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艦隊Collection》中正為兩位艦娘氪金的提督(即玩家,左後) | |
基本資料 | |
用語名稱 | 遊戲充值 |
---|---|
其他表述 | 充錢、內購、微交易、氪金、課金、 |
相關條目 | 氪金、aji人、玄不救非,氪不改命、肝、DLC、獎勵式廣告 |
“ | 我還是充錢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 ” |
遊戲充值是指玩家在玩遊戲過程中,通過支付現實貨幣購買遊戲內的虛擬商品或服務的行為。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又經常被稱為氪金。
充值是指通過使用現實貨幣來購買遊戲內容(如皮膚、角色、裝備、道具、抽卡、體力、通行證、特權等)的行為。
提供充值渠道的遊戲一般是網路遊戲或手機遊戲。這類遊戲的本體通常可以免費遊玩,但通過充值可以獲得更優越的遊戲體驗或更豐富的遊戲內容(即「免費內購制」),因此會有不少玩家選擇充值。重度的充值玩家甚至可能會花費數百萬在遊戲裡,現實中還有人為了充值而利用權力職能斂財[1]。
在遊戲產業中,遊戲的盈利模式多種多樣。早期,單機遊戲採用買斷制,玩家只需通過購買卡帶或光碟等方式一次性支付費用,即可獲得完整遊戲內容,無需再為遊戲內容付費(但DLC可能需要單獨購買);網路遊戲興起後則普遍採用訂閱制,玩家需要通過購買點卡或月卡的方式定期支付固定費用,才能進行遊戲。
在2002年後,韓國的部分網路遊戲為了吸引那些不願為遊戲付費的玩家,開始探索免費內購制的盈利模式。玩家無需付費即可遊玩這些遊戲,但遊戲中還會推出豐富的付費內容,玩家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購買。這種盈利模式成功提升了玩家的消費慾望,推動了遊戲公司的收入增長。
2003年,盛大遊戲代理的韓國網遊《熱血傳奇》在月卡制的基礎上率先推出了付費道具商城,首次將充值模式引入中國。2006年,巨人網絡的《征途》直接以「永久免費」作為口號,成為首個採用免費內購制的中國網遊。隨後,中國遊戲公司紛紛跟進,「遊戲免費,道具收費」逐漸成為中國網遊的主流盈利模式。
2008年,蘋果推出App Store並支持「應用內購買」,免費內購制隨之擴展到手機遊戲領域。2010年後,日本的遊戲公司在充值基礎上結合「扭蛋」玩法,開發出了抽卡機制,後被全球眾多手遊採用為主要盈利模式。
在中國,充值行為通常被稱為氪金,簡稱為氪。該詞在手遊《擴散性百萬
「氪金」原為日語課金(課金/かきん,意為「收費」或「付費」)的訛傳,但目前在中國已很少有人使用「課金」。「課金」在日本還可指為計時型網路遊戲付費,但在中國通常特指在免費遊戲中充值。此外,購買DLC儘管也是額外付費,但一般不會被稱為「課金」。
許多遊戲的付費道具可以大幅提高玩家的戰鬥能力,使玩家更容易在對戰中獲勝。
英文網絡上將這句話寫作「P2W」,即「Pay to Win」。
即「人民幣玩家」,指通過大量充值來變強的玩家。英文網絡上稱呼為「Wallet Warrior」(直譯為「錢包戰士」)。
各個遊戲的玩家群體對這類人群亦有特別的稱呼,如《戰爭雷霆》中的「
由於充值帶來的戰鬥力提升就像開了修改器,一些玩家借支付寶、微信支付這兩種常用付款APP的圖標顏色,把充值行為戲稱為開「藍綠修改器」。
許多手遊一次充值的最大值為648元。這個數值最初來自2010年蘋果App Store中的單次付款限額(99.99美元)換算為人民幣後的大概數值,後來成為手遊廠商設定充值金額的慣例。