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歡迎來到萌娘百科!如果您是第一次來到這裡,點這裡加入萌娘百科!
- 歡迎具有翻譯能力的同學~有意者請點→Category:需要翻譯的條目←
- 如果您在萌娘百科上發現某些內容錯誤/空缺,請勇於修正/添加!編輯萌娘百科其實很容易!
- 歡迎關注 萌娘百科各大平台官方帳號 ~
- 覺得萌娘百科有趣的話,請推薦給朋友哦~
- 萌娘百科新人/遊客群119170500歡迎加入,加入時請寫明【萌百用戶名或擬反饋內容】~
辱法
萌娘百科軍事相關條目正在建設中,歡迎有編輯意向的朋友加入萌娘百科歷史軍事原型編輯組編輯群:1035855750
歡迎正在閱讀這個條目的您協助。編輯前請閱讀Wiki入門或條目編輯規範,並查找相關資料。萌娘百科祝您在本站度過愉快的時光。
致維護人員:任何時候遇見該模板時,都應檢查該頁面的最近編輯,謹防破壞。
此條目所介紹的梗或由此衍生出的梗,可能已經被廣泛地濫用並招致普遍的反感。 不分場合隨意使用此梗可能會引來諸多人的厭惡。
同時也請編輯者注意,不要使用極度不中立的言論向讀者喊話。
![]() 以「Buff Doge vs Crying Cheems」的形式,對人們只注意到法國二戰投降,卻不注意其它部分的光榮歷史的調侃。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辱法 |
---|---|
其他表述 | 乳法、乳髮[1]、辱○、我法已完、窩法乙烷 |
用語出處 | 1995年《辛普森一家》辱法梗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網民的大量再創作。中國最先流傳於P社玩家社群[2]。 |
相關條目 | 又黑我大oo、Oo關係毀於xx、法國娘、投降 |
辱法是一個長期流行於國際網絡的戰爭迷因,主要為通過網絡段子和圖片內容提示法國在歐陸爭霸過程中的一些失敗的歷史,特別是對法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間的投降表現進行片面的調侃。
起源或可以追溯到1995年美國動畫《辛普森一家》冒犯性地諷刺法國人在戰場上表現軟弱為「投降派奶酪猴」(Cheese-eating surrender monkeys,簡稱「投降猴」;surrender monkeys)。於2019年在開始在中文網絡流行,產生了「涉嫌辱法/乳法」、「今日乳法」等本土化和萌化名稱。
目錄
起源
“ | 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 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付之一炬,而這篇(指契訶夫的《苦惱》)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惋惜。 |
” |
—— |
嚴格來說,中文的「辱法」梗較之西方網絡的辱法梗(surrender monkeys)並不完全同質,但因為相同的話題使得網絡段子和圖片高度通用。
對法國人在戰爭史上的一些軟弱表現,從著名歷史段子「拿破崙進軍巴黎」、到冷戰時期的經典笑話「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被包括法國民眾在內的世界各地群眾長期調侃。
而1995年美國動畫《辛普森一家》冒犯性地諷刺法國人在戰場上表現軟弱為「投降派奶酪猴」的梗,於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為美軍公開拈來諷刺法國人(法國沒有加入伊拉克戰爭),短時間內在英語圈網絡引發了第一次辱法浪潮並政治化。
此後網絡不斷繼承這一話題並傳播,形成迷因。
2018年末,川普在反對法國組建歐洲軍的時候發推特專門「辱法」,在客觀上使辱法文藝復興。
川總辱法 |
---|
![]()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提議建立一支歐洲自己的軍隊去對抗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可一戰和二戰都是德國人挑起的。而法國人的結果呢?當我們美國趕來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在巴黎學德語了。所以趕緊向北約氪金! |
約在川總辱法同一時期在中文網絡首先開始大量出現、流行於P社遊戲相關社交平台(如百度貼吧)中,並在2019年廣泛傳播到軍迷以及軍事擬人題材遊戲的玩家群體。
客觀事實
《法軍戰爭簡史》
總體勝多敗少
戰爭 | 時間 | 結局 | 備註 |
---|---|---|---|
