,如保險套、飛機杯等性用品的廣告,或者在使用某軟體的情況下去接另一個同類型的競品軟體廣告(如主玩《蛋仔派對》的B站UP主接了個《元夢之星》的商單)。
恰飯作品質量相對較低。有時候作者在接廣告的時候會因為趕時間而質量不足,甚至出現沒有乾貨、標題黨的情況。
恰飯廣告刷屏。常見的恰飯作品會直接使用第三方廣告的原台詞甚至畫面而不做任何創新,在恰同一種飯的創作者多起來時,會有(就像你家電梯內的有聲大螢幕廣告或者一些智能電視/機頂盒的開機廣告一樣)
恰飯內容插入時間或方式不當,可能會破壞氣氛。如在感人處忽然畫風突變換成廣告,容易破壞觀感。
選材不當。有些視頻內容比較嚴肅,不適合插入廣告。
有時候人們可能會期待高質量創作者恰飯,原因如下:
以下為一些視頻恰飯時可能出現的彈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