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right":"
![]() 圖為《泰坦隕落2》的泰坦機甲BT-7274(左為BT-7274的鐵馭傑克·庫珀(Jack Cooper)) | |
基本資料 | |
道具名稱 | 漢:機械動力裝甲(機甲) 英/日:Mecha |
---|---|
道具別名 | 機動裝甲、有人駕駛機器人 |
道具種類 | 載具 |
道具用途 | 軍事用途、救災用途等 |
相關作品 | 《星際爭霸》《三體》《機動戰士高達》《EVA》《宇宙戰艦大和號》《EVE》《光環系列》等 |
相關道具 | 作戰服/戰鬥服、駕駛服、緊身衣、外骨骼裝甲、機甲兵
|
機甲,全稱機械動力裝甲(Mecha),經常出現於各種科幻類作品中,一些魔幻類作品中偶爾也會出現類似的裝備。
以駕駛機甲為主要行動任務的兵種,通常稱「機甲兵」。外骨骼裝甲也是一種機甲,但其體量和構型和一般所言的機甲差別很大,故此處不參與討論。
「機械動力裝甲」這個名字其實有很多理解方式,從外骨骼裝甲,到步行機,再到類似高達這樣的人形載具,都屬於機甲的範疇。不過不論怎麼解釋,這些載具通常都有一個共同點:依靠靈活度較高的機械臂和機械腿行動並完成相應任務。因此,車輛、船舶和各類航空器雖然也符合「機械動力」和「裝甲」的定義,但都不屬於機甲;相對地,機甲即使採用輪式推進或是螺旋槳、噴氣推進,它們也還是機甲。當然,判斷一個東西算不算機甲有個簡單粗暴的方法:只要進了《超級機器人大戰》,那這玩意兒就是機甲。然而也有例外,如古立特。
其實不難發現機甲實質上就是「有人駕駛機器人」,差異在於機甲有駕駛室,必須由駕駛員坐進去操作,雖然也有用於控制的計算機系統,但起到的是協助作用。當然也有觀點主張將機器人歸類為無人機甲,比如《星球大戰》中的戰鬥機器人、《少女前線》中的軍方機甲、戰術人形等等。
在ACGN作品中的機甲通常都是軍用裝備,也有一些會作為民用裝備活躍在建築工地或災難現場之類的場所。
現在軍事愛好者群體內普遍認為,單兵機械外骨骼必將在未來出現(現在中美俄已經對其進行研究),但是作為重武器的重型機甲就算在未來出現,由於材料和能源限制,目前上了戰場也是送人頭,畢竟性價比上完全不如坦克、飛機等設備。
ACGN中的機甲會有類人型、四足、八足等多足類,會有十分硬核的類型,也會有仿生物型的、外形魔幻的……不過畢竟是「有人駕駛機器人」,所以機甲經常會有自由度極高的機械手。由此機甲相對於別的載具會多出來一個賣點:極高的通用性,可以和各種不同型號的武器或生產工具無縫對接。
現實中有人製作出了1:1的機甲,但極為笨重而且機動性極差,所以基本上就是站屍。
以現實中的先進技術來看:鈦合金裝甲、雷達波反射折射吸收或釋放的軍事電子殼、飛彈幹擾、微型核反應堆等等,都已經在船舶、飛機甚至車輛上實現了。機甲實用化最大的阻礙其實很簡單:作為一種重型載具活動部件太多了,容易壞、難維護、造價高昂。
要不然這麼完美的載具不早就誕生了嗎→_→
由此不難發現軍用機甲其實不太可能做成人形。事實上,所有的機甲都不適合做成人形,因為機甲實際上已經誕生了不少:全地形挖掘機、科研潛艇等,其實就是已經實用化的機甲。這些機甲優先追求作業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其活動部件更多是考慮穩定運行,並不會像ACGN中的機甲那樣如短跑運動員或食肉猛獸那般狂飆突進、閃轉騰挪;反而是像一隻蝸牛或樹懶,雖然遲緩但每一步都是穩的。
並且目前還沒有需要機甲的戰場,換句話說機甲能做到的別的載具都能做到,只不過機甲是一種作戰方式比較綜合的戰鬥平台罷了。
雖然這麼說對於一些只是熱衷於動畫中描述的機甲的愛好者來說是很不浪漫且沒有夢想的話,但換句話說,機甲——特別是人形戰鬥機甲從真正的軍事角度來看幾乎毫無實用價值,根本配不上它驚人的成本。
也存在一種基於生物兵器的設想:利用腦機接口將生物兵器轉變成可以駕駛的載具。換句話說,把生物兵器當機甲操縱。《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泛用人形決戰兵器——人造人EVANGELION即屬此列。
不過因為生物兵器畢竟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操作起來和完全由駕駛員自己操縱的機甲還是區別很大的,生產和維護方式也和一般意義上的機甲大相逕庭。正因此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將這種存在定義為機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