高盧戰爭 | BC58-BC52 | 失敗 | 高盧成為羅馬行省。(那時候法蘭克人沒有入主,但鑑於高盧-羅馬人實際上也是法國人的祖先,其實不是恥辱,反而成為了現代法國榮耀的根源之一。) |
法蘭克-倭馬亞戰爭 | 719-759 | 勝利 | 其中尤以732年10月的普瓦捷戰役最為關鍵,此戰中法蘭克宮相查理獲得了「鐵錘」(Martellus,音譯即為查理·馬特)的稱號。倭馬亞王朝的擴張自此止步於庇里牛斯山。 |
薩克森戰爭 | 772-804 | 勝利 | 查理大帝對德國人的先祖之一薩克森人進行大屠殺。(導致納粹宣傳部將查理曼認定為法國侵略者) |
諾曼征服 | 1066 | 勝利 | 實際上諾曼人並非是純正的法國人,而是混雜著北歐和法國的血統,但其自我認同為法國人,在巴約掛毯中自稱法蘭西人。且英格蘭上層在下述布汶戰役後和法國人的隔閡就已初步形成,在百年戰爭前夕,英國上層的貴族雖然說著法語,但基本上已經不把自己當作法國人了。(儘管第一位把英語用於交際的是百年戰爭中後期的亨利五世) |
第一次十字軍東徵 | 1096-1099 | 勝利 | 唯二勝利的十字軍東徵,所有主要將領和騎士幾乎都是法國人 |
第三次十字軍東徵 | 1189-1192 | 勝利 | 法國人獅心王理查率領十字軍把薩拉遜人打出屎 |
布汶戰役 | 1214 | 勝利 | (中世紀西歐最重要的戰役,但現在沒幾個人知道)戰爭結果導致金雀花王朝失去絕大部分法蘭西領土,英王為維持統治簽署《大憲章》導致金雀花數代人為英格蘭中央集權的努力化為烏有,而奧託四世的失敗下台導致德意志權利分散,走向碎片化,後世多位雄主都未再能在大德意志完成集權,而北德意志也是直到近現代才再度統一。 |
桑東日戰爭 | 1242-1243 | 勝利 | 金雀花放棄宣稱諾曼第。 |
英法百年戰爭 | 1337-1453 | 勝利 | 英國丟掉在歐陸上除了加萊以外的全部領土。(廣義百年戰爭打了116年,但實際上1453年停戰時英格蘭還持有加萊港,加萊實際上是在1518年才被法蘭西收復,實際上英法衝突是持續了181年。) |
瘋狂戰爭 | 1485-1488 | 勝利 | |
義大利戰爭 | 1494-1559 | 失敗 | 法國停止在義大利擴張,西班牙繼續統治,義大利繼續分裂。 |
法國宗教戰爭 | 1568-1598 | 勝利 | 此為法國內戰,但西班牙跟德意志混水摸魚進來,結果被亨四打爆) |
三十年戰爭 | 1618-1648 | 勝利 | 法國領導的新教同盟勝利,敵方聯盟大敗。(法蘭西此時為天主教國家,屬實天主孝子) |
遺產戰爭 | 1667-1668 | 勝利 | |
法荷戰爭 | 1672-1678 | 勝利 | 極大削弱了荷蘭。(英國被荷蘭打爆,中途退出戰爭) |
大同盟戰爭 | 1688-1697 | 戰術 勝利 |
法軍戰術勝利,結果扯平。(我大法蘭西一國戰兩洲)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 1701-1714 | 勝利 | |
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 1733-1738 | 勝利 | 但王位沒拿到 |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 1701-1714 | 戰術 勝利 |
法國元帥薩克斯在低地開無雙,打爆聯軍 (普魯士中途跳車) |
七年戰爭 | 1756-1763 | 失敗 | 法國徹底喪失在新大陸與英國爭雄的可能性,間接為法國大革命埋下伏筆。(英國希望對北美殖民地加稅以彌補七年戰爭中的開銷,進而導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法國再次介入並狠宰了英國一道。) |
美國獨立戰爭 | 1775-1783 | 介入 勝利 |
但是把國庫打空了(虛假的美國國父:華盛頓 真正的美國國父:路易十六, |
法國大革命 | 1789-1799-1830 | 內戰 | |
拿破崙戰爭 | 1799-1815 | 七戰 五勝 |
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但結局戰敗。 |
克里米亞戰爭 | 1853-1856 | 勝利 | 擔當絕對主力大勝俄羅斯,結果現在一堆人認為這仗是靠英國打的。(英軍由於運輸技術落後導致連補給都是靠法軍供應,法軍在退出戰役後英軍覺得自己能暴打俄軍結果被俄羅斯火砲轟的丟盔卸甲) |
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 | 1853-1856 | 勝利 | 拿三親自上陣暴揍奧地利。 |
普法戰爭 | 1870-1871 | 失敗 | 割讓阿爾薩斯-洛林給德國,並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 |
清法戰爭 | 1883-1885 | 勝利 | 在陸海兩地皆大勝清軍,但因為鎮南關戰敗,導致一堆人以為法軍是不戰而勝。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1914-1918 | 勝利 | 作為協約國最大主力慘勝。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1939-1945 | 投降 | |
越南抗法戰爭 | 1945-1954 | 失敗 | 法國名將塔西尼途中病死,有人認為這是法軍戰敗的主要原因。同時法越兩軍的各種迷惑操作令當時支援越南的中國顧問團大開眼界,並成為中文(尤其中國內地)辱法模因的特殊組成部分。 |
海灣戰爭 | 1990-1991 | 勝利 | 法軍負責聯軍整個左翼 |
藪貓行動 | 2013 | 勝利 | 法軍打擊馬裡叛軍的軍事行動,堪稱21世紀打的最好的 |
阿富汗戰爭 | 2001-2021 | 撤軍 |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佈,將在今年5月1日前開始從阿富汗撤軍,並在9月11日前將所有美軍士兵撤離。這意味著美國歷史上耗時最長的戰爭,有望在「9·11」恐襲20週年這一特殊節點畫上句號。同時,阿富汗塔利班於2021年8月15日佔領喀布爾。 |
《地球Online》中的法國
實際上,法國自古以來都是歐洲地區的軍事大國,與歷史上所有的軍事大國一樣,法國參與過數量驚人的戰爭,如十字軍東徵、布汶戰役、百年戰爭、三十年戰爭、大同盟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美國獨立戰爭、拿破崙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直到今天,歐洲語言裡的很多軍事術語都可以追溯到法語稱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兩軍的服裝和戰術也大量參考了法軍。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統計上,法國更是西方歷史上戰爭勝利次數最多的國家。
二戰早期法國的嚴重失利實際上可以追溯到一戰時期,法國在一戰時期作為協約國的陸戰領袖,有140萬人戰死,人數比美國因為所有戰爭死亡的人數還要多。法國也是一戰各國中成年男性戰死比例最高的國家[3][4]。由於這種原因,二戰時期的法國軍隊比其他國家的軍隊都要弱小,國內的恐戰情緒也不受控制地蔓延。儘管如此,戴高樂所指揮的自由法軍仍然在其他戰場上取得了成功。
近幾年來,隨著非洲、西亞局勢的混亂,法軍在國際維和戰役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新十年來法軍在利比亞、馬裡和敘利亞展開的軍事行動讓其他西方國家都刮目相看。如今法國擁有西歐第二的海軍、全世界唯一一艘非美國的核航空母艦以及世界上第三大核武庫。法國武器也被外銷到多個國家,在實戰中有不俗的戰績(例如「六日戰爭」中使用幻影3戰機的以色列空軍和馬島戰爭的阿根廷軍隊)。出現在ACG作品中的也非少數(如黑卡蒂II)。
法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第一個則是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擁有接近本土面積20%的海外領土,遍佈世界各地,直到今天,法國仍然是日不落國家,且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日不落國家。
段子

萌娘百科對可能錯誤的歷史資料不承擔任何責任。
“ | 如果蒙古佔領巴黎,那麼巴黎就叫 |
” |
“ | 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 ” |
- 法式軍禮——指舉雙手投降
- 法國國旗——白旗
我讀書多,不會騙你 |
---|
|
- 另一說法是——遇皇室復闢請剪下左側使用,遇革命請剪下右側使用,遇戰事請剪下中間使用,曲線救國請添加束棒斧頭,非洲度假添加洛林十字架,柏林閱兵則加錘頭火炬。
拿破崙進軍巴黎時,一家巴黎報社六天內的頭版標題[6] |
---|
|
- 《無線電法國別研究》 正確讀法:《無線電法 | 國別研究》(由於法國加入歐盟,該書只有歐盟而沒有法國的無線電法律[7])
- 法國和義大利開戰……其實1940年法國被德國痛毆的時候,義大利趁火打劫對法宣戰,然而32個義大利師卻沒能使6個被包圍的士氣低落的法國師後退半步,反而被法國人一路打到義大利本土,直到法國投降,還有一塊義大利領土被法國佔領著.
- 其實阿爾薩斯-洛林自古以來是德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喀裡多尼亞和布列塔尼屬於英國,科西嘉和尼斯屬於義大利。但為什麼法國奪走了他們的自古以來的領土?
-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上層以「士兵必須穿著華麗才能體現尊嚴」為由,給士兵穿了藍衣服紅褲子,導致戰場上他們過於引人注目(字面意思)。後來在最絕望的時刻通過抽籤處決「不願意積極抗戰」士兵來挽回國內氣勢。
- 受受
半自動機槍,射速250發/分(19世紀末馬克沁發明的機槍射速都有600發/分了,隨便一挺正常機槍通常都該有個500發/分),水管造型(產自本地單車廠),半圓形開口彈匣載彈少(8×50mm勒貝爾步槍彈因為帶底緣,導致在彈匣中排列時錐度過大), 容易進泥巴,長後座肩膀疼機匣打臉,扳機力度大到你把它掛在樹上都不會擊發。給坑美國人改造設計的春田彈版本更加不可靠。 - 法國在上世紀60年代設計AMX-30主戰坦克時,由於當時法國坦克砲對砲幹不過蘇聯的125砲,再加上又是破甲彈和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盛行且複合裝甲尚未誕生而且裝甲無用論至上的時代,因此對AMX-30其中一項技術指標要求是——倒車速度需要達到40km/h以上,
方便在蘇聯鋼鐵洪流打過來時光速撤回巴黎投降,所謂邊打邊撤,而改進後的AMX-30B2型倒車速度有65km/h,而同時期蘇聯T-64主戰坦克的最高前進時速是60km/h,目的一目瞭然。 - 在一張常見的各國主戰坦克簡明圖表中,五常和諸如以色列、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軍工實力同樣很厲害的國家均位列其中,但只有法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砲管是朝後的。砲管朝後可以通過開砲加速以方便撤回巴黎(滑稽)
- 由於FAMAS工廠的倒閉,當局選擇換裝德產HK416的法國定製型HK416F作為軍隊制式步槍。
- 鋼鐵雄心4中,法國因國家精神和國土等原因極易被傘兵空降而被迫投降。後官方更改AI使傘擊法國難度增大一些,但傘擊法國仍是小國常見的破局手段。
- 動畫《Assault Lily》中,法國混血兒楓·J·努韋爾第1集結尾時光速敗犬,第2集還在澡堂被來自德國的同級Lily米莉亞姆·希爾德嘉德·v·格羅皮烏斯辱罵「你是狗嗎」。
- E社遊戲中所有關於二戰的遊戲都能看到法國本土被德國光速轟入,甚至在關於一戰的《歐陸戰爭6:1914》的1914征服劇本中玩家可以扮演德國做出一回合滅比利時、兩回合轟入巴黎的操作。(實際在初代《歐陸戰爭》中,英國也可以做出同樣的操作。)
《法軍二戰簡史》 |
---|
法蘭西:我馬奇諾天下無敵 |
《戴高樂回憶錄》 |
---|
「為了向我表達敬意,即使是在德國空襲最困難的時期,倫敦仍舊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遊行歡迎儀式,從他們匱乏的物資裡擠出足可支撐一整晚奢靡的用量,以證明英法兩國牢不可破的聯盟關係。這一切都很美好,直到我被告知遊行將從特拉法加廣場開始,一直到滑鐵盧橋。」
|
- 2021年5月3日,比利時一農民駕駛拖拉機誤撞比利時與法國的界碑,界碑的位移導致法國「損失」了約1000平方米的領土。
只需一個百姓和一輛拖拉機都能入侵法國。 - 2021年6月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問候民眾時遭到掌摑。
問與答
- 問:誰能跟我說說法國國旗到底是何樣子?
- 答:就是在一面白旗上塗上了兩條彩紋。
- 問:為什麼法國人選擇公雞作為法國的象徵?
- 答:因為那是唯一腳踩著糞便還能引吭高歌的動物。
- 問:法國人如何才能戰勝英國人?
- 答:需要在女性的統帥下。
- 問:為何法蘭西第一帝國幾乎所向無敵?
- 答:因為統帥來自科西嘉島。
- 問:世界上最為簡短的書是何書?
- 答:是有關法國戰爭英雄的書。
- 問:法國人為何會將自由女神像贈給美國?
- 答:因為她只有一隻胳膊是舉起來的。
- 問:鎮南關戰役裡清朝是怎麼打敗法國的?
- 答:名字裡帶個
馮( )的法國都打不過[8]。
- 問:為什麼法國國道上沒有照明?
- 答:因為他們都以為自己很
聰明( ).
- 問:怎麼讓一個法國人自殺?
- 答:他只用從腦袋上方開上一槍就夠了,那樣就擊中了他那優越感.
- 問:為何美國版的
受受( )輕機槍從來不會過熱?
- 答:因為它們過熱前就卡殼了。
- 問:為何比利時抵抗時間比法國還短,法國卻高興不起來?
- 答:因為比利時講法語。
- 問:「馬奇諾」在德語中是何意思?
- 答: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 問:為何在法國有那麼多的林蔭大道?
- 答:因為德國人喜歡在樹蔭下行軍。
- 問:為何在二戰中德國用了46天時間才征服法國?
- 答:因為當時在下雨。
- 問:當德國軍隊進城時巴黎市長對德軍都說了些何?
- 答:需要十萬張桌子嗎,先生們?
- 問:如何稱呼同時舉起雙手的十萬法國人?
- 答:法國陸軍。
- 問:怎樣才能辨認出一名法國老兵?
- 答:只要看看他的腋下就行了,他們那裡被太陽曬得很健康。
- 問:作為一名法國人的最大好處是何?
- 答:你可以在戰爭打響的時候就投降然後別人會幫你贏得這場戰爭。
- 問:如果法國人要賣掉二戰時期的剩餘步槍,他們的廣告詞是何?
- 答:「跟新的一般!從來沒開過火,僅僅被扔到地上一次。」
- 問:為何法國人總是能在聯合國那裡獲得很多投票?
- 答:因為他們總是舉雙手。
- 問:為何法國海軍喜歡使用帶有透明玻璃船底的戰艦?
- 答:為了能夠更好地看清他們的戰艦。
- 問:為何法國的戰鬥機都被命名為「
幻影( )」?
- 答:因為它們根本就不存在。
- 問:
為何百事可樂不如可口可樂?
- 答:
原因是其圖標就像飄揚的法國國旗。
- 問:為何法國人能贏得1998年世界盃冠軍?
- 答:因為前場核心是阿爾及利亞後裔。
- 問:為何EA是全美最爛的遊戲公司?
- 答:因為育碧是法國的。
- 問:為何阿爾斯通高管被FBI以莫須有罪名陷害逮捕後火速認罪妥協?
- 答:因為阿爾斯通是法國公司。
- 法國政府也在最初的據理力爭後
屈服( )。然而阿爾斯通在出售電力部門後,調整戰略成為世界第一大軌道交通企業,而收購它的通用電氣卻在幾年後破產重組,原先的電力部門被賣回給法國電力公司,而收購價格僅有原先的不到十分之一。
- 法國政府也在最初的據理力爭後
- 問:為什麼《碧藍航線》中法國船的技能都要求手操?
- 答:因為一自律她們就會投降。
- 問:東風17/東風41飛得有多快?
- 答:它能在法國投降之前打到巴黎。
百度翻譯也辱法 |
---|
音樂/影視作品
音樂
-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為了紀念俄國在1812年擊退拿破崙入侵的作品,作品裡用法國國歌馬賽曲嘲諷法國,甚至還使用了大砲。
- 正在加載中,若長時間空白則說明是網絡問題……
- 《為一塊牛排出賣巴黎》: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巴黎公社諷刺投降派政府的歌曲,曾被前P社遊戲Up主瓦崗寨主坑爹李「整活」過。
- 正在加載中,若長時間空白則說明是網絡問題……
- 《開溜陛下》: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巴黎公社諷刺拿破崙三世的歌曲,同樣曾被前P社遊戲Up主瓦崗寨主坑爹李「整活」過。
- 正在加載中,若長時間空白則說明是網絡問題……
- 《擲彈兵進行曲》:"about the enemies' ears"(扔向敵人的耳朵)一句或作"about the Frenchmen's ears"(扔向法國人的耳朵),屬於英國人低調乳法。[9]
- 《Panzerlied》:
「這首曲子是1940年法國舉行的環法自行車賽的勝利者播放的音樂,體現了運動人堅持不懈的運動精神,運動可以使我們更接近自然,接近自己本原,豐富社會交往,體育體現出自由開放精神,使其成為人們和睦相處的良方,起到了淨化人們身心作用。」[10](實際上是二戰德國裝甲部隊軍歌) - 《
大元帥,我來啦( )!》大元帥,投降啦:維希法國準國歌,歌詞充滿了對維希政府元首貝當的足以令人把昨天吃的早飯都吐出來的個人崇拜。每句歌詞都可以大噓+拿來乳的屑歌- 正在加載中,若長時間空白則說明是網絡問題……
影視
- 《走向共和》中,李鴻章曾說:「法國人造的軍艦不行」(後此梗有時在其它海戰和艦娘類遊戲中出現)
- 正在加載中,若長時間空白則說明是網絡問題……
- 《是,大臣》/《是,首相》:1980年代英國圍繞幾位虛構的英國政治家的政治喜劇,其中充斥著大量乳法內容,盡情展現了英法兩國長年的愛恨情仇。[9]
- 正在加載中,若長時間空白則說明是網絡問題……
反例
- 法蘭西公社/巴黎公社:撤下白旗,換上紅旗,我看看誰還敢乳法!
- 路易十四統治時期的光輝戰績:一 國 戰 兩 洲
- 一戰西線塹壕戰的法軍:你們無法通過凡爾登!
- 拿破崙牛逼:我愛洋蔥
- 法國抵抗運動/自由法國:朋友,你是否看見黑色的烏鴉從我們的原野上飛過?
- 戴高樂身高1.98m:能帶領法蘭西打勝仗的可不只是女人和矮子
- 法國五月風暴運動:不為麵包,而為玫瑰
- 馬賽曲:武裝起來,同胞們!快排好隊伍!前進,前進!用他們汙濁的血,澆透我們的田野!
- 丹麥僅抵抗4小時:二戰歐陸最速投降傳說
- 拿破崙遠徵俄國時攻入過莫斯科:你 普 魯 士 有 人 打 進 過 莫 斯 科 嗎 ?
與辱法相關的條目
地區
- 阿爾薩斯-洛林(關聯:《最後一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再一次併入德國。)
- 布列塔尼(原本與不列顛有關)
- 薩伏伊(關聯:尚未收復的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併入義大利。)
- 尼斯(關聯:尚未收復的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併入義大利。)
- 科西嘉(關聯:尚未收復的義大利、皮埃特羅·羅卡[11]、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併入義大利。)
- 新喀裡多尼亞(原本與不列顛有關,給他取名的是英國人而不是法國人)
- 阿登森林(關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佔領法國就是跨過了阿登森林)
- 色當(關聯:普法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
- 越南(關聯:越軍梗、越南獨立戰爭、越南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日本佔領,當地民眾還被日軍各種燒殺搶掠奸。)
人物
- 聖女貞德(女人)
- 路易十四(矮子)
- 拿破崙·波拿巴(科西嘉人)(常說的外國人,也被英國人稱為矮子)
- 1768年時科西嘉島名義上是熱那亞共和國領土,但已事實獨立,隨後熱那亞將已不屬於其控制的科西嘉賣給法國。法國登島打敗了科西嘉共和國,到1769年8月拿破崙出生時,全島已經在法國的控制之下,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是法國人沒錯。
- 但相當長時間內科西嘉仍處於義大利文化影響之下,直至19世紀中葉,義大利語一直是科西嘉的通用及文化語言。拿破崙的母語不是法語,他的法語有濃重的科西嘉口音,而且直到去世的時候仍有拼寫錯誤。
- 查理-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即「拿破崙三世」,上面那位的侄子,在位時丟掉阿爾薩斯-洛林地區)
- 魯熱·德·利爾(《馬賽曲》作者,但只是個一夜天才,而且後來開始反對大革命)
- 路易-阿道夫·梯也爾(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任內請求德國人鎮壓巴黎公社)
- 瓦萊裡·吉斯卡爾·德斯坦(當上法國總統的德國人)
- 亨利·菲利浦·貝當(一戰凡爾登戰神,二戰帶頭投降)
- 快樂米可(在《賽馬娘》遊戲劇情中,因為鞋子看起來像法棍而未購買)
表情包
|
|
注釋與外部連結
- ↑ 「髮」即「頭髮(頭髮)」的「發(fà)」的繁體,此寫法或源於「法國」的台灣地區發音「fà國」。巧合的是,「髮」在台灣地區讀「fǎ」,兩字在兩岸發音恰好相反。「法」、「髮」古為入聲字,在部分保留入聲的方言(吳語、粵語、閩南語)中同音;二字的兩岸音調差異是入聲消失後歸派不同產生的。
- ↑ 注意,辱法梗並未為所有P社玩家所接受,因此將辱法視作P社玩家特徵之一是不妥當的。
- ↑ 實際上,戰死人數絕對數字最高的依次是俄國、奧斯曼土耳其、德國;然而,由於法國的人口總數相對較低(按人口與法國自19世紀以來較低的人口增長率有關),因此在各主要參戰國中戰死比例最高。(即使到了今天,以人口密度算,法國6300萬人口在歐洲也是低水平。面積只有法國一半不到的英國,一半多一點的義大利,2/3的德國,人口都不輸法國,德國更是有8000萬人口。)
- ↑ 原因主要是法軍相比其他軍隊更能承受嚴重的戰死率,例如持續302天的凡爾登戰役,在承受了平均每月七萬人的死傷後法軍仍然取得了戰略勝利。
- ↑ 這種說法仍有爭議。英文維基百科僅認為純白旗為海軍旗而非國旗。
另見B站視頻《法國國旗是白旗嗎?》。 - ↑ 此段子常被誤傳為來自當時的法國官方報紙《世界箴言報》(法語:Le Moniteur Universel),實際上來自於當時另一份親拿破崙報紙《Le Nain Jaune》於拿破崙重返巴黎後發表的文章,內容為總結拿破崙復闢期間各個小報的標題,可能存在添油加醋,實際上也並非連續六日的標題。可參考B站視頻《經典謠言:拿破崙時期法國媒體的口風變化》。
- ↑ 龍衛球、夏春麗. 無線電法國別研究. 2014-08-01. ISBN 978-7-51186-621-9 (中文).
- ↑ Von是德國貴族名字中常見的一節(意為「來自XXX塊封地和采邑」,與法語中的「德」(de)、義大利語的「達」(da)類似,而這場戰役中,擊敗法軍的中方將領是馮子材。)
- ↑ 9.0 9.1 英國人不愧是乳法之祖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7411674P
- ↑ 皮埃特羅·羅卡主張「科西嘉回歸義大利」、「科西嘉真正的祖國是義大利」和「科西嘉屬於義大利而非法國」,義大利在第二次大戰戰敗後的1946年,他因為煽動「科西嘉回歸義大利」、「科西嘉真正的祖國是義大利」和「科西嘉屬於義大利而非法國」等政治思想,被巴黎當局抓去法屬蓋亞那判處十五年勞改。詳情請見皮埃特羅·羅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